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首页
产品中心
食品招商
会员商务室
展会论坛
食问实答
资讯
最新
市场
大事件
新品
原料
展会
进出口
行情
营销
规范
活动
工具
问答
食价搜
报告
供需
求购
产品
食料通
新品库
登录
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分享】六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回答
添加剂和原辅料
【分享】六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暂无描述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0条评论
邀请回答
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缘起缘灭
|
2018-11-25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登录
后参与评论
1人参与回答
缘起缘灭
,食品卫生专员
2018-11-26回答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的相关科学知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需要减糖和...
显示全部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的相关科学知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甜味剂因甜度高、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对于需要控糖、减糖的人群和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含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优先研究降低加工食品中油、盐、糖使用量。《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要求,全国县(区)深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减糖是其中内容之一。 但喜欢甜食是人类的天性,婴儿出生第一天就会在尝到甜味后露出笑容。如何能让人们享受“甜蜜”的同时减少糖的摄入呢?甜味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甜蜜”选择。与蔗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相比,甜味剂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甜度高。大多数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数十至数千倍不等,因此只需极少的量就能获得适宜的甜度。 第二,能量低。甜味剂通常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较少的能量,因而让人们在享受甜味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能量摄入。同时由于它的血糖反应小,因此可供高血糖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 第三,甜味剂可以减少因糖摄入带来的龋齿风险。 此外,甜味剂的水溶性和加工稳定性好,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方便。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使用甜味剂的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甜味剂的使用由来已久,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 甜味剂是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在内的多种日常食品中。现在市面上很多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中都会使用甜味剂,它可以在保证汽水口感的同时,降低糖分和热量。 随着消费者对低糖和无糖食品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甜味剂部分替代糖已成一种趋势。我国是甜味剂生产和出口大国,主要品种包括糖醇类,例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高倍甜味剂,例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以及天然甜味剂,例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安全局等机构对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以常见的阿斯巴甜为例,假设一瓶汽水(330毫升装)仅使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来源,且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最大限量(0.6克/千克)使用,换算下来,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一天要喝超过12罐这样的汽水(假设此人饮食中没有其他阿斯巴甜来源),才能达到设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为积极响应《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关于“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倡议,我们建议消费者培养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我们号召学界和媒体积极开展科学传播,帮助公众全面了解甜味剂。同时,也倡导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响应“三减”倡议,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共六家专业机构基于相关科学依据,联合制定并发布。 附件:《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 附录:常见甜味剂介绍 (一)甜菊糖苷(甜菊糖、甜叶菊苷) 甜菊糖苷是从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道非常接近蔗糖。甜叶菊的应用在南美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如今它在中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印度和韩国广泛种植。甜菊糖苷常用于饮料(调味水、果汁、茶、汽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沙拉酱、果酱/果冻等)、甜点和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它也常用于餐桌代糖。 甜菊糖苷的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0,且不参与人体代谢,因而可供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二)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 罗汉果是原产于中国的藤本植物,罗汉果甜苷是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40倍。中国民间用罗汉果泡水或加入糕点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罗汉果也是我国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物质之一。 目前罗汉果糖苷已经广泛应用于饮料(加味水、果汁、茶、苏打水等)、烘焙食品(糕点、谷物棒、饼干等)、酸奶、调味酱 (沙拉酱、果酱或凝胶剂等)、甜点及糖果(冰淇淋、巧克力、硬糖等)中。 (三)糖醇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是糖的衍生物,目前已开发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等不同产品,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5%到100%。糖醇类甜味剂提供的能量比糖少,不会导致明显血糖反应,且可以显著降低蛀牙风险,主要用来增加无糖糖果、饼干和口香糖的甜味。 (四)阿斯巴甜(甜味素、APM) 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150~200倍,其提供的能量极少。30多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的6000多种产品使用它作为甜味剂,例如饮料、甜点、糖果、乳制品、谷类食物、水果罐头、冰激凌、营养棒等,种类繁多。 阿斯巴甜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和微量甲醇,这些成分均天然存在于食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蛋类。患有罕见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代谢苯丙氨酸,因此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上会提示消费者该产品含苯丙氨酸。 (五)安赛蜜(AK糖) 安赛蜜是一种无热量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且口味适宜。自1988年以来,安赛蜜被广泛应用于糖果、烘焙食品、冷冻点心、饮料、混合甜品以及餐桌甜味剂等食品中。 它不仅可单独作甜味剂使用,且能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作用,提高甜度并改善产品风味。安赛蜜在人体中不参与代谢,且很快被排出,因此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 (六)三氯蔗糖(蔗糖素) 三氯蔗糖是一种口感类似蔗糖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600倍。三氯蔗糖不参与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三氯蔗糖广泛应用于罐头、酱菜、焙烤食品、果汁(味)型饮料、调制乳以及风味发酵乳等食品加工。 (七)甜蜜素 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 倍,它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且不提供能量。甜蜜素比较适宜用于风味饮料、果汁、汽水、罐头、酱菜、饼干、果脯等,常与糖精搭配使用。 (八)糖精钠(糖精、可溶性糖精) 糖精钠自187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是使用历史最长的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500倍。糖精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人体代谢。糖精钠常被用来生产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食,以及饮料、果冻、冰棍等食品加工。 (九)纽甜 纽甜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摄入人体后不会分解出苯丙氨酸,因此可供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纽甜的甜度是蔗糖的8000 倍,但由于其甜度太高,单独使用不易称量,因此常与其他甜味剂搭配使用,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焙烤食品、口香糖、冰淇淋、餐桌甜味剂等食品工业的生产中。
10
0条评论
收起
确认修改
取消
登录
后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回答
问题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问题
“按需用量”的添加剂如何控...
10个回答
“健康糖”是复合添加剂还是...
4个回答
“某仲景”的香辛料精油,厂...
8个回答
“肉宝王”到底是不是“食品...
12个回答
“山梨醇”作为食品添加剂,...
10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1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微信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确定
取消
登录食品知识问答社区食问实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刷新二维码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食问实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欢迎加入食品知识社区食问实答
二维码已失效
刷新二维码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食品知识社区食问实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