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冷藏塑料包装瓶装水,有毒?:毫无科学依据 1个回答.4人已关注
近日,一则“千万别喝冷藏瓶装水”博文热传,称塑料瓶在冰箱里冷藏后会释放二恶英,二恶英除了具有致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对此,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博士于宏伟称,正规厂家生产的饮料瓶都是高分子材料,不...
显示全部
时间总是嘲笑 ,电商运营岗 2021-11-13回答
近日,一则“千万别喝冷藏瓶装水”博文热传,称塑料瓶在冰箱里冷藏后会释放二恶英,二恶英除了具有致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对此,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博士于宏伟称,正规厂家生产的饮料瓶都是高分子材料,不含有二恶英的成分,因此根本不会释放二恶英,网上的传言丝毫没有科学根据。

  炎炎夏日,冰镇饮料成了市民解暑止渴的。然而,一条“塑料瓶冷藏会释放二恶英”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热传。这样的传言让无数网友错愕,难道在夏日里真的不能再喝冰镇饮料了吗?对此,部分市民心存疑虑


  网帖热传:塑料瓶低温下释放二恶英


  微博上一则“千万别喝冷藏瓶装水”的博文引起网友热传。博文中写道:“千万不要将装着水的塑料瓶放在冰箱里冷藏,因为塑料瓶会在此种条件下释放二恶英。二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危害。除了具有致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


  记者发现,这则消息不仅在微博中被转载,在微信朋友圈中也被大量转发。


  记者调查


  烈日炎炎冰镇瓶装饮料


  “老板,来瓶矿泉水,要冰镇的!”5月18日11时许,一名青年男子来到路边冷饮摊点名购买冰镇饮品。“太晒了,喝点凉的解解暑。”青年男子说,进入夏日以来,家中冰箱的冷藏室里从来没有缺过瓶装饮料。下班回家,取出一瓶冰镇饮品喝下,从头到脚都感觉畅快。外出时,他也时常买一瓶冰镇饮料,既解渴又解暑。


  酷日下,为了招揽顾客,超市、商店纷纷把饮料、矿泉水放入冰柜中,购买者非常多。“常温的已经卖不出去了。天热,都要冰镇的。”一位商店老板说。记者看到,大部分饮料瓶上都会有这样一行字:“贮存条件,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晒。”可乐等一些碳酸类饮料还会标注上:“禁止加热或者0℃以下冷冻,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储存。”


  对于“塑料瓶冷藏会释放二恶英”的说法,虽然大多数市民表示从未听说过,但也有部分市民心存疑虑。


  解读


  毫无根据饮料瓶不含二恶英


  对此,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孙晓云表示,正规厂家生产的饮料瓶都是高分子材料,不含有二恶英的成分,因此根本不会释放二恶英,网上的传言丝毫没有科学根据。另外,二恶英是高熔点物质,也极难溶于水。只有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焚烧时,发生化学反应才会产生二恶英,从而通过空气进入,引发。


  于宏伟提醒市民,夏日别在车里存放太多矿泉水,并保证在短时间内喝完。家中常用的塑料制品也要在半年左右更换一次,因为塑料制品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释放有害物质。


