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拉力试验机是现代电子技术与机械传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发挥了机电各自特长而构成的大型精密测试仪器,可对各种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剥离、剪切等多项性能试验,且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工作可靠,效率高,可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记录、打印。电子式拉力试验机是由测量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电脑(电脑系统型拉力试验机)等结构组成。
一、 从试验材料来分:有适于金属试验的和非金属试验的;
二、 从试验材料的形状来分:有圆形的、方形的、管状的、线状的、带状的、网状的、箔片等;
三、 从行业来分:有钢铁冶金、建工建材、有色金属、高分子材料行业、塑料橡胶、木材人造板、日用纺织、公路交通、弹簧及弹性体、汽车摩托车、电线电缆、纸张包装纸、薄膜复合膜、不锈钢板带、保温材料;
四、 从试验目的来分:拉力试验、压力试验、弯曲试验、剪切试验、90°剥离试验、180°剥离、挠度试验、扭转试验、疲劳试验、撕裂试验、刚度试验、环刚度试验、静刚度试验、工艺性试验、顶破试验、刺破试验、循环试验、安全性试验、持久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高低温试验、保护性试验、限制性试验、冲击试验、落球试验、硬度试验、粘接强度试验、螺栓拉伸试验、结合力拉力试验、封合强度试验、胶合强度试验等;
五、 从试验的自动化程度来分:手动试验、半自动试验、全自动试验;
六、 从试验夹具的夹持方式来分:手动夹具、液压夹紧夹具、气动夹具
对油墨预置技术的理解有助于对其正确运用。既然油墨预置提供了准确墨量信息并进行了预先调整,既然印刷机具有了良好的水墨平衡,是不是印刷中就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调整了呢?
油墨预置并不是“一置就准”的。油墨预置是按照数学化模拟方法,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印前版面的数字化图像描述信息转换为墨键信息。这需要经过分区油墨覆盖率运算、墨键数值修正、墨斗辊转速修正等过程,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标准的数学公式的控制下进行的。
由于印刷机是一个模拟化设备,其印刷实际需墨量始终随着相关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温湿度、印刷机调整等。用数学的标准算法对应一个模拟化的设备,是不可能将这些可变因素完全对应的。另外,印刷机的墨区分区原理与墨辊串动的特点,决定了油墨供给量与对应部位的油墨覆盖率不是完全对应的,如相邻两个墨区墨键的开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相互制约;如墨斗辊转速的给定与当前印刷机状态、原材料特点相关,它更多的是一个经验数值。所有这些,都使从油墨覆盖率到墨键开度的转换关系不可能准确,一般运算出来的油墨覆盖率与实际墨键量的准确性只有40%,经过修正后提高到80%左右。剩下20%需要根据印刷机状态和版面情况在开机前或开机后进行修正。
应该说,这20%的修正,仍然是对版面墨量的调整,这仍然会影响到印刷机的水墨平衡状态。油墨预置后只是提高了水墨平衡的速度,降低了保持水墨平衡的难度,但并不是不再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状态了。
另外,油墨预置可以理解为包含“预”和“置”两个过程,“预”是指可以预先根据版面信息在开机前对印刷机墨键进行准确设置,这个过程需要有印前数据支持、墨量运算和修正软件进行运算,在开机之前得到墨量的相对信息,大致相当于CIP3技术中的CIP3导出软件和印刷机CIP3油墨预置工作站所做的工作。
油墨预置的“置”是根据上述信息对墨键进行自动或手动调整,这大致相当于将墨量预置信息导入有数据接口的调墨台的过程,或是根据上述信息进行人工调整。可见,油墨预置的概念重在“预”,为印刷机提供预先而准确的调整支持是油墨预置技术的核心。而油墨预置的“置”则是对印刷机数据接口能力的要求,没有数据接口的印刷机,也是完全可以通过人工调整来实现的。
油墨预置是一个封闭而自动化的预置过程,人们总是将其核心放在印刷机接口上,也就是放在“置”的过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墨预置技术的快速普及。如果有具有印前数据导出和运算修正功能的系统,也是完全可以实现油墨预置的。应该看到,CIP3只是实现油墨预置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
