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疑似不是赚大钱的工作。
-
氨水或者三乙胺用的比较多,乙酸铵好像是弱酸性的,用氢氧化钠也可以通常酸性用的比较多,碱性接触的少
-
可根据你样品的浓度定曲线浓度
-
可以的话把条件写出来大家分析一下, 另外就是使用的色谱柱以及柱温这些。
-
安装仪器的工程师都知道的,直接问他
-
够用就行,只要关注主要的参数,用不到的不用纠结太多。
-
感觉你需要换台电脑了,岛津我喜欢,现在用agilent的,一点都不习惯,各种问题,
-
电池没电参数掉了
-
手动进样,保留时间有0.2秒的偏离,正常;如果是自动进样,不正常。
-
没有做过,哪五种成分,先看有没有方法或者文献
-
没事,就是每次点火的时候挺害怕
-
废液阀没关闭
-
多数空气和氮气本底杂质多导致的
-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理论上讲非甲烷总烃的范围最大,包括气态烃和VOC以及SVOC。VOC指一类物质,TVOC是指一个具体数值,也就是VOC的全部测定结果的总和。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结果并不一定大于TVOC,而TVOC有好几个标准,测定结果也很难互相比较。产生这种问题要归因于非甲烷总烃和VOC的定义。在化学分析领域,如果某一个指标有明确的化学定义、并且只包含有限多的目标物,那么准确测量是有可能的,不同方法理论上可以得到一致性的结果。但是非甲烷总烃和VOC的定义却不是这样,这两种的定义都是模糊的、包含无限多的指代物种,因此不能跨方法比较。非甲烷总烃就是在现行标准方法下测定的一个具体数值,而不能等同于实际意义上的全部烃类之和。TVOC也是一样,只是在规定方法下测定的一个数值,不同方法测出的TVOC结果并不一致,也不能比较。仔细看一看各个标准就可以发现,只要规定有TVOC指标的标准文件,必然在附录中列出测定方法。因为这一指标只针对特定方法,换用其他方法就不能保证一致性。这一点上与苯、甲醛、重金属这些有明确化学定义和有限多种指代物的项目是明显不同的。
-
有稍微差别是没影响的,校准曲线的原因导致的
-
也可以问问百灵威
-
做过焦炉煤气中苯可溶物
-
fid的调零应该是在温度稳定之后,还没点火的时候调零,仪器上都有机械调零的旋钮。有些仪器没有旋钮的,最好在主机的控制面板里面调零。不建议在工作站里面调零。因为工作站是软件调零,就是把显示的数值减掉,实际上仪器输出的信号不是零,这就容易造成假象。
-
原文由 xx_dxd_xx(xx_dxd_xx) 发表:用的什么柱?按50325的标准,用SE-30大口径毛细管柱应该是柱温50度、流速4mL/min用的毛细管柱。都是符合标准的
-
可以放个空瓶,也可以设成-1,反正就是空针进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