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铁罗汉200kg.春铁罗汉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铁罗汉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铁罗汉,品质优,
铁罗汉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铁罗汉”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铁罗汉铁罗汉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
铁罗汉属半发酵铁罗汉,由于铁罗汉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铁罗汉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铁罗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铁罗汉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铁罗汉王”.
铁罗汉的采制技术与其它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铁罗汉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铁罗汉",必须按"工夫铁罗汉"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铁罗汉之颠的韵味.
沩山毛尖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名茶的最佳原料。制作后的茶叶,叶缘微卷,呈片状,形似兰花,色泽黄亮光润,身披白毫;冲泡后内质、汤色橙黄鲜亮,烟香浓厚,滋味醇甜爽口,风格独特。
沩山毛尖产自湖南省宁乡县境内,宁乡县多为丘陵地带,西部的沩山区域是雪峰山庞大东部地带的南侧主干区,往东则是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有山地、丘岗、平原。地表轮廓大体是北、西、南缘山地环绕,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平缓,东北低平开阔,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倾斜。
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始种于1969年。 仰望群山,蜿蜒起伏,连绵数万里,林海茫茫,云雾弥漫,景色十分宜人。这里产茶,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有效化学成份含量十分丰富,所制茶叶品质甚好。
成品似弯眉显毫,条索秀丽锋苗;内质嫩香持久,且伴自然花清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冲泡三四次滋味尚浓,香气犹存。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以政和县为主。全县山林茂密,气候温和,雨理充沛,土壤浓厚微酸性,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结圆实,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采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待久,味醇和,叶底红匀。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这里高山层峦起伏,树木茂密繁盛,气候温和多雨,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带有微酸性,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其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福建政和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