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事件会扩大到多大?塑化剂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
食品行业了,连药类行业也发现这种东西了。你们认为这个事件会继续扩大化么?其实食品有、药品有,不难推导出,日化产品也是含有这些塑化剂的、而且可以推出含量会是食品和药品的几百倍以上日化产品含有塑化剂的话,这些产品还会被当做安全的么?用含有塑化剂的日化产品,会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么?我敢推定,我们日常用的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这些都是,都是含有塑化剂成分的。用这些日化产品洗澡,我们的胸部会不会越来越大,下体会不会越来越小。皮肤会不会收到影响。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未知之数。其实我觉得,假如塑化剂事件扩大到日化产品上,那么对于认识塑化剂是好事,对于食品行业,对国家都是好事。因为政府和人民都会慢慢认识到,这些东西是无可避免的,才不会对塑化剂如此敌视。由含有塑化剂的产品都是不及格产品,慢慢转变为残留塑化剂的产品,不超过一定量,都是及格产品,这样子慢慢过渡,这样子才正常。其实食品、药品、日化产品里面是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的,成千上万种,不可能一种一种有害物质去排查,这样明显不现实。其实我觉得卫生部,质检总局,更应该制定这些所有的有害物质,在各类产品的最大残留量可以是多少。其实好像香港电视经常提的二噁英、反式脂肪酸、苯丙烯胺、双酚A、重金属、除草剂、
消毒剂等等,这些物质都是属于残留的而不是人为添加的。在我国基本上没有食品把这些指标都作为必检项目。无论一个产品多么好,要他几千个有害指标都及格,明显是不现实的。只有一个指标不及格,就说产品不及格,这也是不从国情,应从实际出发。所以我建议是,主要指标必须及格,不及格就是不及格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话必须重罚;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的,毫无疑问,应该也是从重处理;过量使用应该从重处理;超范围添加,应该从轻处理,屡教不改从重处罚;残留指标如果超过规定,应属于次货,应该要求标明残留量,在市场上折价处理(不得高于成本价,或者说成本价的一半),不应该,完全抹杀企业的空间,毕竟残留这些事情还是比较难控制好的,那么多的指标。说会标题,假如你用的沐浴露含有塑化剂,塑化剂会引起生殖系统的问题,你以后还敢用沐浴露洗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