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反白文字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若文字较小,尤其是笔画较细时,要使用单色。字体的选择也要注意,圆头体,黑体,等线体是较佳的选择,而宋体,老宋体(横细竖粗)等笔画相差太过悬殊的字体则要慎用,在设计时如采用此种字体,则要注意中文字体的净高度不小于2.5mm,英文字体的净高度不小于2mm。
定做塑料包装袋是很多食品厂家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塑料包装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塑料软包装袋,例如在超市里买的东西的时候看到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用这种塑料包装袋包装好以后销售的食品。很多初次定做塑料包装袋的顾客都不懂塑料包装袋的材质,这些塑料包装袋材质都有哪些优势呢?下面来看一下由东光华人塑业为您解析:
1、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透明度高,抗拉伸,耐寒,耐热,-40度-120度
2、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光膜:反光度小,呈半透明状,具有消光效果的薄膜。
3、流延聚丙烯CPP:光泽良,透明度好,具有热封性,流延高温膜适用于蒸煮包装
4、聚乙烯PE:透明,光泽性好,具有热封性,耐寒
5、聚酯膜PET:具有抗张力,耐热60-150度,气密性良,适合蒸煮性,没热封性
6、尼龙PA或NY:无色,透明度高,耐寒,耐热,耐油,可蒸煮。易吸潮,没热封性
定做塑料包装袋的时候要知道塑料包装袋都是由以上单个材质复合而成的,例如OPP复合CPP,这个组合非常适合一些小食品的包装,它的特性主要是亮度高,透明度好,印刷精美,防潮,隔氧。
定做塑料包装袋需要先了解材质的特性才能准确的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包装袋!
上次在上海米尔做工艺服务的过程中使用EPSON7910打印机,在畅流4.6RIP后打样时出现有条纹的现象。终同过使用EPSON原装纸校准打印头,以及设备纸张类型选择,解决打印条纹的问题。在这里过程给大家共享一下。
解决打印问题的过程:
1.开始打样时打印机有做过设备校准和打印头喷墨检测,均为正常。以前打印使用畅流4.6输出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喷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photoshop打印没有问题时,有通过修正分色文件有解决过,因此此次打印开始也是怀疑打印分色文件做的不够合理。
2.由于之前有通过修改分色文件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开始时向研发和产品部门寻求支持,在研发同事的分析下,也认为可能是分色文件不合理。因此现场做了修改分色打样单向测试,提高分辨率,修改纸张类型等的测试,但是效果均未得到改善。
之所以怀疑分色是因为当时是打印使用的是贴牌的EP313和Supercolor的纸张,过多怀疑分色文件的准确性,同时photoshop打印又没有问题。
3.后,通过分析现场的打印状况,也考虑到仅凭打印头不堵墨不能完全认为打印机就没问题,所以又反复清洗墨头和对校准打印机墨头(使用ep313的纸),效果有改善。
在此时,研发部门已经验证了我现场做的校色包在公司测试环境中没有问题,因此可以初步排除我们的软件的问题。与此同时产品部经过咨询EPSON的工程师,他们也特别强调了打印机校准要使用原装纸,并且按照严格的纸张类型和校准模式,分别对打印机双色,全色作打印机墨头校准。这样EPSON7910的设备才能正常工作,校准是必须的,和以前的9800,7800等系列的打印设备校准有很大不同。
4.经过校准双色,打印机之前出现的暗调条纹现象得到,基本消除。只是打印进纸调试还有问题,浅位部分有白线,深位部分又有黑线,再次通过进纸调节未能解决。
此时,又进行了打印机全色的打印头校准。
5.后在双色合全色校准后,再加上畅流色彩参数设定中的纸张选择和打印机的戒指类型选择为接近的选项,再次打印输出,之前打印问题完全解决。
通过此次打印问题的解决解答了之前7910打印的条纹,拉道的问题。在实践中明确了打印机校准的标准步骤,双色和全色校准的必要性,以及打印介质的选择重要性!因此,建议以后使用EPSON7910或9910等设备,一定要按照打印机的操作说明进行打印机的全色和双色校准,这样才能保证打印机的打印效果正常。
在以书刊印刷为主的印刷厂中,由于书刊印刷在拼大版过程往往会有大量的拼贴工作,当晒制PS版的时候,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晒出拼版时的胶纸痕以及胶片边缘的虚影,用除脏剂进行除脏时,又会发现经除脏位置的四周留下一些蓝蓝的底色,上机印刷时,这些蓝蓝的底色就会上脏,由此而大大地增加了印刷工人的工作难度以及造成印版耐印率的降低。
