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的“粗”,是相对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粗粮主要分为三大类:
比如谷物类的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养麦等;还有杂豆类的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此外还有块茎类的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为什么要常吃粗粮?
延缓:粗粮和细粮都含有热量和糖分,吃后其实都会升。但是,粗粮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结构特性使得糖的释放没有细粮那么快速和猛烈。因此,对于来说,将部分精粮换做粗粮,对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效果。
补充B族维生素:粗粮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细粮,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里面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不太够,吃粗粮可以补充我们缺乏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维持心脏、功能,维持及皮肤的健康,参与能量代谢,能、滋补强身。
便秘:膳食纤维是的“动力小能手”,能及增大粪便体积,而它主要的来源就是果蔬和粗粮。这个好处延伸下,吃粗粮也有利于排便哦。
帮助:由于现在人们吃的多,动的少,摄入的能量普遍偏高,的人群逐渐增多。而粗粮富含纤维,纤维有微孔结构,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油等,可以干扰蛋白质、糖和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利于,也利于预防。
吃粗粮的8个误区
1.觉得一种好就天天吃
很多人吃粗粮选择品种过于单一,觉得一种好吃就一直吃,其实这样不利于营养均衡。其实就是本末倒置了!
正确吃法:粗粮的类型很多,可以把粗粮融入到三餐中,合理搭配。比如,大豆优质蛋白含量高,还含大豆异黄酮;燕麦含有葡聚糖,有利和血糖控制;豆类嘌呤含量较高,对者不利;玉米膳食纤维含量高,老人难消化。
2.突然大量吃
长期吃细粮的人不建议突然大量摄入粗粮,会引起,气甚至。如果想改变饮食习惯,就要慢慢去适应,从少到多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让胃去适应。
正确吃法:没有吃粗粮习惯的人,可以开始按照7∶2∶1的搭配进食,也就是70%精米或精面,20%粗粮以及10%的大豆加上杂豆。慢慢地,把这三样改为到3∶2∶1或者1∶1∶1的搭配比例。3∶2∶1的比例适用于绝大部分人。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健康用力过猛,到时候难为了自己的胃。
3.多吃粗粮,却不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来溶解。所以,日常饮食中添加粗粮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润滑膳食纤维,否则就像吃了一堆石头,导致难消化,有便秘的可能哦。
正确吃法:爱吃粗粮,就得爱上喝水。每天喝1200毫升-3000毫升白开水能更好地帮助膳食纤维发挥作用,排除体内垃圾。
4.粗粮吃的越多越好
粗粮吃太多,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导致。而且粗粮中的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药和抗药的药效,所以随意吃粗粮反倒影响健康了。
正确吃法: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者,长期坐办公室者、接脑较多族、应酬饭较多的人,可适量增加粗粮摄入。
5.用粗粮制品代替粗粮
市场上的粗粮制品有很多,比如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紫薯饼干、南瓜面包等。但是,作为高纤维产品,如果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大部分肯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吃多了粗粮制品反而会摄入大量油脂。
正确吃法:吃粗粮制品不如直接吃粗粮来的好。既然讲究健康,就用天然健康的烹饪方式,还原粗粮根本的味道,比如蒸、煮等做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6.人人吃吃粗粮
很多人知道吃粗粮好,于是从老人到小孩全家都增加粗粮的摄入量,其实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对于消化慢的人群,严重者会在胃中形成“石头”,堵塞。具体哪些人群不适合下面我们会解释。
7.通过粗粮降血糖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粗粮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生糖指数较低,但它并不能降血糖。有的糖友以前吃一个馒头,改成粗粮后就吃两个窝头,饭也比原来多吃半碗,结果不仅血糖没控制好,人还胖了起来。正确吃法:粗粮虽然GI低,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食用后血糖虽然上升较慢,但进入体内的糖类物质并没降低。若不控制食量,血糖负荷增加,仍不利于血糖和体重控制。
8.选择太花哨的粗粮
