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会发现有很多种类是“按需求使用”。 为何有的食品添加剂不限量 ?
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是为了实现特定功能。它本身也需要成本,没有厂家会为了害人而去无限制地添加。如果一种物质即使“乱加”也不可能达到“有害剂量”,那么规定一个“使用限量”就没有什么意义。比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动物实验中喂养剂量高到每公斤体重4000毫克时,还没有观察到任何损害。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设定的人体安全限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40毫克。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天都吃2克以上的阿斯巴甜,常年坚持也不会有害。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左右,2克多相当于一斤左右的蔗糖。无论吃什么食品,一天之中含有的糖达到一斤,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无论厂家如何“乱加”,也总不会让食物甜到相当于那么多糖。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设定一个“安全限量”。
还有很多食品添加剂比阿斯巴甜更加典型。比如碳酸钠、柠檬酸、甘油、味精、明胶、抗坏血酸等等,JECFA甚至没有设定“安全摄入上限”。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加,都不可能加到有害的地步。主管部门在制定限量标准的时候,也就是“按照需求使用”了。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列表里,这样的种类共有77种。
与阿斯巴甜类似的还有各种香精香料。做过饭的人就不难理解,任何调料用得过多,不仅不能使味道更好,反而适得其反。食用的香精香料更是如此。比如产生“香蕉味”的乙酸异戊酯,成年人的安全摄入量接近二百毫克。在糖果中,适当的用量每公斤不超过二百毫克,饮料中则在几十毫克。加得更多,反倒让味道不可接受,所以也就没有“过量添加”的需求。
所以有的食品添加剂没有限量的,但是国家指定的相应的食品添加剂限量都是需要严格遵守,如果超限量会造成伤害,威胁食品安全。面对那些有规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运用专用的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检测仪对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实时检测监控,防止不良违法添加的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呢?
1.生产过程中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进入食品
2.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产生残留
3.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4.运输过程中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掺入有害物质
具体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哪些?
1、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指标-重金属(铅、汞、镉、铬、砷)
铅、汞、镉、铬、砷是重金属污染物的常见五大指标,主要是由环境污染带入原料,食品中如果含量过高的原料,则表明生产企业对原料把控不严格,当然也不排除从生产中设备或包装迁移的可能性。
2、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指标-溴酸盐
溴酸盐是饮用水生产商的副产品,他们使用臭氧对原水进行消毒。关于人体的致癌危害尚无定论。包装饮用水中溴酸盐的量主要与水源中溴化物的量或消毒中使用的臭氧量有关。如果水源的溴化物含量高或加入的臭氧量大,则最终产品溴酸盐可能超过标准。
3、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指标-苯并芘
芘过量苯并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或加工时间不合理,或原因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或干燥不当造成的。
4、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指标-罗丹明B
罗丹明B是一种新鲜的粉红色合成染料,已包含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不允许用于食品中。检测到罗丹明 B反映出该公司可能非法添加该物质以使产品明亮,并且不能排除该物质被添加到所购买的原料中。
愿为食药监系统、农业系统、畜牧系统、渔业系统、食品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检测仪器、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食品安全检测仪系列可以有效杜绝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市场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