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首页
产品中心
食品招商
会员商务室
展会论坛
食问实答
资讯
最新
市场
大事件
新品
原料
展会
进出口
行情
营销
规范
活动
工具
问答
食价搜
报告
供需
求购
产品
食料通
新品库
登录
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绝味少女
业务员
+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提问
回答
来自话题:
肉制品
,
农林牧渔
,
28大类食品审查细则,最新版本增加关于肉制品等洁净室建设的细则哪位大神有啊?
绝味少女
,业务员
2018-07-24回答
根据新办法,现在已经不是28类。31类?感觉是从特殊膳食中分出来的
0条评论
收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农林牧渔
,
“僵尸肉”是“唐僧肉”,光靠监管赶不走
绝味少女
,业务员
2018-07-24回答
“僵尸肉”是“唐僧肉”,光靠监管赶不走 近日,几十年前生产的走私冻肉走上中国餐桌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这些超龄肉顺理成章被称之为“僵尸肉”。要把它给赶出国门,得先弄清楚为什么会进来。走私肉究竟怎么样混入了中国?“僵尸肉”能进入中国,确实是监管不利走私冻肉要钻空子...
显示全部
“僵尸肉”是“唐僧肉”,光靠监管赶不走 近日,几十年前生产的走私冻肉走上中国餐桌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这些超龄肉顺理成章被称之为“僵尸肉”。要把它给赶出国门,得先弄清楚为什么会进来。走私肉究竟怎么样混入了中国?“僵尸肉”能进入中国,确实是监管不利走私冻肉要钻空子太容易了一般而言,冻肉先从肉品生产国来到越南等和中国大陆毗邻的国家和地区,而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逃避海关。等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后,这些肉类就分销四散了,有的去了农贸市场,还有的直接被批发给了食肆小店……要监管?不容易。一些肉类会“洗白”,得到正规的“检疫证明”,明明是“洋肉”,却披上了“土肉”的皮。还有的肉类虽然自始至终没个身份,可也一路畅通无阻。因为要查处,需要检疫、卫生、农业、公安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多龙治水岂能治好水,不踢皮球算不错了。并且,一些地方政府的查处动力也不足。《挡不住的走私牛肉》(南方周末)一文提到:“‘查到走私牛肉后,无论是检验还是销毁,花的都是地方政府的钱。’胡颖廉(编辑注: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认为,从末端打击,必须给政府提供打击食品走私的动力。至少要给政府一个不做赔本买卖的理由。”去年巴西走私牛肉曝光,其实是肉贩同行的“举报”的结果而要堵住漏洞,从消费终端市场打击看似有效有各种各样的走私办法,譬如“蚂蚁搬家”——先把走私冻肉用集装箱给运到越南等邻国,而后利用边民,化整为零给一点点“搬回国”。这么做隐蔽性很高,要打击可不容易。光靠缉私部门来打击冻肉走私是不行的,走私点和走私方式多如牛毛靠得住的办法是在终端,地方政府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给理顺,衔接好,合成一股力。2013年,欧洲闹过一次马肉风波,便宜的马肉假冒成牛肉“潜伏”,在多国市场上售卖。“问题肉”是通过监管部门在终端查出的。并且,在欧洲还有非常完备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即在终端能够查到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情况),从而层层追查下,回溯到了作假的源头。看起来,终端的消费者和监管者能让问题迎刃而解。一个理想的想象是,正规进口的肉类都有二维码,消费者用智能手机扫一扫即可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从而抛弃见不得光的;监管者领导有方、协调有力,时不时去抽查肉类、震慑市场。然而,现实没这么简单,再严厉的终端监管恐怕也敌不过巨大的需求。2013年,欧洲马肉风波爆发,终端的监管抽查发现了问题不能光靠加强监管,因为“僵尸肉”是行业趋之若鹜的“唐僧肉”中国人对牛肉、鸡爪的需求巨大大规模走私的冻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牛肉,一种是以鸡爪为首的鸡副产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国人对于优质蛋白(牛肉)和休闲食品(鸡爪)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的牛肉消费量增长快,据《南方周末》报道,国人所吃的牛肉中,可能近四分之一来自非法途径对牛肉的需求大家肯定不陌生,可对鸡爪的需求有那么猛烈吗?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是。中国每年进口的鸡肉中,一半左右是鸡爪为首的鸡副产品。以最新的数据为例,今年1—4月深圳口岸进口肉类14.4万吨,其中,鸡爪、鸡杂碎等禽肉产品7.8万吨,占进口肉类总重的54.4%。而所谓的“僵尸肉”也主要是鸡爪。早在2年前,媒体便报道过,广西查处了一个走私窝点,其中“资历”最老的鸡爪,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牛肉好歹还要看个颜色,鸡爪根本不用。