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酸是有机酸,无机的游离酸用PH测定更准确
-
为了避免影响结果还是不要代替使用吧。
-
浓度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需要校正吧
-
10.5.1 浓度的校正黄曲霉毒素M1 三氯甲烷标准溶液浓度为10 μg/mL。根据下面的方法,在最大吸收波段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确定黄曲霉毒素M1 的实际浓度。用分光光度计(11.11)在340 nm~370 nm 处测定,扣除三氯甲烷的空白本底,读取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在接近360 nm 最大吸收波段λmax 处,测得吸光度值为A,根据式(2)计算浓度值:ε× ×100c = A M i …………………………………………………(2)式中:ci——黄曲霉毒素M1 实际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 μg/mL);A——在λmax 处测得的吸光度值;M——328 g/mol,黄曲霉毒素M1 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ε——19950,溶于三氯甲烷中的黄曲霉毒素M1 的吸光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摩尔(m2/mol)。
-
用洗瓶打进水去,一次洗个100个差不多了,其实也挺快的。
-
茶叶中稀土超标的安全性尚无定论 那么茶叶中的稀土元素究竟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有权威论文显示,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
-
黄是不是有氮氧化物的原因,沉淀的话一般是硅酸盐。其实同一个样品两个罐有时候看起来都不太一样
-
标准号是多少啊?
-
做钠分析用火焰光度法就可以吧。
-
什么是乳化? 我们知道水和油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很多食品中,油和水的共存技术却又不可避免。比如蛋糕、冰激淋、咖啡伴侣、蛋白饮料、火腿肠等等,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把油或者脂肪均匀分布到水溶液中。所谓的“乳化”,就是把油(或者其他脂肪)均匀分布到水中的过程。 油和水固然不能混溶,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水、油分子都有逃避对方并回到各自分子大本营内部去的倾向。这种倾向的结果直接使得是油和水各自减小界面。从能量的角度说,在油和水的界面上存在一个高于纯水或者纯油的能量,被称为“界面能”。当油分散到水中的时候,表面积大大增加,所以整个体系的表面能就增加了。由于自然界的运动总是向总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所以分散的油滴就会重新聚到一起,继而减小整个体系的表面能。 有种物质的分子,有一个亲水的脑袋和一条疏水的尾巴;当油滴被分散到水中的时候,这样的分子就会跑到油和水的界面上,把疏水的尾巴插进油里,亲水的头伸到水里;这样,油和水不直接接触,界面能也就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油滴可以稳定地分散到水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牛奶。 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所得到的东西就是“乳液”,而帮助形成乳液的东西也就叫作“乳化剂”了。
-
提示1:鳞片易聚重金属 从相关实验室的分析数据显示,鱼体内重金属聚集最高的位置依次为鳞片、鱼鳃、内脏、鱼肉。所以,在处理鱼的时候,应该首先将鳞刮去。对于一些“无鳞鱼”如带鱼、鳗鱼、金枪鱼、鱿鱼、沙丁鱼等,其实大多也有鳞,只是鱼鳞已经退化至细小,不易被发现而已。这类鱼的鱼鳞同样会有重金属的残留,程度也许并不亚于有鳞鱼的鳞片,所以在食用前仍需用刀刮去。 建议:草鱼和鲤鱼等,在刮去鳞片后,鱼身上还能看见一层淡黑色的外膜,可先用开水烫一下后,将刀刃竖起来将其刮下去。这样的处理方法,除了能达到去腥的目的,还有助于彻底去除鱼体表面的污染物残留。此外,为安全起见,不要去吃用鱼鳞片制作成的食物如鱼鳞粥等。
-
个人觉得,人为加进去的化学品都应该是添加剂。
-
我是学资源环境的,现在主要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个人感觉食品发展比药的研究等起步晚,机会更多.
-
惨了,那么多啊
-
我想问问zjcxfsmjm:1 你是拿什么来做参比的呢?2 最后要检测的溶液是不是有点浑浊啊? 3 如何消除浑浊现象哪?
-
结果明天就会出来啦
-
用铬酸洗液清洗一般有机物质都会除去的。
-
希望各位回帖告知,在我日常的检测中由于仪器的原因,也就是缺乏验证的方法,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检出来的结果是有效且正确。
-
我做了很多树木中(松树等)的六六六滴滴涕含量残留,为什么测不出来呢?是方法不对还是树木中不含啊?请大虾们指点迷津吧
-
检出频率和样本有关,和方法的关系似乎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