有人粗粮做很”花哨“。比如油炸制作玉米饼、红薯饼等,油炸后粮食中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会有所损失;做玉米饼时会加入大量的油脂、糖等来改善其口感,反而让粗粮成了高能量食物,失去了其本身的营养特点。用红豆做豆沙馅,反复煮后去掉豆皮,反而会失去很多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应该用整粒的红豆一次煮烂后碾碎制作成馅。
正确吃法:吃粗粮做法可以简单点,采取蒸煮等方式,减少油炸、油煎及反复加工等。
有6类人反而不适合多吃:
?儿童:正处于旺盛的期的儿童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素,而且他们的胃功能还比较弱,所以儿童要多吃细粮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也可以适当补充粗粮,儿童的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
?老年人:老年人慢,肠胃功能减退,若老人原本胃口差,摄入大量膳食纤维,吸收功能就会变差,造成便秘,毒素淤积。
?:吃粗粮会增加胃内部摩擦,加大复旦,吃了粗粮,势必会加重病情。
?生病:在整个恢复期都需要大量优质蛋白的摄入,粗粮不仅可能会引起不适,还会干扰优质蛋白质的吸收。同时吃精细的主食有利于尽快获取食物能量。同时,所有需要补充蛋白质的人,吃粗粮都要仔细思量。
?孕妇产妇及体力消耗者:这类人由于需要营养素较多,为免粗粮干扰营养吸收,则不宜多吃。
《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的五谷是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同时中医讲究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互对应,搭配合理,是饮食养生的基础: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所以建议大家进食粗粮时,可以针对性的选择。
今天是周一,4月22号,我们大家今天的内容是关于杀菌锅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快点看下去吧。
1、接通配电盘开关,确认电压在380V±10%范围内,如果开关无法接通请检查供电电压。状态选择开关放在运行位置,启动击活控制,如果无法击活,请检查报警提示并排除故障。
2、打开与控制盘有关的压缩空气截止阀并使得压力保持在7-9bar。注意,打开压缩空气截止阀排放片刻,确保无水及杂质。
3、检查水路运行是否良好,管路打开截止阀是否向设备提供水。
4、检查管高温高压杀菌锅控制盘压缩空气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5、检查用于过热水循环的填充水状况,使得进入缓冲桶水液位在两个标定之间,压力在1—1.5bar。若压力错误调整缓冲桶顶部输入和输出平动阀门直至压力正确为止。
6、桶液位偏低:在循环运行时,开启输入冷凝水的阀门,直到桶达到正确液位(30%-40%)。
7、缓冲桶液位偏高:在循环泵运行时,采用手动排污阀排水方法使之达到正确液位。
8、打开高温高压杀菌锅气动调解阀的截止阀确定蒸汽压力在6±1bar范围内,如果不能达到,检查锅炉和蒸汽管网,再打开近汽排污阀排水及杂质,打开蒸汽手动进气阀,但不能打开旁通。
9、检查蒸汽屏蔽管路是否通畅,如不通,则快速用压缩空气冲开。
近,一些美容院、催乳中心提供的“排残奶”服务很是火爆,价格不菲。其实,有很多女性朋友在进行催乳或是通乳按摩时,都曾被催乳师推销过所谓的“排残奶”服务,在被告知一系列残留奶水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后,也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怀疑。那么,断奶之后真的会有残乳吗?排残乳对身体有危害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残乳”的说法从何而来,乳房在正常离乳过后,还会有一些乳汁在里面。这些乳汁会通过人体的腺体被逐渐吸收,重新回到淋巴液里面,然后逐渐被排除掉。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些妈妈一两个月就没有了,有些妈妈可能两三年都还会有一些。
乳汁在乳房里面存的时间越久,它的水分就会被吸收掉,进而出现一种固体状态,此时如果去挤一下乳房可能会排出固体状物,就会被人误导为残乳。
另外,有些妈妈因为有,乳腺管里面会分泌一些物质,如果被挤出来的话,也会被误导以为是残乳,其实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去乳腺科,而不是让别人随便排所谓的“残乳”。
由此可知,所谓的“残乳”其实只是妈妈们断奶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这会对妈妈们的身体产生危害吗?其实,乳房的泌乳是一系列神经反应的结果,产后雌孕激素急剧下降,泌乳素释放的解除,泌乳素升高,刺激乳腺组织产生分泌大量乳汁。当婴儿吸吮乳头时,就会分泌乳液,如果不再喂奶,刺激减少,就会慢慢断奶。而“残奶”会被乳腺组织吸收,即使有少部分的残留,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哺乳不当形成积乳,是无法自行吸收的,需要手术切除,通过排乳是无法排出的。
既然如此,排残乳对于断奶时期的妈妈们来说到底是不是必要的呢?对此,不建议女性接受“排残奶”服务,刺激乳房会更促进乳汁分泌,令“残奶”越产越多;更不建议女性在小美容院接受此类服务,以免操作不当,反而伤害到乳腺。
此外,处于断奶期的女性计划断奶时,不要陡然停止哺乳,而是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或增加哺乳间隔时间,通过这些方法来自然离乳。
(简称)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它是一种的慢性,表现为、及,如果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将会导致阻塞或挛缩,甚至可能因而危及生命。人们对待也有很多误区,比如:不能运动,治不好……那么这些说法是真的吗?让我们通过了解,从而科学认识它。
有哪些表现呢?
