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流比越大分流歧视越严重
-
进样前后都应该洗针,而且洗针的瓶位应该分开。
-
载液是10%的硝酸,标准溶液是相应浓度汞标液加10%硝酸定容。样品空白和样品前处理是:加6ml浓硝酸,2ml过氧化氢放置过夜后,CME微波消解仪消解,消解后转移10%硝酸定容。(硼氰化钾20g/l,氢氧化钠5g/l混合)上机。结果标准空白测得470,样品空白测得1670。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
后面的峰不算峰,不用积分。
-
好像差别不大吧 虽然1更合理。
-
不管是什么“纯”,先不要下结论,最好用色谱测一测再说。 我买的国产农药标液,也许是存放久了或存放温度高了,也可能是运输或生产的原因,除了目标物,还出了几个峰,其中一个仅比目标物略小,要说,恐怕连分析纯都不如,所以不要只看标签,要亲自动手测了才有发言权。
-
重新开机就行了。其它,应该没影响,确认仪器方法和参数。
-
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方法!
-
是参加什么性质的考试啊
-
直接配能省不少钱
-
加入溶剂主要是让残留溶剂能够完全溶解,并成均匀的溶液,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
很少断电的话就没有必要配UPS了。关键很少是多少。
-
200度太低了,至少250以上
-
我现在在做气相,分析增塑剂,同时分析几个组分。在标准方法下,进标液,A的出峰时间是3.5分钟,某个样品在3.5分钟也有出峰。后来改一下升温程序,A物质标液出峰时间是2分钟,但同样的样品在2分钟没出峰。请问是不是该样品不含有A物质,而是其他东西干扰了实验?
-
与空气湿度应该关系不大。
-
如果所有峰都拖尾的话 可能是 柱效不行了 但是顶空进样峰型不错? 只能是 过载了? 其他 的想不出来
-
先和供应商确认,和以前的基线比较,看看是否有基线升高。
-
信息量太少
-
单用GC没必要用氦气,连MS的时候用氦气
-
高压空气如何获得,用空气发生器的空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