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篮茶选料精致,做工讲究,属于黑茶中的贵族茶品,成品色泽黑亮,汤浓红润,口感浓醇甘爽;六安篮茶一般分为3个等级:贡尖、毛尖、花香。六安篮茶制成后需陈化3年以上饮用为佳,其贵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不烂,越陈茶味越醇。因六安篮茶的诸多保健功能、神奇功效,使它从古至今广赢中外青睐。
20世纪初期,岭南和东南亚一带瘟疫流行,一位姓戴的名医开三钱六安篮茶作药引,效果奇好,治好了不少病人。六安篮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名声鹤起。因为其稀少珍贵,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良药,尊为“圣茶”。
三杯香: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得名,属于炒青绿茶之列。其色香味表基本上与50年代的泰顺高发--一名眉相似。品质具有:细紧苗直,大小均匀,,色泽油润,清香持久,三杯犹存余香,滋味浓醇,甘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黄绿的特点。其色香味表基本上与50年代的泰顺高发--一名眉相似。近年来,由于制茶工艺的改进,三杯香的清香更比名眉持久,因而连续多次荣获省级名茶奖,被列为浙江省优质地方名茶。开采于清明,通常春、夏、秋三季都可采制,品质以春茶为优,秋茶居中,夏茶居次,三杯香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制法基本上与炒青绿茶相似,即经杀青、揉捻、粉焙、炒二青、锅、整形等工序制成。品质具有:细紧苗直,大小均匀,,色泽油润,清香持久,三杯犹存余香,滋味浓醇,甘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黄绿的特点。价廉物美,是泰顺县大宗绿茶产品绿茶产品之一,年产量在5000担以上,畅销于全国各地。
由于制茶工艺的改进,三杯香的清香更比名眉持久,因而连续多次荣获省级名茶奖,已被列为浙江省优质地方名茶。开采于清明,通常春、夏、秋三季都可采制,品质以春茶为优,秋茶居中,夏茶居次,三杯香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制法基本上与炒青绿茶相似,即经杀青、揉捻、粉焙、炒二青、锅、整形等工序制成
1 、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随后放入茶叶。
2 、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 1/4 的滚水,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
3 、饮茶。倒沸水冲泡 10 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然后就可以倒到各个小瓷碗,温了就可以喝了。
1、生普洱茶是指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紧压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尚未完成转化的茶(没经发酵工艺处理),茶性较刺激,易伤脾胃,宜放多年经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茶性转温和。
2、熟普洱茶一般是指以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人为地将转化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茶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的茶,茶性温和,不易伤脾胃。
沩山毛尖产自湖南省宁乡县境内,宁乡县多为丘陵地带,西部的沩山区域是雪峰山庞大东部地带的南侧主干区,往东则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有山地、丘岗、平原。地表轮廓大体是北、西、南缘山地环绕,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平缓,东北低平开阔,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
1、食品袋储藏法
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沩山毛尖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装入无空隙的塑料食品袋内,将空气挤出,用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放进干燥无味的密闭的铁桶内。
2、热水瓶的储茶法。
选用保暖性良好的热水瓶作盛具。将干燥的茶叶装入瓶内,瓶口用软木塞盖紧,塞缘涂白蜡封口,再裹以胶布;3、沩山毛尖食品袋储茶法。先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沩山毛尖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装入一只无空隙的塑料食品袋内,将空气挤出,用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放进干燥无味的密闭的铁桶内。
1、初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四道工序。
2、摊青:鲜叶摊于竹垫上,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一般2小时左右后,鲜叶枝叶柔软,叶色乌绿,光泽消失即可。
3、杀青:温度在铁锅进行,每锅投叶10斤许,高温翻炒,温度先高后低,在120~60度之间。
4、揉捻:用布袋装满青叶,用力搓揉20分钟左右,倒出茶叶,解散团块,装袋复揉。
5、干燥:根据干燥锅或烘篮,加入适量揉捻叶,反复翻炒至八成干,起锅摊凉,然后复炒至足干。
6、精致: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夜露、蒸软、装篓、架烘、打围。
7、筛分:毛茶如回软,先须复烘,再以茶筛分出不同的等级。
8、风选:除去黄叶、茶朴
9、拣剔:用手工剔除茶梗等杂物
10、拼配:以晒垫在室内,按各号头茶分层堆放,按级别均堆,茶末单独存放包装。
11、夜露:白露前后,选晴天夜晚,将茶叶以竹簟摊于室外,厚约10公分,每隔20公分开一沟,次晨太陽出現之前收起。
12、蒸軟:將茶葉放入木甑中,木甑置水锅炉灶中。
13、裝篓:茶叶趁热裝入內衬箬叶的竹篓,压紧压实。
14、架烘:篓装茶扎成条,置于烘房木架,覆盖棉被,下置炭火烘干。
1、打围:以内衬箬叶篾包扎成大件,置于通风、避光、荫涼、干燥处自然陈化。
2、包装:传统方法从包罗无极的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吉祥数字取意,分別有一斤篓、半斤篓。
3、一斤蒌:长约17公分,高约9公分。两蒌成組为2斤,三組成条組为2斤,三組成条为6斤,六条捆綁成件为36斤。
4、半斤篓:长约13公分,高约7公分,两蒌成為組為1斤,4組相扎為条,7条相捆成件,即28斤。
1、提神醒脑
陆游在《试茶》写到:“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碱能一定程度兴奋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2、杀菌消炎
研究显示,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春季病毒、细菌滋生,多喝攒林茶保健康。
