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吉他配咖啡 食品检验员 +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同一种仪器啊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看到这个公式都头大,能不能找个简便一点的呀?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按GB 8538配制的氯化亚锡都是浑浊的,现在仪器都是在线进还原剂,标准里面说什么加2mL不知道是什么鬼。。。这个标准有可操作性吗?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葡萄酒里如果只测溶解态那就过滤下,里面颗粒物相对会比白酒多得多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氘灯是背景灯 ,基体比较复杂,需要扣背景的就开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5回答
残留可能性很大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13回答
DPPH 是测的抗氧化性。但抗氧化性并不完全属于酚类多少有关。但有负值是不应该的。多酚用芦丁做标曲检测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8回答
糖浓度过高吧,浆浓度降低即可。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7回答
在北京的话,有人推荐了e生物圈,可以尝试一下吧~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你称了几份对照品,貌似没看到有题目称作为准确测定,,,,,的含量有不确定度的,,,,,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酸奶也算是一种馊了的牛奶吧... 醋基本上也就是馊了的糖水... 0v0...不过发酵的东西还是吃正规工厂生产的靠谱一点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张老师的原创作品独出心裁,很好,很客观,现实中需要这样的大练兵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洗茶”的依据不科学。    《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茶童认为“洗去散茶表面杂质”不能成为“洗茶”(暂且称为“洗茶”)流程存在之依据。在茶童与多位茶客探讨“洗茶”问题时,大家几乎都认为洗茶(这里指把茶叶洗干净)是有必要的,...
显示全部
洗茶”的依据不科学。    《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茶童认为“洗去散茶表面杂质”不能成为“洗茶”(暂且称为“洗茶”)流程存在之依据。在茶童与多位茶客探讨“洗茶”问题时,大家几乎都认为洗茶(这里指把茶叶洗干净)是有必要的,原因一个是茶叶在生长、加工、储运、与销售过程中存在污染,其二是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所以要加以洗涤,洗干净了才能喝得放心。茶叶生长在山野田间,尤其是在当今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粉尘、农药、重金属等污染在所难免,我们姑且承认之。那么通过洗茶能否解决这一茶叶污染问题呢?我们在一番大洗特洗之后究竟洗掉了什么呢?    1、该洗掉的没洗掉。   我们暂且假设茶叶存在一定的污染,那么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污染物(粉尘等污染)附着于茶叶表面,另一种污染物(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污染)以络合态的形式隐藏于茶叶叶片内。   从常见的洗茶手法来看,人们洗茶并不像洗衣服那样进行揉搓,其实就是把茶叶用热水涮一遍,在这个涮的过程中即便能除掉污染物也只能涮掉茶叶条索表面的污染物,那么我们看一下,能够被洗掉的污染物究竟能有多少呢?   茶童通过测量不同叶种、不同外形、不同茶类的干茶与叶底表面积对比发现,成品干茶条索表面积与叶底表面积比基本上是1:10这一比例,既然洗茶只能洗掉茶叶条索表面的东西,但粉尘污染物却存在于叶底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说即使能把茶叶条索表面的污染物全部洗掉,也仅仅是洗掉了茶叶全部污染物的10%,仍然有90%的污染物残留于茶叶内,最后还是要喝到我们的肚子里去。那么,茶童在此要问一句,既然90份的脏东西您都喝到肚子里去了,您还在乎再多上10份吗?   至于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基本上都是以络合态的形式被固化于茶叶叶片细胞内,想仅仅通过轻轻一洗想把它洗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洗茶虽然能洗掉一些所谓的污染物,但意义并不大。该被洗掉的东西我们并没洗掉!    2、 不该洗掉的反而被洗掉了。   有人会说,虽然通过洗茶不能彻底的洗掉茶叶存在的污染,但毕竟能洗掉一些,洗掉一些就能减少一些对身体的毒害,干嘛不洗呢?   如果问题仅仅是洗掉或多或少的污染物茶童就不会在此讨论此事了,问题关键是在通过“洗茶”并没能洗掉多少污染物的情况下,我们这简简单单的一洗却洗掉了大量的营养。   茶叶在由鲜叶制成成品茶的过程中,几乎全部都要经过一个揉捻或是理条塑形的工续,在这一流程中,茶鲜叶内的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茶叶的汁液外溢而暴露于茶条表面,当茶叶加工进入干燥工序,水分因受热而蒸发,但先前随茶汁外溢出来的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营养物质却以结晶态的形式附着于茶条表面,这些物质大多都属水溶性物质,一旦与热水接触,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茶童曾对西湖龙井茶、铁观音、陈年宫廷普洱、日照绿茶做了瞬间冲泡实验,发现陈年宫廷普洱与100℃的热水接触仅仅1秒钟即有相当量的内含物析出,日照绿茶用100℃热水浸润2秒钟、西湖龙井茶、铁观音浸润3秒钟,其滤出的茶汤即具有相当明显的香气与滋味。由此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辄5-10秒钟之久甚至更长时间的“洗茶”洗去了多少营养!   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李佩芳专门做了是否“洗茶” (按:现称为“温润泡”是指在冲第一道茶之前,先将茶叶用开水淋湿后即将水倒干,茶叶浸泡在水的时间约10秒钟左右)对茶汤品质影响的感官对照实验。其选择五种不同类型(冻顶乌龙、重焙火铁观音、陈年铁观音、陈年普洱茶、新鲜碧螺春绿茶)的茶叶,分成A、B两组(即有“洗茶”、无“洗茶”)进行感官审评对照实验,历经三个回合,综核评茶师们的记录,一致认为有“洗茶”程序(即有“温润泡”)的茶汤品质总体水平明显差于无“洗茶”(即无“温润泡”)的茶叶,并得出结论性的共识,就是经过洗茶程序损失了部分可溶物的茶叶,其茶汤品质便降低了,尤其是溶解速度较快的茶叶影响更甚。   所以说:在“洗茶”过程中,该被洗掉的东西(污染物)我们并没洗掉多少,不该被洗掉的(营养物质)却被大量的洗掉了,可谓是洗的得不偿失!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理论依据与试验结果,茶童认为以茶叶不洁为借口从而树立“洗茶”有理之观点实为不妥,更难以算得上科学了!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朋友,您的帮助,希望能够列为精华帖!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特供”一词来自计划经济时期,那时的供应比较缺乏,只是有特别身份的人能够享受这些东西,现在这个阶段,物资供应充足,只要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所以千万不要信特供名酒的那些鬼话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个人觉得买那些最难看的就对了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Best before是此日期前最佳,也就是超过这个日期食物的味道、口感和外观等等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保质期是食物可以零风险安全食用的最后期限,食用超过这个日期的食品可能会有健康风险。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这个原创好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有因果关系
来自话题:
,食品检验员 2019-06-06回答
不容易做出有毒化学物质
 
简介 更多
职业:福州翁财记食品有限公司 - 食品检验员
学校: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地区:NULL
成就
回答获得13692次赞同
获得0人关注
2018-07-04加入
关注 0 关注者 0
擅长
食品加工技术2个回答
干燥技术8个回答
冷冻技术31个回答
粉碎技术1个回答
提取技术3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