的主要是反复发作、,伴有或不伴有或,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运动等有关。还有几种容易被漏诊的也应该引起注意:
一是变异性,是或主要,无、等典型的;
二是变异性,是或主要,无、等典型的;
三是隐匿性,无反复发作、、或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
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但儿童多于成人。成人无法,但只要通过规范化的和管理,可以得到完全控制;于14岁以内的,只要及早干预,率可达95%。
根据我国《儿童诊断指南》来规范管理,绝大多数患儿是能的,但家长不要以为等孩子长大就会自愈。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发作,反复刺激,会使气道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增大、平滑肌肥厚,造成气道结构改变,肺功能下降,这种损害是性、不可逆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甚至因发作导致。
控制的“四早”原则
早发现:早发现才能掌握的主动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为多。有调查显示,0至14岁小儿中,85%在5岁前起病,3岁内起病者占75%,其中大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出现。但这些或性常常被忽视,由于未得到合理,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人。
早诊断:早诊断是早的前提。若在早期阶段就确诊,可大大提高效果。因此不论年龄大小,凡能排除其他性,符合诊断标准的应早期诊断,及时。
早:确诊后要早期,特别是吸入激素尤为重要。病程≤2年者,进行吸入激素的比病程≥2年的控制率。
早预防:的原则和其他一样,结合,预防为主。能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发作是好不过的,如改善环境、改善、积极等。
如何预防发作?
,遵医嘱规律用药。
第二,预防,减少诱因。
第三,注意保暖。疲劳、寒冷、压力过大等都会导致下降,容易诱发发作。
第四,锻炼身体很重要。适合多晒太阳,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提高身体应答外界变化的能力,使病情趋于稳定。
做剧烈运动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剧烈的运动会导致,从而引起发作。如果想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等较为有氧的运动,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增强。
多数人认为蛋清是满满的蛋白质,而蛋黄则都是脂肪,没有蛋白质。
真相解读:
多数人认为蛋清是满满的蛋白质,而蛋黄则都是脂肪,没有蛋白质。
事实上,蛋黄的蛋白质比蛋清要高。蛋清中的蛋白质为11.6g/100g,而蛋黄中的蛋白质达到了15.2g/100g。[1]
只吃一枚50g鸡蛋的蛋白部分,可以吃到 3.2克蛋白质;只吃一枚50g鸡蛋的蛋黄部分,可以吃到 2.4克蛋白质。
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蛋黄中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D、E、K以及叶黄素、玉米黄素等营养成分,其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有益于视力健康。鸡蛋中的蛋白质还是非常优质的,人体吸收利用率高,常常被用来做其他食物的参考蛋白质。
所以,按照单位质量来看,蛋黄的蛋白质要比蛋清高,营养也比蛋清丰富呢。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112-113
[2].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上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81
[3] Carson, Jo Ann S., et al.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9): CIR-0000000000000743.
有机食品是目前公认的食品安全等级的食品,从生产到出售的全过程都有些严格的安全把控。运输环节是确保有机食品安全环保的重中之重。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时间节点、交通工具、贮藏方式等都马虎不得,必须“对症下药”严格按照食品的属性特质来安排。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有机食品运输安全标准与规范:
一、运输有机食品的工具规范
有机食品的运输工具必须安全无污染,运输前要对车辆进行清洗,必要时还需要灭菌消毒,有机食品严禁与任何化学物品(如农药、化肥等)或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合运输,有机活禽、活畜与有机肉制品要分开运输,避免交叉污染,条件允许的必须做到专车专用。
有机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根据食品特性,运输距离,季节时节等采取合理的保护保鲜措施,针对性质相反或容易串味的有机食品,需要分车运输;针对容易腐烂的有机食品,如有机乳制品、有机蛋类、有机肉制品等必须采用专用的密封冷藏车。