3、促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就是因为饮茶有促进消化的功效。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加速食物的消化代谢。茶中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
4、减少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白血球减少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5、延缓衰老
攒林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和生理活性,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的衰老和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人体中过量的自由基有关。有试验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6、保护牙齿
攒林茶中的氟和多酚类物质对牙齿有益。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还配合杀菌消毒的效果,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固齿,都是有益的。
7、降血脂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1、茶具:饮用攒林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泡攒林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攒林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是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一百多年来“政和工夫”历久不衰,蜚声于国内外,畅销俄、美欧等国,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多项奖。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1、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新压制的普洱茶结构比较紧,解茶时可用茶针或茶刀来解散普洱茶,解茶时需控制好角度与力度。对于茶饼,可以从中间凹槽处向外入刀解茶;茶砖则可以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分成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可从边沿或侧面入刀解茶。解茶时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顺着叶片的规律去开解。解茶也可使用蒸汽的方法,将茶饼放在开盖煮水的壶口,利用蒸汽使茶饼松软,这样解茶可以保持叶片的完整。在解老茶时则称为“拨茶”,因为年代久远的老茶,往往茶体已经比较松散,用手指轻轻的拨动或触碰,叶片很轻松地就会散落下来,在拨茶时需注意不要将茶叶拆得太碎。
2、通风透气,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多余杂味。将解散的普洱茶摊置于清洁、蔽荫处,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在这期间可在茶叶上覆盖一层宣纸或棉纸,避免落入尘土。并且摊放的环境不能有异味,以免吸收杂昧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要避免日光灯长时间照射。摊放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通风的时间视茶叶状况而定,对于陈年老茶与洁净度较高的茶,两到三天即可;而新出堆的茶与带有仓味的茶,则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散去茶叶中的杂味。
3、经过数日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醒茶罐中,使普洱茶自然苏醒回气。一般使用有盖的紫砂罐进行储存,因为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并且避光与隔热性也非常的好,可以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一至三个月。经过醒茶这一细致的过程,茶叶会因茶质凝聚而产生饱满、厚重的香气与口感。
1、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茶树露水干后,人工采摘肥壮单芽 ,要求鲜芽细嫩、匀净 、新鲜 、完整 ,忌采鱼叶及其它非茶类杂物 ,采到病虫芽梢应及时剔除 ,采摘的茶青用清洁、卫生的运输工具及时送厂 ,不能及时送厂的茶青,要注意保质保鲜 ,合理贮存 。茶青进厂后按不同产地分开摊放 ,对不匀整的茶青进行分级 ,特 别大的或最小的另设级别单独付制,并剔除鳞片、鱼叶、老叶、梗蒂、红变芽等 ,以达到同批同级原料匀整。
2、 萎凋
萎凋是使单芽适当散失水分 ,柔软 ,韧性增强 ,便于揉捻 ,同时促进 部分 内含物转化,为发酵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梅占芽身长,显毫,肥壮,含水率高,要求重萎凋,以利于芽中大分子化合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也为形成红茶甜爽浓厚的品质奠定基础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 。
3、揉捻
揉捻室宜低温高湿,室温控制20~ 25℃,相对湿度80%~ 90%,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应安排在夜间或清晨进行揉捻 。由于原料是单芽,比较细嫩,以轻揉为主,掌握 “轻、重、轻”的原则,开始时不加压,后分次加压,揉捻结束前应减压,使茶条收圆,茶汁回收。一般55型揉捻机投叶量50 kg左右,时间60~120min左右。以细胞损伤率在90%以上为宜,条索紧细,茶汁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不溢汁为适度。
4、发酵
发酵是红茶特有 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目的在于促进多酚类酶促氧化,将芽叶放在发酵架的竹框内保湿进行发酵。发酵室温度以20~ 25℃为宜,一般发酵叶较室温高2~5℃,保持在30℃左右为宜,叶温升至35℃时要及时翻拌。发酵室配置增湿器、加温器和排气扇来调节温湿度,相对湿度在90%~ 95%为宜,室温低于20℃、相对湿度低于90%时应进行增温增湿。发酵室保持空气流通,摊叶厚度10~15cm,气温高薄摊,气温低厚摊,每小时翻拌一次。发酵叶以青草气消失,出现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为适度。全程历时掌握2~5h。
5、干燥
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个阶段,中间摊凉。毛火高温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停止发酵。一般采用手拉式烘干机,温度控制120℃,时间10~ 12min,烘至手抓茶叶有刺手感,含水量 20%左右为宜。中间摊凉散热,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布。足火低温慢焙 (文火焙 ),进一步紧缩条索,使毛茶充分干燥,便于保存。一般采用提香机 (烘箱 ),温度控制70~80℃,历时4~5h,烘至茶香显露,手捻成末,含水量为7%为适度。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