GB18006.1-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GB18006.1-2009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暂无描述 2 回答 ·  3 关注
共2个回答
有,但是都是报批稿。一般情况下都要在标准实施前一个月左右才有电子版的。
  0 0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包装箱内应附有说明性标签,并注明以下内容:a) 执行标准号;b) 产品名称、种类、材质;c) 生产厂名或商标、批号及生产日期;8 d) 如产品声明耐高温或不耐温,应标识耐用最高温度;e) 如产品声明可微波加热使用,应标识可以微波使用以及使用温度等;f) 如产品声明可以降解,应标识降解;g) 如产品声明是淀粉基塑料制作,应标识淀粉基塑料餐饮具等;h) 对有容量要求的一次性餐饮具,应标识公称容积。外包装箱表面应标识以下内容:a) 执行标准号;b) 产品名称、种类、材质;c) 生产厂名或商标、批号及生产日期;d) 产品数量或包装毛重、净重及体积;e) 如产品声明耐高温或不耐温,应标识耐用最高温度;f) 如产品声明可微波加热使用,应标识可以微波使用以及使用温度等,如不耐热油时,应标识不耐油;g) 如产品声明可以降解,应标识降解;h) 如产品声明是淀粉基塑料制作,应标识淀粉基塑料餐饮具等;i) 对有容量要求的一次性餐饮具,应标识公称容积;j) 产品贮存条件及贮存期;k) “食品用”字样及“防污染、防雨淋、勿压、轻放”标记。8.2 包装产品应有内、外两层包装。包装应整洁、数量准确,并符合以下要求:a) 内包装应密封,其材料应清洁、无毒、无异味,并具防尘、防水效能;b) 外包装箱应具抗压、防尘、防潮性能。8.3 运输、贮存不应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运、混放。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避免剧烈振动、挤压和日晒雨淋。产品应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避免阳光曝晒及雨淋,并远离污染源、热源,防潮、防鼠、防虫。应根据一次性餐饮具性能确定合理贮存期。9 附 录 犃(规范性附录)淀粉基塑料、植物纤维一次性餐饮具蒸发残渣测试方法犃.1 采样按GB/T5009.156—2003中第3章规定的方法采样。采样数量应符合GB/T5009.156—2003附录A表A.1中的“塑料成型品及复合食品包装袋塑料薄膜袋”的规定。犃.2 样品的清洗按GB/T5009.156—2003第5章规定的方法清洗样品的接触食品面。犃.3 样品的浸泡浸泡液、浸泡时间、检测条件按照GB/T5009.60的要求执行。向塑料购物袋内注入相应的浸泡液,一般注入量为样品容积的2/3~4/5,浸泡相应的时间。犃.4 分析步骤犃.4.1 含植物纤维或淀粉的蒸发残渣取相应浸泡液200.00mL,分别置于经(105±5)℃加热至恒重的玻璃蒸发皿或玻璃杯中,在水浴器上蒸干后置于(105±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加热2h。取出,在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再于(105±5)℃加热1h,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犃.4.2 不含植物纤维或淀粉的蒸发残渣在干燥、称量后的残渣中(B.4.1)中加入50mL三氯甲烷(GB/T682,分析纯,经重蒸馏),置于水浴上小心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取出玻璃棒时用少量三氯甲烷冲洗)10min。用玻璃漏斗和无灰定量滤纸[经(105±5)℃加热至恒重]将溶液过滤,再用少量三氯甲烷冲洗3次滤纸上的残渣。将滤纸连同残渣置于经(105±5)℃加热至恒重的瓷坩埚内,于(105±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加热2h,在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重复加热1h,冷却0.5h,称量。将瓷坩埚连同滤纸、残渣置于电炉上灰化至无烟,在(550±5)℃高温电炉内灼烧2h。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重复灼烧1h,冷却0.5h,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不超过0.002g。注:应对无灰定量滤纸做(550±5)℃灼烧试验,从分析结果中扣除滤纸灼烧残留物。犃.5 结果计算犃.5.1 含植物纤维或淀粉蒸发残渣按式(A.1)计算:犡1=(犿1-犿2)200×1000…………………………(A.1)  式中:犡1———样品浸泡液(不同浸泡液)蒸发残渣(含纤维或淀粉),单位为毫克每升(mg/L);犿1———样品浸泡液蒸发残渣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犿2———空白浸泡液蒸发后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犃.5.2 不含纤维或淀粉蒸发残渣按式(A.2)计算:犡2=犡1-(犿3-犿4)-(犿5-犿6)200×1000……………………(A.2)01   式中:犡2———样品浸泡液(不同浸泡液)蒸发残渣(不含纤维或淀粉),单位为毫克每升(mg/L)L;犿3———经三氯甲烷萃取,加热后的残渣、坩埚和滤纸质量,单位为毫克(mg);犿4———坩埚和滤纸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犿5———灼烧后的残渣和坩埚质量,单位为毫克(mg);犿6———坩埚质量,单位为毫克(mg)。报告结果时,取平均值的3位有效数字。犃.6 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