1.恒温恒湿箱在做湿热试验中,出现实际湿度会达到或者实际湿度与目标湿度相差很大,数值低得很多,前者的现象:可能是湿球传感器上的纱布干燥引起,那就要检查湿球传感器的水槽中是否缺水,水槽中的水位是由一水位控制器自动控制的,管道泵查水位控制器供水系统是否供水正常,水位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另一种可能就是湿球纱布因使用时间长,或供水水质纯净度的原因,会使纱布变硬,使纱布无法吸收水份而干燥,只要更换或清洗纱布即可排除以上现象。后者的现象主要是加湿系统不工作,查看加湿系统的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内是否有一定的水量,控制加湿锅炉水位的水位控制是否正常,加湿锅炉内的水位是否正常。 磁力泵如以上一切都正常,那就要检查电器控制系统,这要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在高温试验中,如温度变化达不到试验温度值时,可以检查电器系统,逐一排除故障。如温度升得很慢,就要查看风,看一下风循环的调节挡板是否开启正常,反之,就检查风循环的电机运转是否正常。排污泵如温度过冲厉害那么就需要整定PID的设置参数。如果温度直接上升,过温保护,那么,控制器出故障,须更换控制仪表。
3.低温达不到试验的指标,那你就要观察温度的变化,是温度降的很慢,还是温度到一定值后温度有回升的趋势,前者就要检查一下,做低温试验前是否将工作室烘干,使恒温恒湿箱等环境设备的工作室保持干燥后再将试验样品放入工作室内再做试验,工作室内的试验样品是否放置的过多,化工泵使工作室内的风不能充分循环,在排除上述原因后,就要考虑是否是制冷系统中的故障了,这样就要请厂家的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后者的现象是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好所致,设备放置的环境温度,放置的位置(箱体后与墙的距离)要满足要求(在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中都有规定)。
4.如恒温恒湿箱在试验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故障时,控制仪表上出现对应的故障显示提示并有声讯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可以对照设备的操作使用中的故障排除一章中快速检查出属于哪一类故障,即可请专业人员快速排除故障,以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其它环境试验设备在使用中还会有其它的现象,那就要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和排除。
恒温恒是试验箱等环境试验设备还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定期清理,对于活动部件应按说明书加油润滑,电器控制系统定期维护检查等等,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
一、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因素
1、纸箱是由各层面的纸张构成的,纸张的合理搭配是保证纸箱抗压强度的基本条件。通过各层面纸张物理性能的测试,可以初步计算纸箱的抗压强度,然后通过计算出的抗压强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纸箱抗压强度的控制。
2、纸张的环压强度是保证纸箱抗压强度的关键,不过纸张其他的物理性能也不容忽视。纸张特别是楞纸抗张强度不够时,纸箱在抗压测试中会出现力值与变形量一直平稳递加,终值很高而有效力值很低,箱体测试后变形如手风琴状的情况。纸张的防水性能也很重要,特别是冷藏箱对纸张的防水性能要求更高,有时虽然纸箱的抗压强度很高,但由于纸张不防水,纸箱存放在冷库中就容易吸潮,造成塌库。
3、纸箱的生产工艺也会对抗压强度造成影响。通过试验得出,在同样条件下,纸箱的横压线每加宽1mm,纸箱的抗压强度下降90N~130N,变形量增加约2mm。压线过宽,会造成纸箱在抗压测试时力值增加缓慢,有效力值小,终变形量大。为保证抗压强度,我们应尽量改善生产工艺,降低各工序对纸箱抗压强度的影响。
4、根据纸箱箱型选择合适的楞型也很关键。在人们的意识中,往往认为楞型越大,纸箱的抗压强度越高,容易忽视楞型对变形量的影响。楞型越大,纸箱的抗压强度越大,变形量越大;楞型越小,纸箱的抗压强度越小,变形量越小。如果纸箱过大,楞型却很小,纸箱在抗压测试时就很容易被压溃;纸箱过小,楞型却很大,抗压测试时会造成变形量过大,缓冲过程长,有效力值与终力值偏差过大。
