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礼仪”,又有“无酒不成宴席”。朋友聚会要喝,交际应酬要喝,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要喝,开心要喝,不开心也要喝,有时是自己要喝,有时又逼不得已要喝。酒精摄入会导致,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纤维化、,甚至。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既希望通过喝酒来达到一种氛围和愉悦,又希望喝酒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那么“”这件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希望,喝酒的时候,通过药也就是食用某种保健品或保健食物,以达到不损坏身体器官的效果,或者希望可以在喝醉后迅速恢复清醒状态。
网上简单搜索就会有“食物10种”,“食物12种”等文章,日常见到的茶水,蜂蜜,酸奶,生姜,米汤,蛋汤,柚子等食物均在其中。近日,一则桑葚干的新闻被多处媒体转载,文中提到,“桑葚中含有活性酶和大量的硒,这些是重要的“因子”,喝酒前30-40分钟食用3-4粒桑葚干,可以预防发生,增强肝脏功能,提高肝脏抗氧化、、抗毒能力,加速酒精分解,从而起到的作用。尤其适合酒后,想吐的人群。”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谣言?有没有什么食物是可以达到效果的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揭示答案。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酒精和其他的食品成分不同,不经过消化过程就可以直接吸收进入体内。通常酒中的酒精20%被胃吸收,剩下的80%被小肠上部吸收。饮酒后1-2小时,全部的酒精就可以被肠胃吸收。被胃肠吸收后的酒精,再由肝脏的进入到肝脏,并流向全身的脏器。要想,首先需要减少胃肠对酒精的吸收。因此,避免空腹饮酒,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胃和肠对就酒精的吸收速度。
酒精进入人体的分解图:酒精进入身体后,20%被胃吸收,80%被肠吸收,吸收后的酒精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肝脏中,在肝脏中分解,再由尿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