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重,357g。
精准的重量是普洱茶饼均匀的前提保证。
2、毛茶入桶,放入内飞。
茶饼饼面的内飞,需在毛茶入桶时一并放入,保证内飞的真实与饼面的完整。
3、高温蒸软。
铁桶下方是一直持续的高温蒸气,桶中的毛茶,经过蒸气,迅速变软,以备下一步的做型。
4、入袋揉压。
经过高温变软后的毛茶,倒入布袋中,均匀揉搓,成圆饼型。(这一步骤,是最难的一步,在手工压制中,入袋揉压,是决定茶饼饼面是否匀整,漂亮的关键一步。)
5、石墨定型。
手工揉压后,加以石墨的重量,使尚且柔软的毛茶进一步固定饼型。
6、晾干。
压制成型的饼茶,需经过分开摊晾,高温蒸气留下的水气散去后,饼型才算是固定完好。压制过程才算是完成。
1、以普洱茶茶饼为例,选用了一把竹质的茶刀。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沿插进。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往些。如许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一层一层的撬开。就如许,饼茶就可以渐渐撬散了。
2、茶饼建议用茶锥撬散,茶锥在茶城里卖茶具的地方很多,可以试试,很好用的。因为茶饼紧压程度的原因不建议用茶刀撬(比较费事)。
3、如果只是一块普通的茶饼,并不是很名贵的话另外有个偏方可以试试。用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因茶里都有水分,受热膨胀,自己就酥了,再用茶刀轻撬就开了,条索比生掰和茶锥解都要完好很多。感觉对茶的口味没有什么损伤,但要掌握火候。微波炉是从中心开始加热的,别烧糊了。
又称“竹铺大方”“竹叶大方”,产于歙县的竹铺、金川等地,尤以竹铺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优。大方茶园,一般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势险峻,峰峦叠嶂,竹木遍植,云雾萦绕,雨量充沛。同时,土质优良,表层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顶谷大方在谷雨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可采摘春、夏、秋三季,其中以春茶最好。顶谷大方对消脂减肥有特效,被誉为茶叶中的“减肥之王”。
大方茶盛产于安徽省歙南之巅的老竹岭、搁船尖 云心寺 一带,境内山峦重叠,岗崖起伏,溪涧网布,山涧细水绕山常流,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之称。产区境内多高山,属天目山脉,北面的清凉峰海拔为1787米,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老竹岭头、石坑崖上、翠屏山、黄平圩、福泉山、老人岩、仙人峰、鸭子塘等。群峰竟翠,涧水常流,茶树多生长于高崖石隙里和山洞峡谷中,终年云雾弥漫,年平均温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了良好小气候。并且表层土质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土质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为大方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看汤色取3-5克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好的的汤色红浓通透明亮,茶的汤色越红品质越好。三年内的较浑浊,十多年以上则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
2、看叶底(即茶碴)。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若叶底无弹性、花杂不匀、发黑,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实属品质不好。
毛蟹茶的储存环境
1、低温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0℃ ,茶叶的褐变速度要增加3-5倍。在-10℃以下,可以抑制褐变;在-20℃以下贮存几乎能完全防止变质,有条件用冷藏则为良策。一般大型茶企在门店中均会采用此种方法保存茶叶。
2、干燥毛蟹茶叶在无防潮包装或防潮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周围环境相对湿度愈大则茶叶含水量愈易升高,发茶叶含水量达5%以上,则变质明显,故贮存的环境条件应干燥,最好相对温度能控制在20%以下,使茶叶含水量始终于6%,相对湿度若能控制得更低还要好。另外,茶叶本身含水量在贮存前应进行测定,如果过高,应进行复火,或用生石灰吸湿,甚至更换数次,使含水量控制拓6%以下,即干茶用的指一研便成粉末时,再行贮存。
3、无氧气空气中约含21%氧气。因茶叶中的许多物质会自动氧化,故无氧条件就能杜绝此类变化。现用真空包装或抽气充氮包装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一、鲜叶加工
