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保鲜有什么影响?

暂无描述
1人参与回答
,采购经理 2024-12-06回答

雏菊又叫春菊、太阳菊。雏菊色彩丰富优雅别致,观赏价值高,是鲜切花的重要品种,近年来,世界多地已把鲜切雏菊作为观赏裁培。但是鲜切雏菊瓶插寿命较短,易发生花叶干萎、叶片黄化、掉瓣、花茎干缩等现象。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对鲜切雏菊观赏性和延长瓶插寿命的要求,开发新的保藏手段对于鲜切雏菊保鲜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发现,可食性涂膜保鲜是维持鲜度和保持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茶多酚是茶叶提取物,含有儿茶素、黄酮类和花青素以及酚酸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脂质氧化作用。将茶多酚复配添加到活性包装膜制备中能赋予膜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茶多酚涂膜处理对水产品保鲜和果蔬采后保鲜有很好的效果。海藻酸钠来源于海洋褐藻,具备很好的胶体性质与生物相溶性,已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学等领域。保鲜剂因组分和结构不同,有不同功能和各自的使用范围所以保鲜剂结合处理在某些情况下比单一保鲜剂更有效。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鲜重变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鲜切雏菊鲜重逐渐变小且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海藻酸钠和茶多酚处理过的鲜切雏菊其衰老时间都有所延长,以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效果最好,在贮存时间为24d时,其鲜重变化率为-0.33%,而其它3组的鲜切雏菊则有了不同程度的失水枯萎。表明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结合处理延缓了鲜切雏菊枯萎,保持了鲜切雏菊的品质。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枯萎率的影响

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鲜切雏菊的枯萎率逐渐增大。瓶插12d时,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鲜切雏菊的枯萎率为2.23%,而其他组分别已经达到71.18%、24.61%、10.82%。当瓶插为24d时,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只有16.56%的鲜切雏菊发生枯萎,而其他组超过半数的或全部鲜切雏菊已经发生枯菱。表明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结合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鲜切雏菊枯萎率,维持鲜切雏菊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糖类是切花代谢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主要作为能源物质维持生命活动被消耗,还有一部分用来转化为蛋白质。随着瓶插时间延长,鲜切雏菊的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鲜切雏菊在瓶插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消耗比例失调。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得最慢。在瓶插24d时,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鲜切雏菊的可溶性糖含量仍在6.2%,是0.05g/mL海藻酸钠组、1.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2、1.4倍。因此,可以看出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结合处理延缓了鲜切雏菊的衰老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蛋白质含量下降是植物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鲜切雏菊在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大量降解,鲜切雏菊束缚水的含量下降造成衰老萎缩。在瓶插过程中,鲜切锥菊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第8天的时候上升到最大值,而后一直下降。说明在瓶插前期花瓣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以合成为主,呈增加的趋势。瓶插8d后,由于水分的亏损,花瓣的膜脂蛋白质分解,膜脂发生过氧化,代谢产物积累,膜透性增大,因此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而且其他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得较快,而2.0%茶多酚+0.05g/mL海藁酸钠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率缓慢,当瓶插期结束时,0.05g/ml海藻酸钠组、1.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鲜切雏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4.2%、5.8%。由此可见,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结合处理鲜切雏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了鲜切雏菊的保鲜期。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通常会影响植物组织的褐变程度。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是先逐渐增大,到达某个最高点之后,就逐渐减小。其中0.05g/ml海藻酸钠组、1.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都在瓶插16d左右出现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值,然而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在20d时才出现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值,即分别较前面2组的多酚氧化酶高峰出现时间延迟了4d。这说明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膜处理鲜切雏菊降低了其瓶插期间褐变发生几率,推迟了衰老的进程。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小可用作评判植物衰老的一项指标,通常抑制其酶活性能延缓衰老进程。不同处理的鲜切雏菊在瓶插时,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升高下降变化,这可能与过氧化因子含量变化有关,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随之下降,这可能是植物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

0.05g/mL海藻酸钠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第16天达到最大值,而1.0%茶多酚十0.05g/ml海藻酸钠组和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鲜切雏菊在第20天达到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组较0.05g/mL海藻酸钠组、1.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延迟4d。且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鲜切雏菊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在瓶插前18d都低于其它2组。表明在鲜切雏菊瓶插期间,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结合处理能较好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效果,起到防止衰老和保鲜的作用。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的积累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植物机体内自由基活动情况,是机体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是决定膜稳定性的重要生理指标。丙二醛积累得越多,则表明细胞膜的伤害程度越大,因此它的含量多少能体现植物植物器官衰老程度。

不同处理的鲜切雏菊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鲜切雏菊丙二醛含量较其它2组上升得缓慢,而且在24d内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丙二醛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待24d后,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菊丙二醛含量为0.34mol/g,明显小于其它组的鲜切雏菊丙二醛含量。显然,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膜能减少鲜切雏菊丙二醛的积累。说明2.0%茶多酚与0.05g/ml海藻酸钠膜降低了鲜切雏菊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了鲜切雏菊的衰老变质。

茶多酚与海藻酸钠膜对鲜切雏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植物电导率大小是表明植物细胞膜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若植物细胞膜受到损伤,膜透性会增加,这样细胞内电解质发生外渗,致使植物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大。鲜切锥菊在瓶插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变化与丙二醛的变化趋势相似。经过不同处理的鲜切雏菊相对电导率均逐渐上升。但是2.0%茶多酚+0.05g/mL海藻酸钠组的鲜切雏菊相对电导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其它2组的鲜切雏菊相对电导率则有大幅度地提高。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