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样品的分解温度从气相上是很难判断出来的,只能从物质的相关资料的理化性质上看出来。分析样品时,一般柱温比沸点低30度左右,进样器温度比柱温高一点,检测器的温度至少不低于进样器,最好要高上20度左右。可查看一下相关仪器的说明书,都有详尽的解说,关于温度的设置,还可参看2005版药典二部的附录。
-
建议重做,虽然麻烦但是数据精确点。
-
应该是光路问题很可能是外光路,或检测器问题,是哪一家的ICP?最好咨询一下厂家。
-
不要一次做太多的样品,经常清洗炬管!
-
用水浸取试试!
-
应该是第二次时比第一次仪器更加稳定,色谱柱更加平衡的缘故。
-
样品多稀释一下再进样
-
荧光法,原子荧光法吗?
-
是PE的吧?我现在搞个三通,每次做的同时都在吹扫光路。
-
点火点不着,可能是氢空比不合适,可以用流量计测一下氢气和空气。空气和氢气的压力比:400:40。如果FID尾吹气开着,最好先关闭尾吹气。看一下FID的喷嘴有没有堵塞。如果还不行,只有找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维修。
-
可以问一下仪器制造厂家,比如科创出ECD检测器,你问问,他们的63Ni在国内什么地方买的?
-
关键是制样准确。。到取样这步应该是均匀的了。制样就是要研磨,过筛,四分法。
-
我们这边也有参加,但也是没有标准,我觉得主要麻烦的是消解不完全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硅。高碳的吸附也会比较麻烦。
-
260度。
-
我们遇到连不上就重启仪器.不知道对你有没有效.
-
如果,真有公司能够不卖产品,卖品牌,卖服务。我想这样的公司根本就不用打广告了,肯定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会相互推荐了。
-
职责的分配、制度的制定、监督机制的运行、管理者的管理
-
我们一直开着。PE 5300不开冷却水,其实等于关机,仪器需要重新预热
-
LZ手动按一下prerun 然后看看进不进样 如果进样的话 在GC面板上改变-config-instrument-autoprerun为OFF 再试试看
-
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主题、仪器设备的生产企业、型号、购买日期、具体操作步骤、期间核查、检定校准、维护、注意事项等内容(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