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糊精将喷雾干燥的温度设置为CCP点来控制致病菌合理吗?
麦芽糊精生产工艺流程:液化、除渣、脱色、离子交换、蒸发浓缩、喷雾干燥、包装。对于控制致病菌来说,蒸发浓缩的温度、喷雾干燥的温度哪个设置为CCP点更合理?蒸发浓缩温度可达到80℃(时间约1.5分钟),喷雾干燥进风170℃(干燥塔的时间无法确定),设定温度、时间为CCP点来控制致病菌,怎么进行确认?喷雾干燥后产品的水分活度没法测定,不考虑将水分活度作为喷雾干燥的CCP点。
10人参与回答
-
蒸发浓缩后有储罐吧,将喷雾干燥的温度设置为CCP点来控制致病菌合理。
-
不懂麦芽糊精的工艺,但是还算熟悉奶粉的生产。喷雾干燥,就是一个将液滴快速脱水的操作,应该好理解,液滴在绝干热空气的环境下,剧烈汽化,要吸收大量热量,把水成份转化为汽,吸收的热量包括液滴本身的热量,所以在液滴剧烈汽化释放潜热时,温度是在降低的,当年学奶粉工艺的时...
显示全部
不懂麦芽糊精的工艺,但是还算熟悉奶粉的生产。喷雾干燥,就是一个将液滴快速脱水的操作,应该好理解,液滴在绝干热空气的环境下,剧烈汽化,要吸收大量热量,把水成份转化为汽,吸收的热量包括液滴本身的热量,所以在液滴剧烈汽化释放潜热时,温度是在降低的,当年学奶粉工艺的时候说过,好像温度一般不超过75度,查过谷歌似乎60多度也有可能,所以指望干燥操作的绝干空气的高温来杀菌是不可能的。其实在任何食品科学的书里也没有拿干燥作为“食品保藏”手段的,能和食品安全贴边的,就是干燥食品水分活度降低,不利于一些病原菌的存活。干燥就是干燥,浓缩就是浓缩,都是脱水过程,不好和杀菌贴边。至于干热杀菌,这种经常在微生物实验室看到,要100多度,两个小时,工业上很少有用干热杀菌的,原因大概是机理不成熟。几年前查过材料,干热杀菌的机理研究不多。但是欧盟官方对于干热杀菌还是容许的,例如狗咬胶,具体记不清,好像规定80多度,要热风吹几天,为了保险起见,吹过的产品经常还得辐照一下,即使这样,还是有沙门氏菌的报道。奶粉生产的杀菌是在浓缩前进行,不知道麦芽糊精生产是否有类似操作,另外如果干燥前,料液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也应该有杀菌效果。简单说,浓缩和干燥这两种单元操作,本来就不是用来杀灭病原菌的。
-
干燥塔对物料起不到杀菌作用,物料本身是个脱水过程达不到杀菌温度。浓缩进料前有个杀菌段,可以把浓缩作为CCP点。供参考
-
如果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控制在190摄氏度,出风80摄氏度,能否判定喷雾干燥工序具有杀菌的作用?
-
没做过不好说,除了工艺流程,还要看工厂的实际情况。
-
喷雾温度多少,做个验证看看有没有作用,喷雾这个工序是否会对产品产生重大影响
-
如果时控制致病菌,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都不是太过适合。蒸发浓缩的温度和时间不足以杀灭致病菌;喷雾干燥只有温度没有时间,不好控制。
-
这个感觉是杀不了菌的。
-
将喷雾干燥的温度设置为CCP点来控制致病菌合理
-
这个CCP点怎么进行确认?进喷雾干燥塔前糖浆的浓度约为65%,干燥塔出料水分<6%,这个过程属于干热灭菌还是湿热灭菌?
相关百科
本品是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酶法低度水解、精制、干燥或不干燥制得的糖类聚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