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助气可能有细微的漏气吧。
-
没听说过,没听说过磁场大了对人有害;没听说过气相还有磁场,还是强磁场
-
压缩空气一般来说只脱水,其他像CO2以及烃类化合物是不脱的,合成空气用高纯氮气和高纯氧气配置成的,所以杂质含量相对较少,更有力于痕量分析
-
这个首先应该看仪器状态是否稳定,连续重复读几次标液,看RSD是否≤5%。如果仪器没问题的话可能就是你的标液配制有问题,一般标曲正截距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读空白的时候仪器多少会有些正响应的。
-
国产的酸有时候很难满足要求。
-
可能是塑料瓶析出金属元素,可以测试塑料瓶金属总量来检验。标准空白最好是跟标准溶液同一时期配置。
-
方法都有一个最优点,只能找到一个最优的条件,分析才更准确
-
估计仪器进样系统有问题了!
-
看到一个很早的资料,用GDX-401或403柱,2m, 3mm id, 柱温:105度,载气:H2,40ml/min, TCD。氨:29.5“,水:1.58”。
-
二氯甲烷应该出的,是不是与其他溶剂共流出了?或浓度太低?倒是DMF由于沸点较高(153度)顶空可能出不来。可能要用大口径毛细管柱。试过PEG-20M吗?
-
仪器在测样过程中的波动大,比如结果测3次,每次变化大,导致RSD也增大?你如何解决?
-
有条件的话用顶空,直接注射进样的话需要平时注意维护
-
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质控样吧!一般是从标物中心买的。有确定的值,来检验和校正你的方法!
-
可以试试中等极性的柱子,尽量用厚液膜的,厚液膜对小分子分离优势明显。
-
大家把自己仪器上面的喷嘴卸下来,来个照片秀可好?每个喷嘴旁边放个一元钱硬币做参照。
-
我觉得没有那么麻烦。你就恒温去做就行了。柱温:120就行了。呵呵。
-
FACT本质上是利用多谱线拟合进行光谱解析,IEC是利用化学计量学进行干扰扣减。实际上是用概率极低,IEC的话哪家仪器都有这个功能,就算没有自己手动做也难度不大。
-
见过所有厂家设计ICP进样方式都是蠕动泵形式,也听过靠气压差自吸式进样方式(气动雾化),最终蠕动泵成为了主流,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为什么蠕动泵进样方式趋于完美?或者也可以反驳,接受任何合理且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
我们实验室的二甲苯试剂,标注乙苯含量是20%,用气相做出来差不多就是20%。是不是你的做法有问题?新鲜的二甲苯是你自己合成的?我没做过实验,但理论上讲,二甲苯的组分比例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
送到走一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