  又是关乎“舌尖上”的传言,无论你信不信,看到这样的消息,心中难免会敲小鼓。


  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类似的传言每天都在刷屏。造谣者紧紧抓受众心理,话题不是关于养生,就是关乎食品安全,有时还会制造小浪漫,触动内心柔软的回忆……但无论涉及哪个方面,只要有一颗辨真的心,就能够去伪存真,让谣言停息。
我厂生产的桶装水PH值偏低了,怎么整改呢? 7个回答.2人已关注
做的是纯净水和山泉水,水源是开放的水库水,就是最近一批次出现了ph低于5的情况,以往都在5以上的,按饮用水国标要求是5.0-8.0,
显示全部
千寻 ,食品研发工程师 2019-06-04回答
做的是纯净水和山泉水,水源是开放的水库水,就是最近一批次出现了ph低于5的情况,以往都在5以上的,按饮用水国标要求是5.0-8.0,
有谁知道内审员 怎么考? 2个回答.2人已关注
内审员不需要到外面去考,可以自己组织考试,然后确认可以上岗;检验工,需要咨询当地质监或劳动部门,他们会给你培训,然后交点培训费即可。我不会联系你的,因为你太娜依娃了
显示全部
八月 ,食品检测员及主管 2019-04-21回答
内审员不需要到外面去考,可以自己组织考试,然后确认可以上岗;检验工,需要咨询当地质监或劳动部门,他们会给你培训,然后交点培训费即可。我不会联系你的,因为你太娜依娃了
【每周一问】【总结】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该咋办?/抗生素检测 8个回答.2人已关注
我是检测人员,一旦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我们还是会出一份报告给客户,然后依客户需求,如果需要,他们处理好之后,再次送样检测。除此,若有需要,我们会给予一些建议和措施。
显示全部
葬心 ,食品安全专员 2019-09-30回答
我是检测人员,一旦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我们还是会出一份报告给客户,然后依客户需求,如果需要,他们处理好之后,再次送样检测。除此,若有需要,我们会给予一些建议和措施。
地沟油检测之谜:常规性检测指标基本无效 6个回答.3人已关注
在新一轮的方法征集里,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提出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3条筛选原则:首先正常植物油样品不应被误判;其次地沟油样品的正确检出率高;再次,能够将勾兑的地沟油样品从高到低依梯度顺序检出。
显示全部
痴心少女 ,食品安全专员 2019-10-03回答
在新一轮的方法征集里,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提出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3条筛选原则:首先正常植物油样品不应被误判;其次地沟油样品的正确检出率高;再次,能够将勾兑的地沟油样品从高到低依梯度顺序检出。
紫芝有哪些特征? 1个回答.0人已关注
紫芝具有如下特征: 紫芝,真菌的一种。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
显示全部
独守、阴晴圆缺 ,食品研发员 2025-02-11回答
紫芝具有如下特征:
紫芝,真菌的一种。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
散装进口食品需不需要标营养成分表? 5个回答.1人已关注
建议按照GB 7718、GB 28050表示强制性标签内容,云因为: 1.“散装”缺乏可靠的定义,存在监管口径不一致问题; 2.同理,经销商、消费者可能会因此不进货、不购买; 3.同理,存在职业打假人举报风险。
显示全部
黄粱空梦 ,食品检测分析员 2019-11-06回答
建议按照GB 7718、GB 28050表示强制性标签内容,云因为: 1.“散装”缺乏可靠的定义,存在监管口径不一致问题; 2.同理,经销商、消费者可能会因此不进货、不购买; 3.同理,存在职业打假人举报风险。
植物饮料如何解决沉淀问题? 10个回答.2人已关注
看你的介绍,应是清凉饮料,我们的产品在多年前就成功生产过,什么添加剂(稳定,乳化一类) 也不用加。这种饮料的重点是:草本植物浸提液的沉降和澄清,具体要依你的终产品的要求来定了[ ]
显示全部
-梦醒时光@ ,中药/食品检测员 2018-08-06回答
看你的介绍,应是清凉饮料,我们的产品在多年前就成功生产过,什么添加剂(稳定,乳化一类) 也不用加。这种饮料的重点是:草本植物浸提液的沉降和澄清,具体要依你的终产品的要求来定了[ ]
有关SC认证的车间名称问题 9个回答.5人已关注
依你所说,这个标识只是弃之不用又难以去除的,只要不会对车间设计和设备安装摆放造成影响,就没多大问题,硬件、软件设施达标就可以了,不问前身的,除非前身是有害物质、高污染化学品什么的是不允许的
显示全部
孤单的温柔 ,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19-02-12回答
依你所说,这个标识只是弃之不用又难以去除的,只要不会对车间设计和设备安装摆放造成影响,就没多大问题,硬件、软件设施达标就可以了,不问前身的,除非前身是有害物质、高污染化学品什么的是不允许的
【分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标准等解读材料 1个回答.4人已关注
一、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是对《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和《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的整合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是完善了术语...
显示全部
替身℡ ,食品检测主管 2018-11-16回答
一、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是对《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和《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的整合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是完善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煎炸过程中植物油的羰基价指标、修改了酸价和溶剂残留指标、增加了对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和标识的要求等。根据不同品种植物油的特点,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相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后的标准对米糠油、棕榈(仁)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油、椰子油等不同植物原油的酸价分别进行了规定。对于溶剂残留指标,为确保食品安全,综合考虑植物油的实际食用情况、现代加工工艺及有关检测数据,将浸出工艺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包括调和油)的溶剂残留量下调为≤20 mg/kg,并增加“压榨油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要求,不再对植物原油要求溶剂残留指标。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规范市场,本次修订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和“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的要求,并鼓励在食用植物调和油标签标识中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在符合GB7718及相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临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或其它类似表意相同的标示方式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a.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b.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c.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为5:3:2。其中,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10%,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5%。对于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用植物调和油,可以选择在食品标签、随附文件、说明书、合同或文件中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该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生产者可自愿标示。