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平民路线 质量主管 +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3回答
样品:竹荪检测元素:镉限定值:1ppm最高超标样品值:6ppm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3回答
什么样也说一下吧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3回答
致病性  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潜伏期  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
显示全部
致病性  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潜伏期  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出现流产。   单增李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它的致病性与毒力机理如下:   1.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   2.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氏菌有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3.溶血素,即李斯特杆菌溶血素O,可以从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有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临床表现  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控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充分灭活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单增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控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充分灭活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单增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3回答
欢迎各位分析重金属 等相关人士加入本站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3回答
基本的东西肯定要,其他要看你情况而定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现在比较少用分光光度计测重金属了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中药重金属药典上只有铅镉铜砷汞,食品中的要多些。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色谱分析一般比光谱分析前处理要来得复杂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检测结果这么低吗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高压灭菌器只有达到一定的容积 才算特种设备。需要专业培训,持有上岗证。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2回答
现在不确定度评定有了固定的模板了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1回答
感觉意义不大,也许又是一个炒作,思念好像上次就是金葡菌事件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1回答
镧试剂,那个都行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1回答
4-庚酮二酸极性很强,与环己基亚硝酸酯峰重合可能性是很小如果质谱是不同的色谱柱,载气不同,无法确定气相检测的干扰峰到底在什么时间出峰,无法判断干扰物是哪个峰,除非是质谱上安装的FID检测器,使用氦气作为载气;直接把检测器端色谱柱拆开安装到质谱接口上,使用相同检测条件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1回答
干脆独立所有的类别得了比如奶制品? 肉制品全都分开管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0回答
还有其他测试项目,外观,口味,气味什么的。国标里有的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0回答
来了来了```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0回答
方便面调料包中倒是可以添加这两种物质的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10回答
这个也是我关注的,望高手见教。
来自话题:
,质量主管 2019-10-09回答
政府固然有很多法子,但是我们在一线的应该都知道,现在最大的投入是仪器,检测技术并非主要问题。仪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靠进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厂家维护维修一次上千。呵呵,没有大量的银子,谁愿意做这种高投入的事情。
 
简介 更多
职业:上海世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质量主管
学校:江南大学 -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地区:NULL
成就
回答获得13350次赞同
获得1人关注
2018-07-04加入
关注 0 关注者 1
擅长
食品法规8个回答
餐饮管理6个回答
监督管理9个回答
冷冻技术11个回答
乳品27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