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喝的是心境,所以洗也好不洗也好,看你自己喜不喜欢就好了。
-
把线性贴上 内容更充实了 数据看的不是很清楚呢!
-
6.44 2,3-pentanedione和8.65methyl thioacetate 朱老师,2,3-Pentanedione应该是4.545的峰啊?6.44的峰和2.3-戊二酮有点像,但时间不对啊
-
我晕,这个东西还可以造假。。。科学技术都用在了造假上了!!!!!
-
一般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这个问题很小,基本没有,到最终收获,农药残留基本可以不考虑。蔬菜、果树不好说啊,要小心谨慎。
-
分层会不会不明显,分离不完全导致稳定性会不好
-
的实例。
-
请问各位大侠:有做过香辛料吗?弗罗里硅土是否要高温烘?
-
质检能到超市里去抽查食品吗?也无所谓了,今后都归药监局了,查一下行政许可
-
4)如硫酸缺少,过多的硫酸钾会引起氨的损失,这样会形成硫酸氢钾,而不与氨作用。因此,当硫酸过多的被消耗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要增加硫酸的量;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增加溶液的沸点;催化剂硫酸铜在有机物全部消化后,溶液显清澈透明的蓝绿色,可用它来指示消化终点。此外,...
显示全部
4)如硫酸缺少,过多的硫酸钾会引起氨的损失,这样会形成硫酸氢钾,而不与氨作用。因此,当硫酸过多的被消耗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要增加硫酸的量;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增加溶液的沸点;催化剂硫酸铜在有机物全部消化后,溶液显清澈透明的蓝绿色,可用它来指示消化终点。此外,硫酸铜还可用做下一步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有助于有机物消化,同时可以消除消化过程中的气泡现象。(5)向蒸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物,这是由于分解促进碱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铜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兰色的结合物[Cu(NH3)4]2+ , 加入氢氧化钠是否足量,常常影响整个测定的顺利进行。由反应原理可知,当氢氧化钠足量时有黑色氧化铜生成而使溶液呈淡黑色;当氢氧化钠量不足时就无黑色氧化铜产生而使溶液呈淡蓝色,所以有无氧化铜颜色存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足量的标志。(6)因蒸馏时反应室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故可将氨带出。所以,蒸馏时,蒸气要发生均匀,充足,蒸馏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则,会发生倒吸。停止蒸馏时,由于反应室外层的压力突然降低,可使液体倒吸入反应室外层,所以,操作时,应先将冷凝管下端提高液面并清洗管口,再蒸一分钟后关掉热源。蒸馏是否完全,可用精密PH试纸测冷凝管口的冷凝液来测定,中性则说明已蒸馏完全。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半微量法,因为如果蒸馏失败的话,半微量法还可继续蒸馏,而常量法只好全部重来,费时费力。我们使用海能K9840经过多次蒸馏吸收实验达到理想效果。(7)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可单独使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8)吸收液也可以用0.01当量的酸代表硼酸,过剩的酸液用0.01N碱液滴定,而以硼酸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标定碱液的操作,且硼酸的体积要求并不严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作比较简便。另外,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氨吸收减弱,造成检测结果偏低。可把接收瓶置于冷水浴中。(9)在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时,必须将基准无水碳酸钠于270-300℃灼烧至恒重后称取所须用量,否则也会影响蛋白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常量法中取0.1M比较合适,半微量法中则在0.02~0.05M之间比较合适。
-
当然需要啊
-
还是戴上比较好吧。
-
无相干标准,但我觉得可以添加
-
柱子污染严重会吃掉样品的,老化未必有用。
-
我也没找到这份名录,但是网上搜一下看,能不能找得到呢?
-
食品级的消泡剂,是否存在商家掺假现象,这种事如何掺假的?
-
可以自己找到赤砂糖的国标,按照上面的指标要求进行检验,或者,送到官方进行检测,由官方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你们抽检就行。
-
这样也可以的吗?先前企业有很多规格,每种规格一份报告
-
目前只有出口食品备案企业要求HACCP认证,部分客户要求BRC等认证,其余都是自愿的
-
你们想按就按呗,好像没有规定一定要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