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媒体报导方便面、奶茶等纸容器荧光性物质超标将危害健康。现就食品用包装用纸适用标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我国《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直接接触食品的原纸中铅、砷、荧光性物质、脱色试验、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项目的卫生指标,并制定了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食品包装外层材料不适用于《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目前,方便面、奶茶等食品用纸杯、纸碗产品一般为双层淋膜产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纸材料部分应符合《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淋膜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食品包装容器的外层材料应避免和食品直接接触,并采取措施防止荧光物质迁移到食品,避免危害人体健康,
注:其他国家或地区标准有关情况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联邦法规第21部分第176章列出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中允许使用的物质,未对荧光增白剂有限制。美国FDA还经食品接触物质通报程序批准了一批可用于纸和纸板的物质,其中包括荧光增白剂。
欧盟无针对食品包装纸的法规,普遍遵循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第36部分对食品接触用纸的规定。BfR 36/2焙烤用纸部分规定,焙烤用纸不得使用着色剂或荧光增白剂,但在着色剂或荧光增白剂不迁移到食品中的情况下,多层纸和纸板中不和食品直接接触的外层用纸可以使用以上物质。欧洲理事会指令规定仅厨房用毛巾和餐巾纸可以添加荧光增白剂,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3%,其他食品接触用纸产品应符合德国BfR对食品接触用纸的规定。
日本、澳新等国家无具体针对食品包装纸的法规,仅由食品接触材料通用法规进行管理。
在印刷业中,UV光油一直充当着高亮光油的角色。其特有的高亮效果被广大印刷工艺人员所认可,但UV光油在许多后加工性能上仍存在不足。例如在UV光油层上进行烫印,虽然能够获得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但该项工艺应用还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于目前UV光油的烫印适性还不够成熟,烫印质量不够稳定,UV光油的树脂成分及助剂也不利于烫印。这些问题都需要光油厂家对光油做进一步改进。下面仅从开发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分析一下在UV光油层上烫印难的问题。
(1) 要形成高亮度的效果,UV光油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但光油层过厚对烫印也不利。一般用胶印方式涂布UV光油层的厚度都在9g/m2以上。
(2) 为了保证固化性能,UV光油中需要添加特殊树脂及大量助剂,这势必会影响在UV光油层表面烫印的效果。
(3) 目前UV光油中的树脂成分在高温、高压下与烫印箔的亲和性还不够好,所以在UV光油层上进行烫印不易控制。
因此,在UV光油层表面烫印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在需要提高UV光油的亮度时,不主张采用增加光油层厚度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涂布工艺参数(涂布辊网线角度及网线数等)及印刷设备性能(印刷压力及印刷速度等)来改善光油层的平整度和光亮效果。
(2) 合理选择烫印材料,使其胶黏层与UV光油的树脂有良好的亲和性。
(3) 准确调校烫印版的温度和压力,因为过高的压力和温度会破坏油墨表面性能而使烫印更加困难。同时,烫印速度也不宜过快。
加拿大标准游离度(ml) 肖氏打浆度(°SR) 加拿大标准游离度(ml) 肖氏打浆度(°SR)
25 90.0 425 30.0
50 80.0 450 28.5
75 73.2 475 26.7
100 68.0 500 25.3
125 63.2 525 23.7
150 59.0 550 22.5
175 54.8 575 21.0
200 51.5 600 20.0
225 48.3 625 18.6
250 45.4 650 17.5
275 43.0 675 16.5
300 40.3 700 15.5
325 38.0 725 14.5
350 36.0 750 13.5
375 34.0 775 12.5
400 32.0 800 11.5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印刷产生的针孔现象对于从事丝网印刷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为的问题。如果是广告牌及厚纸之类的不透明物的印刷,这种不易观察到小孔,一般不成为问题。但是在铝板、玻璃、丙烯板上一些高要求的产品上进行精密的印刷,需经后加工和腐蚀加工时,就不允许产生针孔。另外,油墨印刷时针孔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许多是目前无法解释的原因,有的也可能是是质量管理的问题。印刷产品针孔排除是印刷产品检查中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