5、水分对纸箱抗压强度的影响更不可忽视。纸箱的生产环境、存放环境、使用环境、天气、气候等因素都会对纸箱的含水量造成影响,为保证纸箱抗压强度,应尽量避免外部环境对纸箱含水量的影响,保持纸箱的干燥。
2
二、纸箱抗压强度的关键在于系统的质量管理
影响纸箱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 瓦楞纸箱控制纸箱抗压强度的关键在于系统的质量管理,对于能够出现抗压问题的各个环节应认真研究,严格控制。
首先,要了解纸箱的使用环境,以高于客户要求的标准作为自己的内控标准,这样在出现抗压强度问题时就能留有解决问题的余地。
其次,根据内控标准选择合适的楞型及生产工艺,制订出原材料的检验标准。
后,根据内控标准对原材料及各生产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做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并可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首先,将胶水倒在平面玻璃上观察它的流变性,左右摆动在观察它的流变性。如果胶水的流动过快,说明胶水过稀。流动性差,过稠不利于粘接。
其次,用手沾一沾观察它粘度。如果能慢慢拉丝,有一点点的粘手为较好。
然后,倒在小块玻璃上观察它成膜时间。如果在1~2分钟左右,在胶水表面能形成薄膜的胶水成膜时间较好。
第四步,待成膜后的胶水基本固化后用手指沾水泻一泻,观察它的内聚力。如果胶水很快被化开——内聚力较差。泻开后胶水呈浑浊状--加了填充物。
后,用两块板错开后粘接在一起,24小时后测一下拉力。在水泡一天然后晒干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胶水的拉力变化很小,说明胶水的耐水性能很好,反之就很差。
把原稿贴附在扫描滚筒上,由扫描头对原稿进行扫描,同时,扫描头向计算机发送脉冲信号,计算机按照一定的顺序驱动并控制一种六棱锥形的雕刻头在镀铜版滚筒的相应位置处雕刻网点。
六棱锥形的雕刻刀在印版滚筒表面雕刻出一个个倒金字塔形状的网穴,网穴开口度大可达到200微米(0.008英寸),大深度可达到50微米(0.002英寸)。
电子雕刻网穴的实际体积要比化学腐蚀法所形成的网穴的体积小30%左右,但是,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电子雕刻网穴的开口度越大,油墨的释放性就越好,从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网穴体积的不足。
在图像的实地区域,电子雕刻机还能够在网穴之间雕刻出通道,提高油墨在网穴内的流动性,使版滚筒的传墨性能大大得到改善,从而在实地区域得到平整的墨膜。
刮墨刀的作用就是刮去凹版滚筒表面多余的油墨。如果调节正确的话,刮墨刀刮墨之后应该只留下网穴中的油墨(图文部分),而版滚筒表面(非图文部分)多余的油墨都应该被刮干净。
“刮”的意思就是: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其发生断裂。在刮墨过程中,连续运转的滚筒带动油墨随之运动,而刮墨刀的压力就是外力。
为了将油墨从版滚筒表面刮除,首先,刮墨刀必须得穿透油墨墨膜,只有刮墨刀的边缘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刮墨刀与版滚筒接触的方式十分重要,比如接触的角度、刮墨刀边缘、以及所施加的压力的大小等等。
由于印刷机结构的限制,以及所印刷图像的关系,刮墨刀的运动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印刷机适用的版滚筒的尺寸比较广,则其刮墨机构可调节的范围就比较大,反之则小。
刮刀和支撑刀片通常安装在刮刀架中,刮刀架可以从印刷机上取出来,也可以直接在刮刀架中安装预先加工好的刮刀片,而不必从印刷机上取出来后再安装。
直线型安装刮刀已经使用多年了,在窄幅的凹版印刷机上应用效果很好,而且刮刀的安装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安装后的刮刀一般都会保持平直,不会发生弯曲变形。但如果在宽幅凹版印刷机中采用直线型刮刀的话,安装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由于刮墨刀比较长,所以经常会发生弯曲变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曲线型刮刀。其实,这种刮刀本身并非弯曲的而是直的,只是随着刮刀架的弯曲,同时还有压力的作用,刮墨刀就会发生弯曲。在有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加压刀片而只用刮刀片。
另外,还有一种颚式刮刀架,这种结构的刮刀架能够非常快速地释放刮刀片,而且能够通过偏心轴或者气动活塞来控制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