由于脂肪酸名称不在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可选择标示内容中,因此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大于2%脂肪酸的标示应独立于营养成分表之外。二、关于酱油、食醋和复合调味料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分别是对《酱油卫生标准》(GB 2717-2003)和《食醋卫生标准》(GB 2719-2003)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上述两项标准仅适用于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不再适用于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对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食醋将按照复合调味料管理。此外,考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整体协调,对部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了调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是新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定义、原料要求、感官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污染物限量和致病菌限量分别引用相应的基础标准。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三、关于酱油生产卫生规范等4项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生产卫生规范》代替原食品卫生标准《酱油厂卫生规范》(GB 8953-1988),修订后的标准适用于酿造酱油,增加了酱油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等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代替原食品卫生标准《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03)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 16330-1996),修订后的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增加了源水采集卫生要求及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等内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食品生产和经营卫生规范》为新制定标准,对速冻食品的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人员等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明确了其贮存和运输的温度控制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新制定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精和复配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过程的原料采购、加工、包装、标识、贮存、运输等,并对其生产场所、设施、人员等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四、关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镉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食物中的镉通常不会造成急性中毒,但是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慢性损害。根据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已制定谷类、肉类、奶类等大宗食品中的镉限量标准,但除欧盟以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均未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限量作出规定。近年来,我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需求增加。为了更好地保护婴幼儿健康,满足监管和生产需要,特制定我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为0.06mg/kg。该临时限量值是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的健康指导值(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25μg/kg BW)为依据,利用我国近年来风险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关研究确定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每公斤镉含量不超过0.06毫克就是安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生产经营者要确保产品中的镉符合临时限量值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依据此临时限量值进行监督管理,并依法采取相关措施。五、其他标准(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了原料要求、部分感官要求、部分限量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行业实际情况,删除了矿泉水源水中对锰、耗氧量的要求,删除了界限指标中的碘化物指标。考虑到作为天然矿泉水的深层地下水不易受有机物污染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调查数据,耗氧量指标进行了下调。对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要求及采样方案的规定,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基本协调一致。同时,将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要求修改为5个样品均不得检出。(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GB 25595-2018)是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GB 25595-2010)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结合市场上日益丰富的乳糖产品,删除了原标准中的pH值,并对乳糖定义进行了完善。(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原蛋白肽》(GB 31645-2018)是新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用途的胶原蛋白肽产品,对羟脯氨酸这一特异性指标提出要求,并规定了铅、镉、总砷、铬和总汞的限量要求。(四)本次发布的聚氧丙烯甘油醚等5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和硒蛋白等11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标准规定了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范围(包括生产工艺等)、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以及配套的检验方法等内容,对指导和规范行业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和监管提供依据。
 
杀菌技术是指将食品经过热或非热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的功能特性等作用的技术。
4k问题
7k回答
12关注者
包装技术是研究包装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机理、原理、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总称。
1w问题
1w回答
9关注者
食品安全管理版块包括食品标准与法规,生产、经营、流通等各环节管理,质量体系等。
136问题
104回答
0关注者
食品标准是指对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做的统一规定、指南或者特定性文件,包括食品行业国内外的测试标准、卫生标准、产品标准等。
4w问题
3w回答
17关注者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