下面我们就几个油墨印刷过程中常出现的针孔现像进行分析:
1、承印物表面的清洗。铝版、玻璃版、丙烯版等在印刷前应经过了前处理后,应马上印刷。在多色印刷中,一般采用印刷前用酒精涂擦的方法。另外,还可使用半自动及全自动的超声波洗净机。经过前处理,可去除油脂等污垢,同时,也可除去附着在表面上的灰尘。
2、附在版上的灰尘及异物。制版时,水洗显影会有一些溶胶混进去。另外,在乳剂涂布时,也有灰尘混入,附着在丝网上就会产生针孔。这些在试验时,如注意检查的话,就可发现并可进行及时的补修。若灰尘和异物附着在网版上,堵塞网版开口也会造成针孔现象。在正式印刷前,若用吸墨性强的纸,经过数张印刷,就可以从版上除去这些灰尘。
3、清洗机的洗涤剂往往混有碎纤维,这种洗涤剂溶于酒精中,在清洗承印物表面时,往往会形成薄的界面活性剂膜,在膜上印刷油墨时则会发生针孔。因此在使用清洗剂和酒精时要特别注意。用手搬运承印物时,手的指纹也会附着在印刷面上,印刷时形成针孔。
上述印刷针孔现像在印刷过程中只要稍加留意即可排除,但由于印刷的复杂性,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来处理。
在色彩缤纷的客观世界里,广告媒体的宣传介质也是层出不穷,像我们在博物馆,地铁站,以及商场等各公共场所里,都可以看到色彩各式的广告灯箱,近,广告灯箱的新设计——感应灯箱。成了众多人瞩目的焦点。
感应灯箱是广告灯箱的新款式,依照框架可分为无边框的感应灯箱跟带边框的感应灯箱,其中带边框的感应相框可以根据需要安装铝材边框跟木质边框,形式各异,任您选择!
那么感应灯箱是否可以防水呢?这个成了很多媒体的一个顾忌,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多看到的感应灯箱都在室内居多,是否也可以将感应灯箱安装在室外呢?答案是肯定的,汇百美感应灯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给灯箱设计成防水形式,也就是带锁式防水感应灯箱。此款灯箱可以达到6级的防水等级。是一款不错的户外广告灯箱。
正度纸张:787×1092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781×1086
2开 530×760
3开 362×781
4开 390×543
6开 362×390
8开 271×390
16开 195×271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844×1162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 290×422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
开本尺寸:787 × 1092
对开:736 × 520
4开:520 × 368
8开:368 × 260
16开:260 × 184
32开:184 × 130
开本尺寸(大度):850 × 1168
对开:570 × 840
4开:420 × 570
8开:285 × 420
16开:210 × 285
32开:203 × 140
正度纸张:787×1092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781×1086
2开 530×760
3开 362×781
4开 390×543
6开 362×390
8开 271×390
16开 195×271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 单位(mm)
全开 844×1162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 290×422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16开 大度:210×285 正度:185×260
8开 大度:285×420 正度:260×370
4开 大度:420×570 正度:370×540
2开 大度:570×840 正度:540×740
全开 大:889×1194 小:787×1092
名片:
横版:90×55mm(方角) 85×54mm(圆角)
竖版:50×90mm(方角) 54×85mm(圆角)
方版:90×90mm 90×95mm
IC卡:85×54MM
三折页广告/标准尺寸:(A4)210mm×285mm
普通宣传册/标准尺寸:(A4)210mm×285mm
文件封套/标准尺寸:220mm×305mm
招贴画/标准尺寸:540mm×380mm
挂旗/标准尺寸:
8开 376mm×265mm
4开:540mm×380mm
手提袋/标准尺寸:400mm×285mm×80mm
信纸、便条/标准尺寸:185mm×260mm、210mm×285mm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品,却也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地带。从食用油自身质量到包装安全再到货架期,各种相关新闻此浪未平彼浪又起地不绝于耳,让消费者人心惶惶,面对琳琅满目的油品却不知如何选择。包装作为食品的特殊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介绍包装对食用油安全的影响及应对之道,以望能对食用油的安全起到促进作用。
一、包装对食用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塑化剂
