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茶树--竹铺种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造就了大方茶高雅的品质,该品种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白毫显露,叶绿色,抗寒性强,产量高,所制大方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墨绿、有熟板栗香、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大方茶产量以歙县的老竹铺、三阳坑为最多。品质以竹浦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佳,被誉为“顶谷大方”,清朝时为贡茶,1986年获外交部礼品茶。
据说日饮五杯大方茶,可与每日所吃蔬菜营养价值相等。它对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兴奋神经、强心、和胃、收敛、利尿、解毒等都有显著作用。如果长饮大方茶,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止人体胆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有显著效果。日本茶叶专家对乌龙茶(台湾产)、铁观音(福建产)和大方茶作过比较实验,结果认为大方茶对降低游离脂肪酸和中性脂肪,优于乌龙茶和铁观音:颜色鲜绿,香气浓郁,口味醇正,回甘较好。比较适合老茶客的口味。“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尤其徽州“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自然环境独宜茶叶生长。云雾多则漫射光、紫外光丰富,有利于茶叶氨基酸、叶绿素和芳香类物质的合成,茶叶鲜醇香浓。徽州气候温和,四季有序,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80%以上。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
一、用途:
纸板边压试验机采用高精度感测器感应,由海达仪器(昆山)专业生产,主要测试纸和纸板之环压强度、竖压强度、胶合强度及平压强度同时也可测试出拉力强度并直接显示测试值。
二、原理:
本机為纸板边压试验机,型号:HD-513E,将装置好试样试验夹具置於上下两压盘之间,然后施予规定之速度,下压盘向上压缩试验时,上压盘上端的荷重元即感受到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电压讯号输给显示器解析,同时压力值显示于力量显示屏上
纸板边压试验机操作步骤
1.机臺必须接220V 550HZ的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
2.打开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后,面板得电,显示器会自动打开程序。
3.确认机臺的行程保护装置是否有效,是否合理。
4.将测试试样放置于夹具中间,依试样的厚度选择内盘直径置於试样座上(内盘上标示适合试样厚度以mm为单位),小心地把试样插入试样座,并确保插到底部如下图3,按测试键和上升或下降键开始测试。
5.严禁上下夹具直接接触,或以金属类试件测试。
6.在测试过程中,若有异常状况,可按停止键,关掉电源后立即通知维修人员检测。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使用。
7.打印机接受显示器信号后,按打印键,即可打印当前日期、时间、次数和大压力值。(详细操作见显示器操作和打印机操作)
8.显示器接受上压板顶的压力感应器之信号,显示当时大压力值。按下清零键,可清除显示器上的数字。按下峰值键,在测试时可记录下测试的大值。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一般均认为中国造纸始于公元105年,蔡伦是造纸的始祖,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纸的发明与应用远在此之前。当然蔡伦对于中国造纸术的推广与改进也相当重要,他将原本制纸原料的丝絮以便宜易得的材料替代,例如树皮、破布、鱼网等。因为材料来源丰富,纸的产量大增,进而推广到一般老百姓都能使用。后世各种制纸技术的改良多是依照蔡伦的方法加以推广。
宁波市溪口棠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据记载宁波市溪口棠云从明代的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开始这里就有了大规模的造纸,鼎盛时这个村有操纸槽300多个,按每个槽一天生产1000张纸计算,一天这里可以生产300万张纸,可见规模之大,而且这里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源汁原味的造纸方法。和《天工开物》记载的相同,一张纸要经过水浸、石灰沤渍、堆料发酵、蒸煮、摊晒、日光漂白、打浆、抄纸等足足72道工序。按照这种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只要保存方法得当可以保存200年不坏,是常使用的古籍用纸。
古法造纸可分五个步骤:
1、斩竹漂塘
所谓“杀青”是指斩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竹材以将生枝叶的新生竹为佳。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材软化。
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
2、煮木皇足火
《天工开物》中制竹纸的第2个步骤是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3、荡料入帘
古法造纸的第3个步骤是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用植物原料做的催化剂来控制纸纤维悬浮液的浓度。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20公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4、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手工造纸每日每个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5、透火焙干
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将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