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其他条件都一样,个人认为应是瓶子清洗工段出了问题,特别是第二天的情况,应考虑清洗液残留对菌种的影响。
-
1.前半吨发酵达到终点,后半吨没有达到终点!有这几种情况?一个是:后半吨不在发酵还是菌种活力不够,按你的说法添加同一菌种不会有这种情况!二个情况:前半吨与后半吨的鲜奶是不是同一批奶源呢?不在靠虑范畴内!三个情况:设备因素呢?清洗残留液的影响!四个情况:后半吨添加菌种时有杂菌污染了!2.按第二天的发酵情况看,真还要看年设备因素了。未发酵是不可能的,按4个小时计算同菌种条件满足不会不发酵!及操作规范注意了3.一个月与到一两次是不新鲜的! 让大家见笑了!不对之处大家可以讨论!---阳光宝宝
-
如果原辅料、菌种、灌装管道和设备都一致,可考虑发酵房温差问题,前后半吨调换发酵房试试看。
-
不太了解你的加工过程,因此不好进行分析.根据楼主所说的,如果两个0.5吨奶是采用同一奶源,一批投料\加菌种发酵的,就要考虑发酵温度,还有就是第1个0.5吨发酵时,另外0.5吨的怎样处置的,温度怎样,搅拌状态,如果过度搅拌也会造成不凝固.
-
我认为原因有(个人意见): 1.设备没有清洗干净,主要是部分设备清洗不彻底(管路,发酵罐) 2.原辅料特别是牛奶是否为同一奶源!或同一奶源中有部分含有抗生素! 3.发酵液或菌种有问题了
-
昨天只做了半吨,分放两间发酵室,均正常
-
菌种质量问题可能性大。。。。。。。。。。
-
凝固性酸奶不发酵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含有抗生素;2、菌种活力下降(因素较多,);3、发酵温度太高或太低;4、发酵状态过渡搅拌(加过菌种,温度在菌种发酵温度范围内就算发酵状态);5、菌种投入量不足
-
生产情况不够详细,只能略提出个人观点供参考!1.同一缸料连续生产1T,入不同的发酵库发酵,产生不同的酸度原因: a.发酵库温控不正常,发酵过程中发酵奶中的温度高出发酵温度,造成菌种死亡。 可曾小试将“后半吨在发到酸度为51T度时,不再发酵”此部分产品接种到无菌奶中,看是否能发酵,但同时用对比试难。b.包装物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有残留。2.“第二天也是前半吨发酵成功,后半吨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部份同头一天的,达不到要求的酸度;第二种是未发酵,还是牛奶;第三种是产气了,冲破了瓶盖,固形物和水分离,水很清,固形物浮于水面上。”第二种情况未发酵,酸度有多少?是否能重新发酵?产生的原因:发酵温度的控制、无菌种 第三种情况产品已变质,工艺过程中受杂菌污染。如果为同一缸半成品造成的,污染原因:灌装过程中污染灌装头、或包装物清洗消毒不彻底。
-
贮在同一罐中的牛奶,且搅拌均匀,还会有部份有抗生素,部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