塑化剂可用于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常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的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常用的塑化剂,由于其与塑料混合时未形成共价键,极易浸出和挥发到食用油中,并通过存储期间与包装的接触及塑料包装的老化,使食用油中的塑化剂不断积累。如包材卫生标准不合格,则食用油中的积累量有可能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并且,塑化剂对人体的伤害并不是急性反应,而是产生类似“环境荷尔蒙”的作用使人体,进而损害生物体机能,其伤害具有隐匿性。
为了避免塑化剂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我国已制定了关于塑化剂使用的相应国家标准。例如在GB9685-2008中就明确规定了DBP和DEHP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并且随着人们食安意识的增强及塑化剂事件的催化,塑化剂已然成为了食品包装的关注重点,也正因此,多用塑化剂的PVC材料在食用油市场中正悄然退下。
(二)阻隔性能
相对于塑化剂因能直接影响食用油的安全,大多数消费者已多有耳闻,食用油企业在包装材料设计时也郑重将其列为考虑因素而言,包装材料阻隔性能对食用油影响的知识普及度就不是很高了。
食用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受到氧气、温度、光照、水分、金属离子等影响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光敏氧化和水解,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形成的同时即开始分解,裂解形成醛、酮、醇、酸等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具有特殊的哈败气味。其中,氧气是食用油变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食用油中多加抗氧化剂来确保油质的稳定。如要减少或者避免加入抗氧化剂,就需要从包装材料入手,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氧性能。阻隔性能是指包装材料对水蒸气、氧气、氮气等气体透过材料的阻隔能力。高阻隔性能的包装能够隔绝空气中氧气向包装内的渗透,避免食用油接触氧气,进而保证食用油的品质安全。
(三)密封性能
包装除了承载食用油外,还需要承担保护食用油的作用。如包装密封性能不良,则不仅易导致食用油洒漏,还为空气中的氧气创造了进入包装内的通道。根据资料显示,即使是玻璃材质包装的食用油,如开封使用后不再密封瓶口,在室温条件下存放六个月后,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可达到9mmol/kg以上,而花生油、葵花调和油等油类则在三个月后过氧化值即达到10mmol/kg以上,超过了国家对食用油质量标准规定的6.0mmol/kg或7.5mmol/kg。而如果在开封使用后将瓶口密封,则可有效降低食用油的氧化速度,使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在12个月内保持在标准要求之内。因此,瓶口密封性对食用油的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用油包装安全应对之道
(一)蒸发残渣检测
塑化剂只是一个食用油塑料包装添加剂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稳定剂、稀释剂等添加剂也极易溶于油脂,在食用油存储期间,会由包装迁移入食用油。蒸发残渣是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水、酸性物质、酒精类、油脂类等食品时可能析出的化学物质量的指标,模拟物一般采用蒸馏水、4%乙酸、20%或65%乙醇和正己烷。对于食用油包装而言,模拟物选择正己烷即可。
目前国内已有专业用于蒸发残渣检测的仪器,避免了人工测试的不确定性与操作误差。例如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是一款专业用于食用油包装蒸发测试的自动检测仪器,测试精度可达0.3mg,控温范围100~130℃,可在高温条件下直接称量,避免了冷却过程中各因素对检测准确性造成的影响。
根据GB13113-91《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按GB5009.60-03中蒸发残渣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只需按要求将模拟液倒入样品,与样品内侧充分接触,浸泡2h后,取200ml浸泡后的正己烷倒入试验杯中。同时,取正己烷原液200ml作为空白试验倒入试验杯中。将各试验杯放入恒温浴中加热至水分蒸发大部分后,放入ERT-01中,设置参数开始试验即可。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多取几个试样和模拟液进行试验,该仪器可一次性测试1~8件试样,可将空白模拟液与样品同时检测,既解决了空白试验耗费工时的问题,又使得空白试验与测试样品在同一条件下检测,增加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氧气透过率检测
食用油多用瓶或桶进行包装,因此对其包装阻氧性能的检测需采用等压法原理。目前国内暂时没有相关容器的氧气透过率检测方法,实际检测时可参考ASTM F1307-2014《采用电量传感器测定干燥包装件的氧气透过率试验方法》。检测仪器可采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OX2/230氧气透过率测试仪。
