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境明显表现出高温高湿状态时进行薄膜干式复合加工,有相当一部分复合彩印厂家没有注意这种潜在变化,自然在彩印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也比较多。那么,高温高湿天气时,复合加工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高温高湿天气对干式复合的影响
那么,干式复合所使用的大多是二液反应型的聚酯、聚氨酯系的粘合剂。但它的性能一般与异氰酸酯的选择、聚酯多元醇的分子结构、聚合度、官能团以及混合比等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二液反应是由高分子末端部分含羟基成份的主剂与分子结构中含异氰酸酯基成份的固化剂起交联反应,结合成有较高紧密度的聚氨酯。含异氨酸酯基成份的固化剂具有较强的活性能与含有羟基、胺基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速率比与高分子聚酯、聚氨酯主剂反应快10倍以上。如甲醇、乙醇、水以及其它胺类等物质。这也是大多数聚氨酯粘合剂厂家在说明书上对水及酯类作限制的原因。那么在干式复合过程中,湿度较高时对复合所造成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比如:
1.粘合剂硬化不足,复合熟化后仍保持粘性,造成剥离强度降低;
2.光联速度减慢,粘合初粘力降低,容易引起复合膜起泡现象;
3.高温蒸煮膜袋,在高温蒸煮过程中破袋现象增多;
4.溶剂挥发不,复合膜袋异味现象增多;
5.复合时胶盘泡沫现象增多,复合膜容易起斑点、白点和晶点等;
6.复合膜手感发硬发脆现象增多。
二、高温高湿天气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上述的了解,对高温高湿天气对干式复合的影响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在干式复合过程中就可以在各道工序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1.必须对各种薄膜进行控制,比如尼龙、玻璃纸等易吸潮薄膜,当尼龙起皱时,则有可能已吸潮,因此在没有复合完的情况下,用金属铝箔或阻隔性好的薄膜将薄膜包好放在干燥环境的货架上,切忌直接堆放于地面。
2.必须对所使用的溶剂乙酸乙酯的含水、醇的量进行控制,尽量购买正规渠道的溶剂,并进行密闭贮存。检测乙酸乙酯的水份含量,一种方法可以将一半乙酯,一半甲苯混合,来检测乙酯的水份含量,如混合后底部有水珠及发白现象,则说明该乙酯含水份过高,另外还可以用快速水份指示剂来检测水份含量。
3.必须对复合环境进行控制,在室内放置排风扇,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但注意不要对着复合机吹,并检查导辊、复合辊及网辊上有无水珠,用干毛巾擦拭一遍。
4.在配制粘合剂时,配的量适当减少,随配随用,不要放置过长,同时配制时,保证固化剂的量,使其尽量往上限靠,也可适当增加固化剂量(5-10%),增加主剂与固化剂交联程度。
5.改变复合机工艺参数,目前国内大多数复合机出风口较小,在复合时,进风速度比出风速度大,使烘道内形成高气压,易使得起溶剂挥发速度减慢,使复合后的薄膜残留溶剂增多。因此将出风口管路增大,另外如出风口管路较长,直在出风管路口安装引风机,一般进口复合机都有此装置。这样使出风速度大于避风速度,使烘道内形成低气压,宜于溶剂挥发,减少残留溶剂。另外,对烘道内温度能调高则尽量调高(注意第一区不宜过高——即进膜区)。
6.复合时,随时注意胶槽附近的刮刀及导辊,有无水珠产生,并同时降低车速,因为车速过快,胶糟内溶剂挥发速度加快,胶糟附近局部温度过低,直引起水蒸气凝结。
当对以上各种复合过程出现的因素都进行了控制,那么在复合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会大大降低,从而避免了一些无谓的损失和浪费。
1、在过程纠偏(中间纠偏)的场合,光电眼安装在过程纠偏架的出料移动辊和机架的固定辊的中间,并尽可能靠近移动辊。光电眼与机架固定不动,是和过程纠偏架分开的。
2、在收卷车台驱动的场合,光电眼安装在移动导入辊的前面并尽可能靠近机车导出辊。另外,光电眼是和车台固定在一起移动的。
3、在放卷车台驱动的场合,光电眼安装在移动导出辊的后面。光电眼固定不动并尽可能靠近移动导出辊,是和车台分开的。
我国塑料制品中聚氯乙烯占30%以上。废旧聚氯乙烯的回收利用主要是直接回收或补充适当的新料,重新制作各种制品。当这些回用料脏到不能再做别的制品时,仍可以做基建和水利上的制品(管、槽、带、板等)。
① 直接复配回用
废旧聚氯乙烯的回收再生制品,应根据不同品种添加相应的助剂,以达到使用要求。其配方如下表所示。
废聚氯乙烯回用料配方
材料 软质 硬质 软质泡沫塑料
废旧聚氯乙烯塑料 100.0 100.0 10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0.0 —— 5.0
