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有关酱油的沉淀物的问题

各位,你们有没有碰过这些事情?灌装好的酱油,过了一、二个月之后,见其瓶底有一些沉淀物,但其形态与我们常见的有点不同,因为它是在瓶底悬浮着的,一颗颗,有些象黄豆般大小,有些仅有芝麻般大小,隔着瓶看,颜色是泥黄色的,但取了上清液后,倒其沉淀于碗中,其形态却有点象酵母膏的色泽及形状,取少许于手上,轻搓,不会有硌手的感觉,即时与酱油溶为一体。然后,我取一瓶看上去有很多这种沉淀物的酱油,用力的摇晃后,用200目的布过滤,其滤布只有少许的沉淀物。然后,我再取一瓶有这种沉淀物的酱油,吸去上清液,用200目的滤布过滤余下的沉淀液,有很多挂在布上,然后,我用蒸馏水冲洗滤布上的东西,滤布上的沉渣也滤下去了,初看时,觉得滤下去的蒸馏水有混浊的感觉,明显觉得一些渣随着玻璃棒而转动,但搅了几下之后,这种感觉已消失了,渣已经溶在水里了。平常我们见到的沉淀物,其一般与瓶底紧贴着的,用力的摇也不一定可以分开。但上述这些沉淀物,你们应该怎样定义呢?是属沉淀物吗?还是酱油的析出物?我的酱油的配料也只是酵母膏、甘草粉、味精、I+G等普通的配料,并没有什么特别。对这些问题酱油进行化验,除总酸比出货时检测高了1/3外,(出货时检验是0.65的总酸,现在却有0.94。)其他并没有事,微生物也没有超标。但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问题的酱油只限于中低档,如:生抽王。而高档的并没有发生,例如:一品鲜。请大家积极发表一下见解。
8人参与回答
,食品生产主任 2018-08-17回答
你要把工艺讲清楚啊 造成沉淀的原因有很多种啊!
,质量研究员 2018-08-17回答
其实,我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厂内曾经与生产者讨论过,我的推测是:1、如果是配方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到现在才出现?毕竟,本厂的这个品种也已做了五年了。2、如果是配料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其他品种的酱油没有出现?酱油出现胀罐,然后出现了此沉淀物,总酸偏高。其实,我很想检一下许老师所说的耐盐性酵母菌,只是老板不舍得用这笔钱/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8-08-17回答
你的问题酱油是用几头油生产的?我初步怀疑是原油和加热工艺出现问题。你说一品鲜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证明过滤没问题。
,产品专员 2018-08-17回答
全部换AK糖吧,口感这东西不好说,你偷偷换了他们也不知道。另甘草发生变化的时间较长,短时间不能立刻看得出。听俺的,没错。
,食品添加剂检验项目负责人 2018-08-17回答
应该是配方滴问题,估计和涨罐滴酵母也有一定关系
,食品检测工程师 2018-08-17回答
是三油作底料,添加其他鲜味剂、防腐剂等煮制而成。其加热工艺都是与一品鲜的相同,是使用同一个煮锅。而且因为设备等问题,沉淀罐也是交错使用,即是这个罐清空后,清洗灭菌后,会装其他品种的酱油也不定的。而且也有一个问题,这些沉淀物出现之前,本厂酱油有胀罐的现象,那么,这个沉淀物会否与胀罐有一定关系呢?请大家继续支持讨论。
,食品保健品研发工程师 2018-08-17回答
这是感染的一种叫产气荚膜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但这种菌又不耐盐,盐度大于18%以上就会休眠,在有氧条件下也不会繁殖,但很耐高温,绝对不是酵母菌,你听说过耐高温的酵母菌吗,可以加我402711807
,食品安全专员 2018-08-17回答
从配料得知,最主要原因是酵母膏和甘草。前者含有的蛋白和多肽物质经过二次灭菌后,很容易析出来,你可以用纯水和酵母按你的比例然后按二次灭菌方法处理一下,放在量筒中静置,你会发现沉淀多得吓人。甘草的有效成份甘草酸,本来不溶于水,就算你用甘草铵盐或钠盐,一样因为酱油中含有乳酸物质与其起反应,一样形成甘草酸。这两种物质我N年前已经汰掉了。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