测试时,将油瓶/桶开口安装在容器封口装置上,用爱牢达胶水将油瓶/桶与容器封口装置连接处密封,静置4h以上,待胶水凝固后,将样品连接到仪器上,用铝箔袋将容器封口装置托盘以上的部位包好,开始试验。此时,试样内侧流动的是高纯氮气载气,试样外侧与铝箔袋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为高纯氧气。测试时,由于试样内外侧存在氧气浓度差,氧气由油瓶/桶外向内渗透,通过测试载气中氧气的浓度即可测出试样的氧气透过率,测试结果用ml/pkg?day表示。
(三)密封性能测试
食用油包装整体密封性能的检测可采用负压法,依据GB/T 15171-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该方法可以发现包装上的微小泄露点。检测方法为:
将待测的成品包装置于兰光MFY-01密封试验仪的罐体中,盖上密封盖,设置压力值为负压-90kPa,打开真空泵,密封罐内开始抽负压,试验开始。密切观察试样情况,若包装出现漏气,则会从漏气部位出现连续的气泡,记录包装出现漏气时的压力及漏气部位。
(四)避光保存
光照对食用油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食用油在经过日光或者灯光照射5个月后,其过氧化值即能达到6mmol/kg以上,超过了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而如果避光保存,则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只会有小幅的增加,不会超过标准限值。因此,食用油应尽量避光保存。特别是对于添加营养强化元素——维生素A的食用油,由于维生素A对光照敏感,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维生素A会分解消失,因此,在包装材料设计时就应当考虑避光的问题而选择不透明材料。
三、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食用油包装材料应优先采用玻璃、马口铁等阻隔性较好的包装,如综合考虑包材自重、物流、成本等因素,则PET塑料包装是较好的选择,这也是目前食用油的主流包装形式。
食用油安全牵动着消费的心,同时也在拷问着油品生产商的责任与良心。如何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这是消费者向生产商提出的基本而又现实的问题。笔者建议生产商应从内容物与包装两方面双管齐下,在确保油品质量的同时,注意食用油包装的选择,加强包装质量的检测与监测。 而作为消费者而言,在选购食用油时应注意选择玻璃、马口铁或者PET包装的油品,尽量不要选择增塑剂添加量较多的PVC、阻隔性能差的PE等材质包装的食用油,并根据实际需要,尽量购买小容量包装食用油,以防出现因长期存储而导致食用油卫生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一、表面
1、光洁度(旧瓶往往瓶体毛糙)
2、玻瓶应无明显的气泡及波形纹等质量问题
3、凹凸图案和字体应分明、规则
4、是否制有麻面、磨砂、图纹
5、有无生产厂的特殊标记(尤其在其底部)。如步长脑心通正品内包装塑料瓶底部有一明显凹陷,凹陷对面有ys标记;伪品瓶底部无凹陷,也无ys标记。二、形状
1、圆、扁、筒形等应规则
2、瓶底凹凸程度
3、模具痕迹是否明显(手感)
4、瓶口平滑程度(手感)
三、容量规格
1、容量是否符合标示量。
2、空间不应过大或过小。如河南省台前县流出的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复方胶囊等假药所用的塑料瓶普遍较大,正规药厂一般不用。 四、材质
常用钠钙玻璃、聚乙烯等
1、重量 瓶重应均一、不应过轻
2、硬度 不应偏软或奇硬
3、厚度 厚度应均一、不应偏薄
4、透明度 玻璃及塑料的透明程度,瓶体不应有杂质、色斑
5、色泽 颜色深浅及鲜艳程度,经放射线处理或熏蒸的塑料颜色往往会变色
五、印刷
1、内容应符合规定
2、瓶体印刷字迹应不易擦掉
3、粘贴标签及直接印制的标签按标签项内容检查
根据塑料的熔融理论,吹塑薄膜的挤出机螺杆共分三段: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在加料段末端,进入熔融段开始时,根据熔融理论,它的温度应是粘流温度。各种吹膜树脂粘流温度分别为PP:164-175℃,PE:105-135℃,PA:195-210℃。
加料段温度要求
在加料段入口,希望温度低一些,防止树脂粘流堵死进料口,另外,在加料段树脂不断压缩,空气要倒着从加料口排出。根据设备构造不同,加料口虽不进行电加热,但是通过机筒传热,加料口温度约为50-90度。
这样,加料段温度就确定了。入口处50-90度,末端等于熔点或粘流温度,在该段上可以定为温度等比线形升温。
熔融段温度要求
熔融段开始时,温度达到粘流温度才能熔融,对于结晶型树脂,粘流温度等于熔点温度。然后不断压缩和增加熔层,就需要温度不断提高,才能使树脂分子链长短不等,不同热运动能量的高分子先后都熔融,因而到熔融段末端的温度确立后,可以定为在该段上其他部位是线形升温的。
均化段温度要求
在均化段,主要是再熔融均化和定量定压恒温输出熔体,该段温度可以保持恒定,或熔融段末端温度略有一点升高(2-5度左右)。
对于吹膜薄膜,要求通过摸头段的温度低一些,但是又不能低于粘流温度,便于提膜和正常吹膜。熔体从模口出来时要有一定黏度,不至于破膜,塌膜等现象发生。一般情况,它比均化段末端低10-30度左右,从均化段到摸口温度也可视为等差温降。
挤出温度的控制要点
1、不同种树脂,吹膜薄膜工艺温度不同。
2、同种树脂,型号和熔指数不同,吹膜的工艺温度不同,指数大的流动性好,温度低。
3、同种树脂,吹膜不同厚度薄膜,工艺温度也不同,加工厚的薄膜,工艺温度可偏高一些。
4、摸口的温度也可偏高一点,有利于降低黏度,提高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