烷基苯磺酸酯 5.0 —— 5.0
三盐基性硫酸铅 1.0 1.5 0.5
硬脂酸钡 0.8 1.0 1.0
硬脂酸或石蜡 0.2 0.2 0.2
偶氮二甲酰胺 —— —— 6.0
聚氯乙烯的组成较复杂,除树脂外,还有一定量的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颜料等辅助材料。这些助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光和热的作用,会有不同程度的挥发和损失。在复制加工时,就必须进行适量补加才能使聚氯乙烯废旧塑料复制后,保持较好的物理机构性能。
② 做沥青毡和塑料油膏
将废聚乙烯塑料与煤焦油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煤焦油中的萘蒽等聚集程度较小的成分易与链状的聚氯乙烯分子反应产生交联,形成二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改性后的焦油沥青软化点提高。
其性能优于通用的石油沥青毡和焦油沥青毡,尤其耐低温性好,特别适于北方地区施工使用。其具体操作:在搪瓷反应釜中加入沥青,以150~200r/min电动搅拌,并升温至150~170℃下反应3h,再加入填料,搅拌片刻即得到电改性的焦油沥青。
基本配方:焦油100,废聚氯乙烯塑料12~15,增塑剂29~32,填料30~50。
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厂家都会添加塑化剂来增强塑料制品性能,但若是超标了便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近年来,塑化剂检测变得愈发重要,但是我国的塑化剂检测力度仍要加强,有毒害的塑化剂应该避免流入市场。
由于一些无良厂商不遵守法律法规,导致塑化剂事件时有发生,塑化剂检测就成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课程。塑化剂检测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检验,塑化剂检测之所以受到重视,是由于塑化剂的危害,因此塑化剂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塑化剂检测主要倾向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因为塑化剂成分对人体危害极大,塑化剂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影响人体,其毒性超过三聚氰胺20倍,对肝脏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对基因都有一定影响,所以塑化剂检测也尤为严格。
塑化剂检测主要成分的检测有哪些呢?塑化剂检测常见的成分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由于使用塑化剂的塑料产品现在很普遍,因此塑化剂DEHP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中均含有。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增塑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会超出有关标准。
一、表印液体包装膜
1.基材的选用
表印液体包装膜一般选用三层共挤或五层共挤的PE膜(黑白膜、乳白膜、哑光膜、透明PE膜),主要用于牛奶、豆浆、酱油、醋等的液体包装和冷冻肉食品的冷冻包装。液体包装膜在印刷前需要经过均匀的电晕处理,处理面表面张力达到40~41达因为效果。
总之,在印刷液体包装膜时,一定要先认真检测PE膜的电晕处理面,以免因电晕处理面达不到要求而影响油墨的附着力。
2.油墨的选择及使用
油墨附着在薄膜上共有两种作用形式,即:物理性结合与化学性结合。物理性结合是油墨与薄膜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油墨中树脂的粘性附着于薄膜之上,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结合是油墨通过油墨本身的许多活性基团(未反应完全的化学键)与处理后的薄膜极性基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强大的稳定的化学键。显然印刷液体包装膜应选用以化学性结合为主的油墨。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油墨品种很多,如何购买到高质量的以化学性结合为主的油墨是生产液体包装膜的关键。当然油墨质量好,不能代表就一定能印刷出高质量的液体包装膜,关键还要学会怎么使用此类型的油墨。在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油墨时,一定要先清理干净墨盒,用薄膜把墨盒包起来,因为它们不能与普通的聚酰胺类油墨或氯化聚丙烯类油墨混用。所以,在印刷液体包装膜前一定要先认真学习油墨厂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根据内容物的特性,灵活机动地选择所用油墨的类型。例如在印刷食品类液体包装膜时我们要选用HR-2008环保型油墨,并且在使用此类油墨时,烘道的温度要达到45~65℃,以促进油墨的固化。当降低油墨的粘度时,应使用环保型溶剂,如乙酯、异丙醇、无水乙醇、正丁醇等。根据印刷速度,环境温度、湿度等适当调配溶剂的配比,通常情况下可使用如下配比:乙酯占30%,异丙醇占70%。
