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LST管里小
问答首页
话题分类
我的首页
消息提醒
食品商务网
首页
>
问题列表
>
详情
杀菌技术
怎样防止LST管里小导管在灭菌时产生的气泡呀
本来小导管里面没有气泡的,发现很多次灭完菌后,反而有气泡了,这怎么办呀?
3 回答 · 5 关注
共3个回答
小赤兔,销售工程师
2018-08-06回答
这种事情肯定是某个环节操作不当。一般在配制时小导管里面是有气泡的,在灭完菌后,气泡就没了。
0
0
平民路线,质量主管
2018-08-06回答
按经验来看,排除试剂的影响,出现气泡多数是因为 急于打开压力蒸汽灭菌锅。只要等灭菌锅 压力跟外界大气平衡,出现气泡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0
0
芳缘,食品检测组长
2018-08-06回答
我给贴出来大肠菌群检测中灭菌后小导管内留有气泡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检测实验培养基(LST)灭菌时,偶尔会有小气泡留在小导管内,导致培养基不能使用。重复灭菌不仅费时费电,还会破坏培养基的成分。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本人根据实验经验和严密思考做出几种原因分析,并给予解决的办法。原因一:过早打开灭菌锅当灭菌锅压力表示数为0而温度表示数还高与室温时,不要打开灭菌锅。因为打开锅盖瞬间,锅内大量热量散出,温度突然降低,试管内温度也随着降低,导致管内气减小,沸点降低,部分水会汽化留在小导管内。解决办法:等灭菌锅内气压和温度都降到与室温一致或相差不大时再打开灭菌锅。原因二:试管塞塞得太紧(使用硅胶塞的时候)? ?? ?试管塞塞得太紧在灭菌时会导致试管内与灭菌锅内压力不一致。在灭菌锅升温升压时,锅内压力会大于管内压力;灭菌锅降温降压时,锅内压力小于管内压力。锅内压力会大于管内压力时,试管内压力不够,不能将小导管内气体排尽,就留有气泡;锅内压力小于管内压力时,可能会使试管塞和培养基崩出,培养基报废。? ?? ?解决办法:改用透气性好的棉花塞,切勿使用橡皮塞。*原因三:小导管口太小? ?? ?我们可以把一根毛细管一端封口,另一端插进水里,毛细管里怎么都不会进水。同样把一个烧杯倒扣进水里就很容易进水了。小导管在加压后一方面水要进去,另外里面的空气要出来,如果口太小的话,空气不容易出去,水也不容易进来,就会导致气泡六在里面了。? ?? ?解决办法:改用内空较大的导管,尽量使用V型管,不要使用锥型管。原因四:培养基质量引起? ?? ?由培养基质量引起的气体不能排尽或培养基含有高温高压分解产气的成分。灭菌时用水做培养基组的对照试验,若培养基组有气泡,而对照组没有气泡,可确定是有此原因引起。解决办法:改用其它培养基。原因五:灭菌锅工作压力不够,使气体不能排尽? ?? ?灭菌锅最大压力不够不能使管内液体强行把气体挤出,最后还留有小气泡,还会使温度上升缓慢,或达不到灭菌温度。此原因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可以在排除原因一、二、三、四的情况下,用不加试管塞、大口导管做试验,若还仍不能达到效果,就要检查灭菌锅了。? ?? ?解决办法:修理灭菌锅。在列出的五大原因中,原因三是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容易被忽视。原因一和原因二是很多人经常出现的,很多企业微生物检验用的都是商品化的硅胶试管塞,但很多硅胶试管塞本身质量做的并不好,透气性差,达不到要求。而原因二也是很多人爱犯的一种通病,但由原因二造成的还有补救措施——将留有气泡的管放冰箱冷藏一段时间。最后提醒大家注意,试管口和试管塞不要沾上培养基,包括试管壁培养基没有淹没的部分,更不能将试管倒置,这样很可能造成污染。
0
0
相关问题
巴氏杀菌蛋液新鲜度问题
3个回答
求助食品微生物检测无菌间(洁净室)灭菌方法及记录
7个回答
求助食品微生物检测无菌间(洁净室)灭菌方法?
12个回答
蛋黄粉在膨化休闲豆制品(真空灭菌产品)中的应用
1个回答
蛋液杀菌时间和温度,菌落数量太多了~!!
11个回答
编辑推荐
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的优点?
1个回答
我国“无麸质”食品有什么管理标准吗?
1个回答
复配酶制剂中的辅料有何规定?配料如何标识?
1个回答
白芸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及应用是什么?
1个回答
粮食食用油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问题
写回答
提示
提示信息
确定
取消
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