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危害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一)目录 一 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 二 影响危害分析和确定CCP的因素 三 输美水产品企业如何应对美国117法规(PC法规) 一、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 危害分析:对食品危害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哪些为显著危害,且必须实施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任何能将显著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行为或活动。 · 危害分类 ·危害分为三种:1. 生物危害细菌病毒寄生虫2. 化学危害天然毒素(如:西加毒素、组胺、贝毒等)有意添加的化学药品(如:加入过量或未被认可的食品添加剂)无意添加的化学药品(如:杀虫剂、药物残留等)过敏原放射性3. 物理危害金属、玻璃等 生物危害--细菌细菌污染的途径: 原料本身带来:自原性和非自原性加工过程中污染:人、水、设施、设备、工器具、空气、生熟或前后工序交叉污染等 控制措施: 充分加热:如罐头杀菌、蒸煮等控制产品中的PH值改变水活度值(AW 0.85以下),如干制改变渗透压,如盐腌、糖腌等加入
防腐剂防止加热后的二次污染,重点是
即食食品生吃的水产品主要控制原料收购(源头控制)SSOP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防止其大量繁殖,尤其是能产生毒素的细菌控制产品储藏的温度以及时间(冷藏在 4℃以下)冷冻其他加工(例如:高静压和辐照) 生物危害 --病毒病毒污染的途径: 原料生长运输的环境中污染原料动物感染了病毒(各种鱼病等)食品加工人员带病毒(乙肝)食品加工人员的不良卫生习惯。生熟不分,二次污染。 控制措施: 食用前进行充分加热并防止二次污染。SSOP。源头控制。 生物危害--寄生虫寄生虫污染的途径: 原料动物患有寄生虫病粪便污染,生熟不分。 控制措施: 速冻-35℃以下18小时,-18℃以下7天。加热。挑选并去除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控制)。 化学危害-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生物毒素)及控制措施: 鱼类产生的组胺、鱼肉毒素等引起中毒或过敏。(控制储存及加工的温度及时间。)(广泛了解知识,进行监测 )某些贝类因滤食了一些微生物和浮游植物而产生贝毒素。(控制原料)河豚鱼本身含有的毒素。(增加知识,掌握品种鉴别) [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秦红 [url=]HACCP公社[/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