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实验室用的一台气相色谱,今天在工作的时候也无故灭火了。早上分析几个样品的时候还是正常的,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在分析另外一个样品的时候基线成直线了,熄火熄的有点诡异。各位专家能否大概分析下都有哪些原因?该色谱分析的是TVOC,氮氢空的流量一直没动,别的条件也没变啊?
-
保留时间变了 有很多因素影响:载气流速,检测器的死体积,检测温度,还有载气的纯度等等 列出的是基本影响因素 你可以对比多跑几次。
-
一般是这样的。
-
钢瓶气源都要经过调压后使用,低压表显示的压力是供给色谱仪的气压,多少铵色谱仪的要求调节。
-
可以考虑先用XRF无标定量分析,定性样品中待测的杂质元素。杂质元素我估计八成有钽吧,铌钽元素性质相近,沉淀铌钽可能也得共沉淀,离子交换树脂的话,能有效分离铌、钽的估计也不多,而且条件可能要求很苛刻。样品前处理是酸溶(HF+HNO3)还是碱熔(过氧化钠)?碱熔提取可能得有些注意的,再者碱熔的标准溶液基体最好也进行匹配,酸溶的标准溶液也不例外。剩下的就是仪器分析中选择干扰小的谱线了,标准加入法对光谱干扰是无能为力的,但可以考察前处理的回收率。
-
溶剂或所测样品的比值除了体积、质量外,有时可能还有摩尔比值!而气相色谱测的是质量比值,如果需要其它比值的话,就需要换算一下!
-
用高温柱试试看.
-
硝酸体系微波消解,不赶酸的话,一般在20%
-
分流比除了考虑:样品量(样品浓度)考虑毛细管色谱柱柱容量以外,还要考虑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
应该不会有严重后果
-
进样量等外部条件保持相同,10:1的分流比得出的峰面积要比不分流得出的峰面积还要大,这是为何?衬管是两种模式通用的,根据样品浓度而分为分流与不分流,但有没有明确的界限表明低于多少浓度就应该选用不分流进样?
-
前处理是否稳定,溶剂是否蒸干?
-
你柱箱温度是多少?一般原则是进样口比柱温,或者程序升温的最高柱温,高30--50度。检测器比进样口高20度左右。分析沸点298度的化合物,柱温至少在200度以上吧?如果是这样,你的进样口设为200度就有点低了。
-
我们的ECD也没什么手续,就是环保部门登记了一下,知道这里有个辐射源。
-
是否分流应该由柱容量决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过载才应用的。
-
汇总一下可以吗? 销售的话? 实在是半信半疑啊!另外再添加一个使用年限吧? 还有就是是否强制因为型号比较新 好像大家都有啊,。。。
-
不要使用移液枪,改用移液管来取,这样动作快点就可以准确定量了。
-
我做的时候遇到几次这样的,一般都是温度没达到要求
-
具体什么物质?有些物质会与固定液反应,有时甚至完全不出峰
-
丙酮本身是一个易挥发的溶剂,直接做GC时保留时间很短,故柱子要长,柱温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