由于书刊印刷大多数是以长版活居多,频繁的换版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会耽误交货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虽然靠成PS版除脏后,周边出现底色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我们采用恰当的方法是完全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的,下面我把一些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重视版源是减少底色上脏的关键
所谓版源出就是印版的品牌和质量。因为印版的质量不好,不管晒版操作者多么的认真,多么规范地操作都是徒劳的。由于现在市场上PS版的品牌有很多,技师各不相同,有一些品牌的PS版质量极不稳定,印刷厂千万不要贪便宜而购买,往往就是这些PS版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多。我们实习工厂在以往曾经为了节省开支,使用了某一品牌并不出名的印版,在操作过程中我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一除脏,它就会在除脏位置的四周形成一些象海浪一样不规则的蓝底色。
上机印刷时这些地方就上脏,令到印刷工人见到这种牌子的印版就怕。经过这次教训之后,我们着重选择了一些生产时间较长,质量稳定的印版,并相应地采用了配套的显影药水进行生产,结果原来除脏之后周边底色上脏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采用合适的曝光时间进行控制
在晒版过程中,曝光时间的长短是制作印版好坏的重要因素。每当购买一批新版投入生产之前,我们不论它是不是常用品牌的印版,都首先用布鲁纳信号条进行试晒。如果能够使信号中1%的小点不丢,2%的小点能晒出的话,我们就把这个暴光时间定为标准曝光时间在量图质量正常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曝光量进行曝光,印版很少会有底色产生,如果阳图有轻微灰雾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曝光时间。但这种方法只能够在阳图图文密充足够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三、通过晒版显影液浓度的强弱进行控制
如若阳图图文相对较弱而又存有灰雾的情况下,可采用改变显影液浓度的方法进行控制。我们现在用的是华光版PS版显影液,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其要求的手显1:5配水比例,适当减低其浓度,延长显影时间能够有效地减少除脏后底色的产生。具体做法就是将晒版原液水比由1:5增加到1:5.5-1:6之间,按标准曝光量曝光,显影时间增加至正常显影时间1/3左右。用这种方法晒出的印版若还留有胶痕和胶片的边影,只要用除脏剂除去即可,上机后甚少会出现上脏现象。
四、晒版机预热时间和短的控制
以往我们晒版操作都是等到需要晒版的时候才打开晒版机,晒版机预热不到5分钟就马上开始晒版,晒好印版之后就所晒版机关上,等到有版晒的时候才重新打开。后来我们发现每当晒版比较多,开机时间较长的时候,后晒的印版在降脏之后底色产生的机会明显比前面晒的印版少。
为什么全部印版都是采用同一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而有所不同呢。经过观察我们总结出原来跟晒版机预热时间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晒版机如果预热时间太短,这时候晒版灯的色温还不够稳定,所以晒出的印版容易产生底色。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就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每次晒版前都把晒版机预热20分钟左右,而且一般情况下都不把晒版机关上,因此大大地避免了除脏之后底色上脏问题的发生。
五、运用PS版润湿粉对除脏部位进行处理
我们发现除脏后,如果在除脏部位的四周用配制的PS版水斗液的润湿粉进行涂擦,对防止底色上脏很有效。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印版除脏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湿布或湿海绵直接沾上润湿粉在除脏位置上均匀的擦一遍,再用水冲洗、抹干后上胶就可以了。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尽可能不要揩擦到图文内,如果抹入图文内的时候应尽快用水冲洗干净,以免降低印版的耐印率。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杜绝PS版除脏后周边底色的上脏问题,但我们采用后效果都十分明显:原来晒版和胶印两部门之间经理互相指责的现象已很少出更。