1鲜叶采摘。鲜叶采割标准通常按茎梗皮色划分。一级茶(洒面茶)以青梗为主,基部稍带红梗。二级茶(二面茶)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青梗。三级茶(里茶)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采割时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小满至芒种采割,第二次立秋至处暑采割。第二种是一年来割隔冬茶一次和面茶一次,隔冬茶在惊蛰前后来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第三种是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面茶或里茶),夏至前后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甚至延至立秋)。
2、杀青。老青茶杀青多用双锅杀青机。锅温约300—320℃,每锅投叶量8—10公斤。待叶子失去光泽,变为暗绿色,发出香气,叶质柔软,杀青匀透,即可出锅,趁热揉捻。杀青程度要达到杀透杀匀,避免炒焦,产生焦末。
3、初揉。杀青叶要趁热揉捻,老青茶质地粗老,纤维素含量多,果胶质、蛋白质含量少,如不“热揉”,条索很难揉紧,容易揉碎叶片,并会出现大量的“鸭脚板”状敞叶。揉捻加压由轻到重,不可一次加压过重,否则,使叶片揉碎,降低制率,揉叶翻转不好,形成“茶团”。“茶团”外面的叶子揉碎成末,中间的叶子卷不成条,形成大量的“敞叶”。目前使用揉捻机有40型和55型两种,40型揉捻机每机可揉杀青叶7一8公斤,55型揉捻机每机可装杀青叶20-25公斤。一般小型揉机先轻压1分钟,再中压2分钟,后重压4—5分钟;中型揉机先轻压1—2分钟,再中压2—3分钟,后重压5—6分钟。初揉共需8一12分钟。待茶汁揉出,外形卷皱,初具条形,即可下机出晒。
4、初晒。初揉叶要立即出晒,蒸发水分,固定外形。出晒要摊放在水泥晒场或晒垫上,并要经常翻动,待晒至茶条略感刺手,握之有爽手感觉,松手有弹性,含水量约35—40%,即可收拢成堆,使叶间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5、复炒。复炒的目的是把初晒叶炒热、回软,以便复揉成条。复炒仍在杀青机中进行,但锅温较低,约160—180℃。初晒叶下锅后即加盖闷炒,约1.5—2分钟,待盖缝冒出水汽,手握复炒叶柔软,立即出锅,趁热复揉。
6、复揉。复揉的目的是使茶条进一步卷紧,揉出茶汁,以利握堆。复揉仍在中、小型揉机中进行。复揉时间:小型揉机2-3分钟,中型揉机4-5分钟。加压仍由轻到重,但以重压为主。
7、渥堆。渥堆的目的是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等物质在湿热作用下继续发生化学变化,消除青气和涩味,形成汤色橙红而浓和滋味纯和的特有品质。
8、干燥。一般采用晒干法。为避免泥沙和其它夹杂物混入茶内,一律摊放在水泥场上或晒垫上晒干,切忌晒在泥地上。晒至梗折可断,干燥刺手,含水量15%左右即可。在老青茶制作过程中,鲜叶和揉捻叶都不能堆放过久。堆放过久,会造成“渥青”、“渥坏”,成为“网筋叶”。揉好了的茶坯,遇到连阴雨,不能及时初晒,应将揉捻叶抖散堆积,压紧压实。如茶堆内发热,就及时翻动,散发热气后再堆紧。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天晴出晒。切不可将揉捻叶薄摊。因为这样做,会有利于黑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茶叶霉烂脱梗,叶面发黑,品质劣变。
二、毛茶加工
1、毛茶筛分。根据洒面、底面和里茶的不同要求,在毛茶付制前,把沤堆后的不同堆别的毛茶扦样审评。按品质优次统一安排。对照标准样试拼小样,决定毛茶付制的拼配比例,然后按洒面,底面,里茶分别进行交叉取料付制。
2、压制定型。
3、称茶。根据洒面、底面各占6.25%及里茶占87.5%的比例,称洒面、底面各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然后分别按先底面茶、后里茶、再面茶的分层装法,顺序而均匀地装入蒸茶戽内。
4、汽蒸。是利用蒸汽的湿热,使茶叶受热吸湿,叶质变软,增强粘结塑造性能,便于紧压成型,在一定的湿热作用下引起内含物质变化,增进成品的色香味。
5、压制。将蒸茶笼自动推山的热茶盒,按先底面,次里茶,后洒面的分层下料装进斗模,使茶叶分布四角饱满,厚薄匀整,茶梗不外露,确保砖片重量一致。操作时力求敏捷,以免散热难于压紧,影响砖片紧结光滑。斗模须对准压锤,压力须均匀,关门螺丝和钩耳须松紧程度一致,以防砖形紧结程度不一和产生泡砖现象。
6、定型。在斗模内通过一定时间冷却,使其形状固定后,才可退模,避免松散。采取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定型时间过短,冷却不够,易产生砖面松泡和起层脱面现象。适当延长定型时间,则砖面紧结,色泽油润;冷却定型时间,须适当根据气温高低和生产实际情况加以调节。
7、烘房干燥。青砖干燥是采用汽干法。将蒸汽回流铁管安装在干燥室的地面上,蒸汽管内通入热蒸汽,提高室温。在干燥过程中,温度的调节应本着先低后高逐渐加温的原则。一般在干燥初期的1—3天内,保持35—40℃,90%相对湿度,以免加温过急造成砖片松脱。中期3—4天内,保持40—55℃,80%左右相对湿度,末期3—4天,保持55一70℃,70%左右的相对湿度。最后两天温度上升至75℃左右,待干燥适度后,停止通入蒸汽加温,并冷却1—2天后,再行出烘,防止趁热包装出现回潮发霉。
三、成品包装
分为“成码”、“包砖”、“装篓”、“捆扎”四个步骤。“成码”要首先进行刷灰剔杂,然后把青砖堆码起来;“包砖”用商标纸把每块茶砖包封,做到整齐美观,接口浆糊以粘紧为度;“装篓”把包好的砖片装入衬有笋叶的篾篓内,把砖片分成三迭,每迭九块,合计27块,计净重54公斤一篓;“捆扎”在篾篓外面用麻绳捆成“井”字形,捆扎成包后,置于干燥场所,堆放整齐。
1、一般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
2、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
3、食用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