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种溶剂中甲酸是个难点,检测器用FID的话灵敏度太低,且柱子不好选择,估计要用FFAP柱子,其他几种溶剂用DB-wax应该问题不大。
-
这个要用结果评定/判公式来计算吧。
-
结果是偏低的
-
培训的时候会提供一些,不过F1帮助键有些资料
-
用什么方法做的,什么柱子?仪器条件跟原来有什么变化,注意了没
-
今天查看了国药给的一份资料,是对手套性能进行评价的,氯仿渗透过丁腈手套只要4分钟,普通的橡胶手套没有任何作用,有一种氟硅胶手套能防8小时的,但是那个太贵,不知道有没有稍微便宜点的。。
-
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用wax柱子就可以。
-
主机面板上看到的不太真实,不知道是放大倍数不够还是其他原因。有时候我就觉得工作站上显示的和面板上显示的差别比较大
-
了一下,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毛细管柱 这个说法比较多,怀疑是不是下面的那个说法写错了?因为按照c的配位是四来说,应该有两个取代基的,氰丙基苯只有一个取代基,难道另外一个是氢?搞不懂,觉得第一个叫法是正确的,第二个是不是少写了个“基”个人观点。
-
就你做的这些项目来说,都有成熟的方法,市面上所有的气相仪器都能满足要求。你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预算多少,你偏好什么品牌,你习惯用哪种工作站等等。
-
70保留两分钟以35度每分钟升温至230度,保留7分钟
-
624专门用于挥发性重点污染物分析,1301主要分析用途:杀虫剂,醇类,氧化剂,亚老哥尔类(Aroclors)是不是固定液经过改性或者其他原因?用途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
固定液选择——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①分离非极性物质 选用非极性固定液——鲨鱼烷、甲基硅油、阿批松。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之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沸点高的组分后流出。如果被分离组分是同系物,由于色散力与...
显示全部
固定液选择——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①分离非极性物质 选用非极性固定液——鲨鱼烷、甲基硅油、阿批松。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之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沸点高的组分后流出。如果被分离组分是同系物,由于色散力与分子量成正比,各组分按碳顺序分离。②分离强极性样品 选用强极性固定液——β,β’-氧二丙睛,聚丙二醇己二酸等。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取向力(定向力),这时试样中的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物质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③分离极性和非极性混合物时 可选用非极性固定液也可选用极性固定液,应视组分的性质而定。如果沸点为主要矛盾,则应选用非极性;若极性差别为主,应选极性固定液。④分离中等极性样品 选择中等极性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壬酯、聚乙二醇己二酸、甲基硅油。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和诱导力,组分按沸点顺序分离。⑤对于能形成氢键的组分 一般选用强极性和氢键型固定液,多元醇固定液。此时样品中各组分按和固定液之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的顺序分离,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后流出。⑥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固定液。
-
老的HP1790GC的灵敏度又比现在的安捷伦的仪器要小,6890,7890等的FID结构也不一样,放大电路及气路都有所改进。
-
建议做二点到五点混合标样校正
-
不知道112A的结构,一般都是从上面,用镊子夹出来下面取 需要拆卸下来螺母,很麻烦
-
这个我也经常看看。
-
这个现象一般还是排风量不够
-
简称DB-624,不同厂商会有不同的前缀,不过以DB-624最多乙醇检测中,甲醇、乙醛还是比较难分开的。一般的填充柱柱效达不到要点要求的分离效果,你可以选择膜厚比较薄的毛细管柱,可以获得较高的柱效。达到分离的效果。
-
旧这样把.自动出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