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据《安溪茶业调查》(1937年,庄灿彰著)载:“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日‘圆醒种’,另名本山种,尧阳人指为尧阳山所产者。1984年,本山被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安溪本山茶是乌龙茶系列中闽南乌龙茶系其一的名茶,位列全国十大名茶,本山茶主要分布在西坪、龙涓、大坪、长坑四大茶区,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其中以长坑乡珊屏同发山的本山品质最优。
本山茶的成品茶叶色泽砂绿,青腹绿蒂,油光闪亮,条索紧结,沉重如铁;汤色金黄明亮;开水一冲本山茶香韵浓 浓扑鼻,香气沉稳持久;本山茶的茶水入口润滑稍苦后返甘甜,带有蜂蜜之味道。
1、品质特征:
条索结实,比铁观音略细小,若是壮年茶树不亚于铁观音,枝头整齐、枝尾稍尖、枝梗曲节似“竹子节”(竹子的地下茎)、梗皮较紧、皮色略赤红、色泽乌油润、砂绿较细,或香蕉色,如鲜叶原料较嫩,毛茶呈乌绿。
2、内质:
香气浓郁,品质好的,略有音韵,具酸甜味。滋味清醇尚厚能回甘;汤色清黄或橙黄;叶底软亮匀整、叶张略厚,叶尾稍尖、叶脉显露、叶张肩缘向后扭翻。
1、准备好清洁的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洁净的水。
2、量茶入杯;结合自己的需要每杯放入3至5克或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而定。
3、当量茶入杯后冲入沸水
4、一般3分钟后即可闻香气,观汤色。
5、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茶。
注意事项:
1.茶具:饮用千岛玉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冲泡千岛绿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千岛玉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一、花香,轻中火肉桂
轻、中火的肉桂花香显著,主要呈现出兰花、玉兰花和栀子花香,肉桂的兰花香要比水仙的兰花香来得高扬、鲜锐,从喉底泛上来的花香微带清甜感,像枚文艺小清新。
二、果香,中足火肉桂
中、足火的肉桂果香显著,香沉水底,要是果香与水融合得好就会让汤感厚实且饱满,牛肉(牛栏坑肉桂)就是代表。高火的肉桂也会呈现出果香,足火的果香是鲜果香;高火的果香是刚下锅炒过的坚果熟香。随着每道水的冲泡会从熟果香转为鲜果香、花香……
三、花果香,中足火肉桂
一般是中足火工艺的肉桂会出现花果香。茶汤入口前几道水果香明显,越往后喝果香减退,花香显现带着草木的鲜香。
但是,花果香也有交融的时候,这时味蕾会先触碰到果香,然后是花香。花香大多是在喉底回甘时出现。
四、奶香,中高火肉桂
中火火功的肉桂常见的香型为果香和花果香,但也有小部分可以出奶香。火功再焙上去称之为足火再高,就是高火了,这个时候,一般为奶香多些。
奶香并没有办法从茶汤中剥离出来,它融在汤水里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与果香、花果香为伴让茶香带着甜润的脂粉香。
五、桂皮香
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种特征,类似于香水中的基调,就是平时日常生活里的“桂皮”。德国人冬天流行的一种自制红酒叫“热红酒”就是将桂皮里的味道充分挥发到酒里,那个桂皮里挥发出来的味道就近似于肉桂的基调啦。
武夷肉桂茶有防癌、防辐射、抗衰老、抗变异、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武夷肉桂茶在福建农林大学提交的研究报告中,被誉为“健康之宝”,国际荼界评价武夷肉桂茶是“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教授说:武夷茶,温而不寒,久藏不变质,味厚不苦不涩,香胜白兰、芬芳馥郁,提神消食,下气解酒,性温不伤胃。
1、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俗呼“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
2、“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相传清代的康熙、乾隆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四十年代初,在海灯禅师主持下,云居山真如禅寺众僧曾辟土植茶七十余亩,一时被佛门视为珍宝。
3、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建昌(今永修)乡土志》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
攒林茶的采制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后四、五天采摘,由于原料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加工。整个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散热、揉捻、整形和干燥六道工序。
1、鲜叶采来后,“摊青”1~2小时,散失部分叶面水分,促进茶香和便于炒制。杀青后,即将杀青叶置于篾盘中,扬簸1~2分钟,以散发热气,提高净度。
2、揉捻后的整形,是攒林茶独特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在铁锅中进行,锅温为60~80℃,采用“搓、撒、抖、抓、按”等手法相互交替进行,该茶的独特外形,就在此工序中形成。最后进行干燥,待茶叶烘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在5%以下时下烘,稍经摊凉,包装收藏。
攒林茶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浑圆,挺直而尖,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鲜爽而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均匀。攒林云尖多次参加江西省和九江市名茶评比,均获得好秤,被列为江西省名茶之一。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所产。与上述地区毗邻的湖北英山、河南商城和固始、安徽潜山等地,过去也曾有少量生产。品质最佳者当数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
黄大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
当地人俗称黄大茶:“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这是茶文化中运用夸张手法之一例,生动形象。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中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它说明制造黄大茶的鲜叶原料长势好,梗长叶肥,内含物丰富。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而难以“鱼目混珠”。
1、称重,357g。
精准的重量是普洱茶饼均匀的前提保证。
2、毛茶入桶,放入内飞。
茶饼饼面的内飞,需在毛茶入桶时一并放入,保证内飞的真实与饼面的完整。
3、高温蒸软。
铁桶下方是一直持续的高温蒸气,桶中的毛茶,经过蒸气,迅速变软,以备下一步的做型。
4、入袋揉压。
经过高温变软后的毛茶,倒入布袋中,均匀揉搓,成圆饼型。(这一步骤,是最难的一步,在手工压制中,入袋揉压,是决定茶饼饼面是否匀整,漂亮的关键一步。)
5、石墨定型。
手工揉压后,加以石墨的重量,使尚且柔软的毛茶进一步固定饼型。
6、晾干。
压制成型的饼茶,需经过分开摊晾,高温蒸气留下的水气散去后,饼型才算是固定完好。压制过程才算是完成。
1、以普洱茶茶饼为例,选用了一把竹质的茶刀。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沿插进。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往些。如许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一层一层的撬开。就如许,饼茶就可以渐渐撬散了。
2、茶饼建议用茶锥撬散,茶锥在茶城里卖茶具的地方很多,可以试试,很好用的。因为茶饼紧压程度的原因不建议用茶刀撬(比较费事)。
3、如果只是一块普通的茶饼,并不是很名贵的话另外有个偏方可以试试。用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因茶里都有水分,受热膨胀,自己就酥了,再用茶刀轻撬就开了,条索比生掰和茶锥解都要完好很多。感觉对茶的口味没有什么损伤,但要掌握火候。微波炉是从中心开始加热的,别烧糊了。
馥郁香型与醬香型的区别
1、工艺与周期不同
馥郁香型采用大小曲混用后串蒸工艺;而酱香型白酒采用堆积发酵后入窖发酵。馥郁香型生产周期四十天左右;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一年。
2、原料不同
馥郁香型酒生产是先由糖化料和大曲发酵成浓香,又用高粱、糯米、玉米、小麦、大米加小曲生出清香,之后用中偏高温大曲堆积发酵生成酱香。而酱香型酒要先粉碎红缨子糯高粱,再采用高温大曲来生香,再采用下沙、糙沙等工艺酿造而成。
3、口感不同
馥郁香型酒集浓、清、酱这三香为一身,一口三香,具有“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口感;酱香型酒酒体丰富醇厚,略有焦香,具有隔夜留香、饮后空杯香犹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