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鸡屁股的魅力?一起来看 究竟该不该抵挡?

暂无描述
1人参与回答
,食品检验员 2021-10-25回答

如果请营养们给大家推荐日常生活中建议吃什么肉,相信白肉一定会排在前列。其中的鸡肉不仅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烹饪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是一款性价比的荤菜选择!鸡身上的不同部位因为风味口感各不相同,也被不同的人所青睐。有的人喜欢吃肥美的鸡大腿,有的人独爱易入味的鸡翅膀,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对鸡屁股情有独钟。然而,一些传言让这份别样的偏爱打了折扣——鸡屁股致,不能吃!

真相解读:

如果请营养们给大家推荐日常生活中建议吃什么肉,相信白肉一定会排在前列。白肉,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肉,以鸡肉和鱼肉为典型代表。其中的鸡肉不仅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烹饪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是一款性价比的荤菜选择!

鸡身上的不同部位因为风味口感各不相同,也被不同的人所青睐。有的人喜欢吃肥美的鸡大腿,有的人独爱易入味的鸡翅膀,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对鸡屁股情有独钟。然而,一些传言让这份别样的偏爱打了折扣——鸡屁股致,不能吃!这是真的吗?咱们一起来抽丝剥茧,看看真相是什么。

图虫创意

01

肥美的鸡屁股

暗藏细菌的小仓库

鸡屁股还有一些更文雅的称呼:鸡臀尖、鸡尾、凤尾,在烹饪成美食以后,并不会特别直接被联想到具体部位,而是很有视觉诱惑力,令人垂涎欲滴。将鸡屁股作为美食的原因主要在于鸡屁股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油炸烹饪之后会给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感觉。

除了饱满的脂肪以外,鸡屁股里还藏着一个属于鸡的特殊生理器官,叫做腔上囊,它是鸡主要的免疫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免疫B细胞[1]。腔上囊位于末端、泄殖腔的后上方,也就是位于鸡屁股的旁边。

图虫创意

鸡的免疫器官对鸡的作用是什么呢?免疫,简单解释就是通过自身,对体内物质进行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确保鸡体健康。腔上囊在免疫过程中会堆积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没有来得及分解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等),这些有害物质如果在烹饪过程中没有被完全灭活,就会在人们享受鸡屁股美味的时候进入人体。因此,在吃鸡屁股的时候,确实存在着食源性的患病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吃鸡屁股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的。

02

鸡屁股本身不致

但高脂高能食品要少吃

判断一种食物是否具有致的可能性,主要看两点:一是食物中是否含有可能致的物质,二是的含量是否达到了致剂量。以目前的研究报道来看,尚没有证据显示鸡屁股与风险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2]。

图虫创意

公众之所以认为吃鸡屁股可能会致,一方面是因为鸡屁股不太干净,加上前面所讲的腔上囊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给人们留下吃鸡屁股不健康的印象;另一方面,鸡屁股里面含有大量脂肪,加上烹饪时多采用油炸等非健康烹饪方式,使得鸡屁股实质上是一款高脂高能的食品,而过量脂肪和能量的摄入和某些加工过程(如煎炸、烧烤)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确实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因此更加重了“吃鸡屁股致”这一说法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03

鸡身上还有这些地方也不宜多吃

那除了鸡屁股,还有哪些鸡的部位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不宜多食呢?说到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下鸡的消化吸收系统。食物在进入到鸡的体内之后,主要在鸡胗(胃)、鸡肝、鸡肠中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在鸡的生长过程中,如果接触到有害物质,可能更多的会富集在这些部位,因此吃鸡的时候,鸡的内脏适量食用即可。

所谓的适量食用,不是说一点不吃,毕竟内脏中也含有很多营养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等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月食用2-3次动物内脏,每次25g左右,其实是个不错的饮食习惯。

图虫创意

我们日常谈到某些食物存在致风险,其实很多时候和食物的烹饪方式紧密相关,一些不太健康的食物加工方式,如烟熏、高温长时间油炸,在烹饪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如苯并芘等。对吃鸡而言,蒸、煮、炒都是比较健康的烹饪方式;而油炸等烹饪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不仅有产生的风险,还可能有油、盐摄入超标的问题,因此不要多吃。

参考文献:

1. Glick, B. The bursa of Fabricius: the evolution of a discovery. Poult. Sci.1994, 73, 979–983.

2. Carrie R. Danie; Amanda J. Cross; Barry I. Graubard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poultry and fish intake in relation to cancer risk. Cancer Prev Res2011, 4, 1903–1911.

3. Shityakov, S.; Salvador, E.; Frster, C. In silico,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to analyse drug permeation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 critical review. OA Anaesth.2013, 1, 1–7.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