可靠性试验设备()行业虽说是传统行业,在中国科技国防等行业起步也不算晚,但真正普及还是在近20年左右。虽说目前全国各种规模的生产销售公司不下300家,但真正理解并掌握产品核心及实质的公司。对于用户,产品貌似卖方市场,有好多选择,但是由于了解产品使用性能的高技能用户并不多,加上行业运销运作的所谓预付款制度,以销待产模式等猫腻,以及经销商玩弄技术指标上的文字游戏,多少年来国内市场环试产品的营销史,就是用户的血泪史。呵呵,过了哈!我是搞技术工作的,对于其它事情不想多说,但非常看不过去的是好多样本技术方案拿指标配置搞玄乎,经销人员忽悠用户。可怜的是新用户,学习无门,买贵了买差了都不好过,不断地在上当中成长。
因此我将一些样本方案的指标以我的理解做一些解释,希望对广大用户有用。当然,环试指标项目很多,配置运作方式也各有千秋,如果要谈得较全面,可出版教科书了,个人能力有限,不敢冒皮皮。只能在我的认知范围,对常用的温湿度指标及目前普遍使用的配置做一个较浅的说明,帮助道行不深的用户入门。
性能指标解析
(一)温度指标
1)温度范围:指产品工作室能耐受和(或)能达到的极限温度。通常含有能控制恒定的概念,应该是可以相对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极值。一般温度范围包括极限高温和极限低温。纯高温箱温度范围比较简单,低温一般在常温适当加10~50℃左右,高温在200、300、400℃等标称温度。
高低温箱极限高温欧美产品标称+180℃左右,估计从密封材料;日台产品标称+150℃,应该是温场指标(偏差等)能普遍满足的可靠指标;银河四达等样本标称+100℃,技术协议其实可签到+130℃左右,从保温材料。当然,根据用户要求,绝大多数公司技术协议指标可以签到+180℃,但是否能进行极限温度试验得进行实物验证。个人建议如果没有必要,高温在130℃较合适。极限低温主要根据制冷能力及制冷方式决定,这里仅介绍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配置的指标。通常单极制冷的极限能力为-45℃,一般指标定在-40℃;覆叠制冷的极限能力理论上虽然可达-82℃,但考虑到-70℃以下制冷量太小,一般指标定在-70℃。由于有用户不用使用较低的温度,大部分公司会推出配置性价比较高的-20℃甚至0℃指标。至于台资的每10℃一个档次的样本指标,我认为是台式的商业忽悠,当然在技术上还是有区别的。
2)温度波动度 :这个指标也有叫温度稳定度,控制温度稳定后,在给定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高和低温度之差。这里有个小小的区别“工作空间"并不是“工作室",是大约工作室去掉离箱壁各自边长的1/10的一个空间。这个指标考核产品的控制技术。一般标准要求指标为≤1℃或±0.5℃。有的公司为了标榜控制技术有标称±0.2℃的,其实温度试验控制温度波动度达不到±0.3℃以内下面的温度均匀度和温度偏差很难合格;湿度试验控制温度波动度达不到±0.1℃湿度稳定会很困难。要注意如空气老化试验箱等也有温度稳定度指标,但不是一个概念。
3)温度均匀度:旧标准称均匀度,新标准称梯度。温度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的大值。这个指标比下面的温度偏差指标更可以考核产品的核心技术,因此好多公司的样本及方案刻意隐藏此项。一般标准要求指标为≤2℃ 但客观地说,纯高温试验箱要求在200℃以上仍保持均匀度≤2℃对用户也是不经济的。
4)温度偏差:温度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温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虽然新旧标准对此指标的定义和称呼相同,但检测已有所改变,新标准更实际,更苛刻一点,但考核时间短点。
一般标准要求指标为±2℃,纯高温试验箱200℃以上可按实际使用温度摄氏度(℃)±2%要求。 艾思荔台资的指标中没有大陆称呼的温度均匀度和温度偏差,近似的是温度分布均匀度,英文单词也不同,样本指标为±0.5℃、±1℃、±1.5℃等。希望对台标了解的朋友解释一下。
5)温度变化速率():这是一个考核产品配置容量的指标,各公司给出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有升降温速度、升降温时间、加热制冷能力等,升降温区间也不统一。当然其中的猫腻也丰富。一般对温度变化不做要求的用户,主要明确从常温达到极限低温的时间即可,虽然大如广爱也玩点猫腻(严格说是专业),差个3~5分钟也无所谓。对于有温度变化要求的试验,在订购试验箱时,用户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签署技术协议时,要求首先明确带载测试,然后将试验样品的体积、尺寸、重量、基本材质构成及可能的发热量等指标全列上,还将相关试验标准的有关温度变化的起始及终了温度点、过程描述变温曲线全写上,使供应商无空子可钻。千万不要将样本指标作为协议指标,因为样本指标的解释权在供方,按刚修订的国家标准温度变化速率的测试一是空载,二是计算时掐头去尾还可以打八折(想起了侯宝林的相声卖布),即便是富奇ACS等样本指标非专业人员也非常难读。艾思荔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咨询电话:0769-22851841,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