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了一种冻干粉产品,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绝大多数脂肪和糖已经在生产中除去了。但是考虑到杀菌和冷冻干燥对蛋白质有影响,故又在冻干前加入一些蛋白保护剂,主要为海藻糖和麦芽糊精。产品用
复合膜包装袋包装,还有一部分制成胶囊。我们想研究在常温储存条件下,其货架期到底能达到多久。看了很多文章和书籍,大多是考虑非酶褐变(即美拉德反应)和脂类氧化这2类反应。我们也想以这2类反应为考虑对象,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每过一段时间测定干粉中的反应产物,如荧光氧化产物(用
荧光光度计测)、蛋白质变性程度(酸沉淀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过氧化值等。但是有一个问题,即这些产物的含量达到多少以上算是过期(或超标了),国标没有规定啊!也找不到什么文献对这个问题做出过阐述。不知道反应产物的上限值,怎么根据反应曲线去推算货架期呢?有人说,用感官评定的方式,对风味、色泽、干粉溶解性、口感等评定,大家都说不好时,也就是到了货架期了。这样当然可以,但如果这样做了,还要测定那些反应产物的含量干嘛呢?一开始就直接用感官评定好了,虽然慢些,但总有个确定的判定依据。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货架期的预测到底应该怎么做?大家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