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三种不同比例(分别为10:0,8:2和6:4)的萃取液2 mL,超声5 min,8000 r/min离心5 min,静置,取上层清液至10 mL具塞玻璃试管中;重复萃取步骤三次。将重复三次萃取后收集到的上清液在50℃水浴下,用氮气缓慢吹干,将...
显示全部
加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三种不同比例(分别为10:0,8:2和6:4)的萃取液2 mL,超声5 min,8000 r/min离心5 min,静置,取上层清液至10 mL具塞玻璃试管中;重复萃取步骤三次。将重复三次萃取后收集到的上清液在50℃水浴下,用氮气缓慢吹干,将吹干物以1mL上样缓冲液复溶,用0.45 μm聚丙烯滤膜过滤后用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检测,与系列标准品溶液比对定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 两种饱和条件下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三种不同比例的萃取剂萃取效果对比由上图可以看出: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三种不同比例相比,在两种不同的饱和方式下,随着正己烷比例的增大,效果有变差的趋势,故加入正己烷后并未产生有利的影响,可选择纯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两种饱和方式对比,同样的萃取溶剂下,以 Na2CO3饱和效果比NaHCO3饱和更好;五种药物回收率相比,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在两种饱和条件下均为:CLB,RAC,CIM,SAL,TER1.5.2 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萃取效果的对比在尿液样品中加入Na2CO3至过饱和;加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两种萃取液,萃取和检测方法同上,结果对比如下图所示:图-3 Na2CO3饱和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萃取回收率对比由上图可以看出,同样以Na2CO3过饱和,采用乙酸丁酯除对CIM的萃取效果好于乙酸乙酯外,对其他四种药物的萃取效果均弱于乙酸乙酯,尤其是对于SAL和TER两种药物,两种回收率较低的药物,采用乙酸乙酯能得到更高的回收率,故后续实验中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1.5.3 以两种不同盐饱和样本后萃取效果的对比王远等[1]中先用NaOH调节pH至碱性(pH=9.5±0.2),使药物呈游离状态。同时加入一些无水氯化钠粉末来饱和其中的水相,然后再用乙酸乙酯-异丙醇 (6:4,V/V)混合溶剂提取待测物,结果较为满意。考察了采用Na2CO3、NaHCO3 、Na2SO4、NaCl四种无水粉末饱和样品的效果,结果显示在pH9.5条件下Na2SO3饱和后样品的萃取率较高,故后续实验采用Na2SO4为脱水剂。为考察不同pH值下萃取效果,用5 mol /L NaOH溶液调 pH,对比在pH9,10,11,12四种条件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4? NaOH+Na2SO4或Na2CO3饱和萃取四种不同pH值下回收率对比由上图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上升,回收率呈逐步提高趋势,为此,进一步提高其pH值,并对比了两种饱和剂的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5 5? NaOH+ Na2CO3或Na2SO4两种饱和剂在更高pH值下回收率对比结果显示:CIM、RAC、CLB回收率相对较高,较容易萃取出,而苯酚型的SAL和TER回收率较低,为了整体的实验结果,采用接近pH14的强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对于五种检测药物的整体检测回收率能起到折中的效果,每种药物粗提回收率均在60%以上。1.5 实验验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按照外标法进行定量,将尿液样品稀释5倍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如下图:图-6? 实际样品中的检测结果结果与讨论因为研究背景主要是为了快速检测,故后续实验中未采用采用乙酸乙酯-异丙醇混合溶剂等几种难以挥发浓缩的溶剂来进行萃取,且通常只进行三次超声萃取即进行下步蒸干步骤,对于五种药物(为苯胺和苯酚两种类型)若采用混合溶剂或者用不同溶剂分步萃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后续实验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采取液-液萃取方法,操作较为简便,但也有一些弊端,比如需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污染周围环境、处理时间较长、误差较大,且与目标物极性相似的杂质也会被一起萃取出来,影响后续分析,因此,样品经溶剂提取后,往往还需要进一步净化。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多为溶剂萃取和固相萃取,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较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基质分散固相萃取(MSPD)、分子印迹技术(MIP)、免疫亲和色谱(IAC)、凝胶层析(GPC) 、加速溶剂提取(AS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微波辅助萃取(MAE)、液液微萃取(LLME)等。这些技术能在多种角度做出了改进:减少甚至不用有机溶剂;能适应处理复杂介质、痕量成分、特殊性质成分分析的要求;减少操作步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量集采样、萃取、净化、富集、预分离、进样于一身、实现在线、自动化、小型化等。分子印迹技术在选择性富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商品化SUPEL CO固相萃取柱(Supel MIP? SPE - Full Beta-receptor (beta-blockers and beta-agonists))规格为25mg/3mL,50支/盒,价格约6000元,较为昂贵。采用分子印记聚合物固定相(MIP),特别开发应用于生物样品中全β-受体(β-激动剂和β-阻断剂)的选择性提取可得到极高的选择性能获得更低的检测限可在色质联用中减小离子抑制效应,该方法快速可靠,省时,很少或无需方法开发。文献[11]有报道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 Clen ,10 mL @ 25 mg , Lund , Sweden );稀释尿样过柱。用水淋洗, 真空泵抽干 2min。然后依次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和0.5 mo l/L乙酸铵缓冲液( pH 5)淋洗,用 1mL 10 %乙酸/甲醇溶液洗脱后抽干。有报道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专用固相萃取柱采用液质法测定也可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将本实验所采用的条件与最新的萃取方法相结合,将有可能更进一步提高样品前处理效率。参考文献[1]? ? 王远, 邢丽杰, 郝家勇, 鲁立良, 唐宗贵, 罗小玲.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卤肉中 3 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34(8): 216-219.[2]? ? 王国民, 李应国, 郗存显, 张进忠, 李正国. 动物组织中沙丁胺醇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4): 400-404.[3]? ? Wu C, Sun D, Li Q, Wu K.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oxic ractopamine and clenbuterol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graphene oxide[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2,(168): 178-184.[4]? ? 许志刚, 练海贤, 李攻科, 胡玉玲. β2-兴奋剂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11,30(4): 465-472.[5]? ? Chen Y, Wang W, Duan J, Chen H, Chen G.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lenbuterol, Cimaterol and Salbutamol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J]. Electroanalysis, 2005,17(8): 706-712.[6]? ? 邓光辉, 陈盛余, 高静, 王辉.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分离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J]. 分析试验室, 2012,31(2): 25-28.[7]? ? 王伟宇, 张玉莲, 邢晓平, 王金妍, 石雪, 叶建农. 小型化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猪尿和猪饲料中的β-兴奋剂[J]. 色谱, 2008,26(2): 228-231.[8]? ? Wang W, Zhang Y, Wang J, Shi X, Ye J. Determination of beta-agonists in pig feed, pig urine and pig liver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 Meat Sci, 2010,85(2): 302-305.[9]? ? 田苗. 猪组织中 10 种β-兴奋剂类兽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29(7): 712-716.[10]? 郑妍鹏, 曾红惠. 猪内脏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41(5): 57-59.[11]? 王培龙, 范理, 宋荣, 高生, 苏晓鸥, 杨曙明. 动物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J]. 分析化学, 2007,35(9): 131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