二、里印液体包装膜
里印液体包装膜的生产工艺相对于表面印刷的液体包装膜更为复杂,在生产中,既要根据内容物的特性及灌装方式选择合适的承印基材、复膜基材,又要在油墨、粘合剂的选择和使用上下功夫。
1.承印基材、复膜基材的选用
常见的里印液体包装膜的内容物有牛奶(充气带压灌装)、化妆品以及农药包装等。
牛奶膜包装可选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作为承印基材,用高强度的茂金属聚乙烯作复膜基材。而对于三层复合的液体包装膜可选用PET作面材,中间层选用铝箔或PET镀铅膜,因为它们的阻隔性能好。然后再复合一层热封性好、强度高的茂金属聚乙烯作为液体包装膜的里层。PET作为面材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强的韧性及优良的尺寸稳定性,所以它常作为液体包装膜的面材。对印刷PET基材做电晕处理要求表面张力达到50达因以上,复合膜中间层的PET镀铝膜应做两面电晕处理。
另外,复合PET镀铝膜时,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千万不要超过60℃,因为铝粉的膨胀系数比PET的膨胀系数大20倍,若温度过高,复合时将造成铝粉脱层,所以复合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
2.油墨的选择及使用
根据液体包装膜所用面材选择合适的油墨。一般印刷BOPP可选用普通的氯化聚丙烯油墨,而PET印刷一般选用PET专用油墨。由于PET专用油墨价格普遍较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选用普通的氯化聚丙烯类油墨,但必须是油墨面积较小的印刷。对于油墨面积较大印刷,一定要使用PET专用油墨,尤其是大面积铺白墨印刷所使用的白油墨一定要选用PET专用油墨。当然印刷PET时都选用PET专用油墨,因为套色印刷时同一类型的油墨亲和性好。
在使用PET专用油墨前要认真阅读油墨使用说明书。PET专用油墨不要与氢化聚丙烯类油墨混用,建议使用油墨前将墨盒用塑料薄膜包装起来,这样,既可避免异类油墨的混用,又可减少墨盒存放油墨量。使用此类油墨印刷时一定要使用甲乙酮、甲苯,二甲苯、异丙醇的混合溶剂,根据具体印刷条件合理选用配比。一般甲乙酮的含量为≥30%。常用的溶剂配比为:甲乙酮占30%、甲苯占50%、异丙醇占20%。用剩的油墨必须单独密封存放,在下次使用时再与新配制的油墨混合使用。
3.粘合剂的选择和使用
粘合剂一定要采用双组分的聚氨酯粘合剂。双组分聚醚粘合剂虽然有固化快、价格低的优点,但此类粘合剂不能用于液体包装膜的生产中,必须使用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有多种类型,如普通水煮型,高温蒸煮型等。可根据液体包装膜的内容物特性来选择。使用时粘合剂的固含量下调为25%~40%之间。为使涂上粘合剂的薄膜上的溶剂完全挥发干净,必须注意要有足够的风量、风速和温度。提辊的温度则可改进薄膜的透明度和剥离强度。复合辊的温度通常要求为40~60℃。在不损坏薄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提高复合压力,固化反应在复合后开始。将制品送入熟化室熟化48~72小时(熟化温度一般为50~70℃),再在不低于20℃的室温下自然熟化3~5天,方可完全固化。
注意:初步复合好的复合膜要尽可能熟化至少一天后才能进行分切制袋。三层复合膜,要在2~3天后方可进行切割,制袋要在完全固化后进行。
4.分切制袋
复合产品通过熟化定型后可进行T封、三边封、H封等制袋,或直接送至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包装线上进行自动高速连续包装。
总之,在生产液体包装膜时,不仅要灵活机动地根据内容物的特性控制好生产工艺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处理好每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细小问题,如在印刷过程中遇到的反印、糊版或在复合过程中遇到的针孔、斑点等故障。只有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液体包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