必须选用安全无污染的装运工具和材料运输有机食品,除清洗干净外,必要时也需要灭菌消毒,禁止任何可能污染有机食品与运输车的不恰当操作。
二、运输有机食品的包装规范
有机食品运输包装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包装上必须明确标示出有机食品标志,并且有机食品的基本信息必须按要求标示在运输包装的两端,目的是能在运输时能明显分辨出运输始末站地址,有机食品品名,数量,重量,体积与单位名称。这些环节正是有机食品能做到溯源的关键步骤。
三、运输有机食品的单据规范
有机食品溯源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单据的规范,单据字迹工整是基本要求,单据内容必须清晰易辨。有机食品装运前,必须认真核对食品,标签,与单据信息,三项指标信息必须完整、准确、一致。
有机食品运输前,有机食品的质量需要通过检查,运输车辆(船)也需要通过有机运输的相关检查,对于不清洁卫生的车(船)必须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问题严重者必须调换车辆(船),达到运输要求方可继续进行后续运输。
有机食品的运输必须严格遵照其安全标准与规范,才能保证有机食品的有机、安全、无污染。建议消费者发现行业有不正之风的,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举报。有机食品的安全健康需要大家一起监督和努力。
(一)初次申请认证产品应对照《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以下简称“产品目录”)选择适用标准。“产品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二)初次申请认证产品在“产品目录”范围内,但相应的产品标准中没有明确该产品感官、理化要求的,其感官、理化要求可依次选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三)初次申请认证产品不在“产品目录”范围内的,不予受理。
(四)续展产品以及续展企业增报的同类产品不在“产品目录”范围内,可按原“申报企业执行标准确认审批通知单”的审批意见执行。
(五)年度绿色食品监督抽检产品按当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计划项目和判定依据》的规定执行。
葡萄酒的制作方法(自制葡萄酒):杂谈 自己酿制葡萄酒,不用添加发酵剂,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澄清剂。家酿的葡萄酒利用野生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另加点糖提高酒精度。一般保质期不超过两年,所以成酒后应在两年内喝光。以下就是酿酒的方法。 一:酿酒所需的工具:
1、主发酵器。建议采用玻璃罐、玻璃坛、玻璃瓶、陶瓷坛、不锈钢瓶或能耐受酒精又对人无害的塑料瓶、塑料罐等,大小不拘。 2、二次发酵容器及装酒的容器。可以用空酒瓶、饮料瓶、矿泉水瓶等。 3、一根细塑料管。用来在发酵完成后利用虹吸法将葡萄酒从发酵容器中倒出。 4、木棒或筷子。用来在发酵过程中搅拌葡萄皮和葡萄汁。 丝袜或细纱布。用来过滤葡萄酒汁。 二、材料: 非常简单,主料是成熟、颜色深的葡萄,业余条件下如巨丰、玫瑰香等。辅料是冰糖或白糖。用于发酵的葡萄和糖的重量比例为10:
三、过程: 1、将主发酵器(即玻璃坛等)充分洗干净,控干。 2、取成熟前15天的紫皮中等颗粒的葡萄750克,摘除蒂,挑出烂葡萄珠、瘪珠,浸泡,然后冲洗干净、晾干至表面没有水珠。洗时不要用手搓,因为发酵时要利用葡萄皮上的白霜(上面有大量野生酵母)进行发酵。
3、把手洗干净,将葡萄捏破,葡萄肉挤到主发酵器中,然后将葡萄皮也放进发酵器中,千万别把葡萄皮扔掉,一是葡萄皮上有野生酵母菌,可以启动自然发酵,二是葡萄酒需要葡萄皮的颜色。 如果发酵器较小,可以一颗葡萄一颗葡萄的挤,如果发酵器较大,可以同时抓住三五颗葡萄,把手伸到容器中捏破,然后松手将破碎葡萄放下。
4、当把葡萄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装葡萄,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紧。发酵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装的过满,会把宝贵的葡萄酒汁溢出;盖子拧的过紧,可能会产生瓶子爆炸;另外葡萄发酵也需要微量氧气。
5、将装好葡萄的发酵器放在阴凉通风处。葡萄装入发酵器后,大约会在12个小时以内启动发酵,表现为葡萄汁中有较多气泡产生。
6、在发酵启动后,每天两次用木棒或筷子将葡萄皮压入酒液中,然后盖上盖子。
7、发酵启动后一到两天内,放入相当于发酵葡萄重量1/20的冰糖或白糖,如10斤葡萄放半斤糖,将糖浸入葡萄汁中搅拌均匀。放糖的作用是提高酒精度。一般每升葡萄汁每加入17克糖可提高一度。 8、发酵启动后三到四天时,再放入相当于发酵葡萄重量1/20的冰糖或白糖,即两次放的糖的总重量为葡萄重量的1/10,将糖浸入葡萄汁中搅拌均匀。
9、葡萄酒发酵一般需要在室温下发酵6~8天,如北京夏天需要6天左右,秋天需要8天左右,当发酵器中很少有气泡,并且基本上只剩下没有颜色的葡萄皮和葡萄籽,品尝酒液基本没有甜味时,说明酒精发酵完成了。
10、当酒精发酵完成后,首先利用虹吸法,将葡萄酒汁倒入二次发酵器,然后将剩下的葡萄皮、籽、糟等用丝袜或细纱布过滤,过滤后的酒液也混入二次发酵器中。葡萄皮、籽、糟扔掉。注意二次发酵器留有1/10空隙,盖子也不要拧的很紧。放在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