很多爪子直接用来做泡椒凤爪,辣椒味一覆盖,还能闻得出什么来呢?这些走私鸡爪一拿来做泡椒凤爪,消费者很难觉察出问题了但是这样的需求在正规渠道却得不到满足,走私来的“价廉物美”冷冻肉自然受到追捧人民群众如此巨大的需求当然是食品加工、销售从业者喜闻乐见的。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供需有着严重的不平衡,简单而言,需大于供。以“僵尸肉”的“鼻祖”鸡爪为例。国内不仅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鸡爪还贵。可在欧美,白羽鸡的大规模饲养机制成熟,更让中国业者感到激动的是,那里的人民不吃凤爪。能够从它国进口大量价廉物美的鸡爪,各取所需,是双赢的美事一桩。这也是中国大陆在2010年以前做的。据商务部数据,在2009年,中国市场上大概80%以上的进口鸡都姓“美”。然而,这让国内的生产企业没法活了,在美国鸡肉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反倾销调查应运而生。最后裁定美国的进口鸡肉违规,要附加非常重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合计税率大概在50%到80%之间。利好消息让国内生产企业欢欣鼓舞,一度提价,然而,很快发生了“速生鸡”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朝回到原地。既然进口渠道受限,自然要靠自产自足了。但是国内的鸡肉没有价格优势,缺乏安全标准。如此一来,鸡爪加工厂商也好,还是火锅店这样的一线销售也好,自然对价格便宜的外国走私鸡爪追捧异常。可问题是,这些走私肉没有做过任何的检疫,风险很大。同时,在走私的搬运过程中,很难严格地用冰柜保持—18℃以下的温度,一会儿高温一会儿低温的危害显而易见,“唐僧肉”变为了“细菌肉”。而即使加强监管,提高执法力度,在巨大剪刀差的利诱下,铤而走险的人不会在少数。从美国进口便宜的鸡肉及其副产品深切地威胁到了中国生产者的利益要满足需求,要对正规渠道疏导而不是封堵要解决走私冻肉的问题,有两条道,一条指向需求,只要人们对牛肉、鸡爪没那么多需求,少吃点行了;另一条则是大幅增加正规渠道的供给。前者一听不靠谱,因为这不止是个满足口舌之欲的问题,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饮食。本身中国的人均牛肉、禽类消费量跟发达国家没法比,遏制需求是无稽之谈。要么加强对肉牛、家禽的产业扶植,可这条道前路漫漫,非一蹴而就之事满足需求无非两种办法,加强国内生产或提高进口额。可要改变生产方式谈何容易。基本上,在中国,养牛还是处于比较粗放的生产方式,缺少集约化经营,而不管人力成本还是饲养成本都在上升,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让耕地的牛(一些耕牛没用之后会被卖向食品市场)减少了,所以中国的牛肉产量一度不进反退。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寄望于牛肉自产量立马迎合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尽管肉鸡养殖的现代化程度更高一些,不过也存在类似问题。所以,这条道看起来是漫漫长跑,非一日之功。一个类似的例子是60年代的日本,花了很大力气才建立起补贴、保险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培养起“和牛”来。日本花了很大的工夫才建立起自己的“和牛”品牌要么放开一些对进口的限制,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机制2008年,韩国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牛肉进口风波。起因是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准备放开对进口美国牛肉的限制(此前,韩国由于担忧疯牛病而收紧了进口美国牛肉),这触及到了许多农业从业者的根本利益,最后在多方合力下,演变为一场社会运动。这场风波不免让人有个印象,韩国人非常抵制进口牛肉。可事实是,纵然韩国消费者对较贵的国产牛肉很偏爱,可廉价的外国牛肉一样大有市场——因为本国的产能不足。韩国从美国进口的牛肉量也逐渐恢复,去年,超过30%的进口牛肉是从美国来的。韩国人的例子很有启发性——在一国产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靠进口。而也是因为对疯牛病的担心,韩国在2008年年底正式地设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让消费者们能够吃牛肉吃得放心明白。韩国和欧盟、日本等一样,因疯牛病而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反观我国大陆地区,一说到肉制品的进口,人们一般有两个顾虑,其一是保护本国的生产者们,其二是担心国外的动物疫情。从而行动缓慢。对顾虑一,更应该保护消费者安全,引入外部竞争有激励作用,反而让人吃得放心些;对于顾虑二,需求有那么大,倘若不能从正规渠道过滤,就会从暗道里汹涌而至,还谈何检疫?事实上包括日本、韩国、我国香港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套务实的进口态度。作为大买家完全可以采取“连坐”的方法来震慑——即,若一个地区有一个厂家的进口肉类检查出不合格,则停止对该地区所有厂家进行进口。而目前的情况是,即便我国已经解禁对巴西牛肉的进口了,依然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以至于还是走私。而更讽刺的是,很多肉类在走私到中国之前,直到上一站越南等国都是可以追溯的,通过黑渠道进来之后,反而没法了。结语赶跑“僵尸肉”光靠监管来堵是不行了,人们巨大的肉类消费需求在那里。唯有从正规渠道满足需求,才可能杜绝这些“恶心肉”。来源:腾讯网
0条评论
收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提取技术
,
固相萃取与固相微萃取应用之原理
绝味少女
,业务员
2018-07-23回答
b.抗体键合吸附剂(Immunosorbents-IS)这类新型吸附剂充分利用了生物免疫抗原-抗体之间的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尤其适应于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富集与分离。其特点为,由于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为低分子量物质,不能在动物体内引发免疫反应,所以需把待定污染物键合...
显示全部
b.抗体键合吸附剂(Immunosorbents-IS)这类新型吸附剂充分利用了生物免疫抗原-抗体之间的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尤其适应于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富集与分离。其特点为,由于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为低分子量物质,不能在动物体内引发免疫反应,所以需把待定污染物键合到牛血清白蛋白的生物大分子载体上,使其具有免疫抗原活性,再注入纯种动物体内(如兔或羊),产生抗体,经杂交瘤技术制得相应于该有机污染物的单克隆抗体。将抗体键合到反相吸附剂的硅胶表面或聚合物表面(如C18固定相),就制得了抗体键合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富集特定污染物。研制开发能专门检测各种优先污染物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已成为SPE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抗体键合吸附剂洗脱时一般可采用20%~80%的甲醇-水溶液,该类吸附剂经冷藏保存可多次使用。进行SPE操作时应根据目标物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吸附剂。表1- 1给除了常用的吸附剂类型及其相关的分离机理、洗脱剂性质和待测组分的性质。吸附剂的用量与目标物性质(极性、挥发性)及其在水样中的浓度直接相关。通常,增加吸附剂用量可以增加对目标物的保留,可通过绘制吸附曲线确定吸附剂用量。2)柱子预处理活化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与样品溶剂相容的环境并去除柱内所以杂质。通常需要两种溶剂来完成任务,第一个溶剂(初溶剂)用于净化固定相,另一个溶剂(终溶剂)用于建立一个适合的固定相环境使样品分析物得到适当的保留。每一活化溶剂用量约为1~2 mL/100 mg固定相。终溶剂不应强于样品溶剂,若使用太强的溶剂,将降低回收率。通常采用一个弱于样品溶液的溶剂不会有什么问题。制得注意的是,在活化的过程中和结束时,固定相都不能抽干,因为这将导致填料床出现裂缝,从而得到低的回收率和重新性,样品也没得到应有的净化。如果在活化过程中柱床出现裂缝,上述活化步骤都得重复。
0条评论
收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理化检测
,
微生物检测
,
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哪个更受老板重视?
绝味少女
,业务员
2018-07-23回答
从产品本身的特点,操作的技术含量,对企业产品品质、企业品牌形象等角度去考虑?PS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今天和朋友聊起来的一个假设的命题。。。
0条评论
收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简介
更多
职业:杭州仁川贸易有限公司 - 业务员
学校:东北农业大学 - 食品卫生检验
地区:NULL
成就
回答获得14300次赞同
获得1人关注
2018-07-04加入
关注
0
关注者
1
擅长
包装技术
68个回答
0个回答
冷冻饮品
3个回答
混合技术
3个回答
可可及糖果制品
22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微信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确定
取消
登录食品知识问答社区食问实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刷新二维码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食问实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欢迎加入食品知识社区食问实答
二维码已失效
刷新二维码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食品知识社区食问实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验证码
绝味少女
业务员
居住地
NULL NULL
职业经历
杭州仁川贸易有限公司 - 业务员
教育经历
东北农业大学 - 食品卫生检验
个人简介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