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不同液-液萃取条件萃取“瘦肉精”效果的对比 16个回答.2人已关注
兴奋剂在酸性条件下溶于水,碱性条件下溶于有机溶剂,溶剂萃取时通常结合其溶解性能进行考察。β-兴奋剂为中等极性的疏水性物质,呈弱碱性(苯胺型)或酸碱两性(苯酚型)。苯胺型的易溶于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而苯酚型的则易溶于异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为了提取酸性水溶液中成盐...
显示全部
阳光 ,食品销售 2018-07-23回答
兴奋剂在酸性条件下溶于水,碱性条件下溶于有机溶剂,溶剂萃取时通常结合其溶解性能进行考察。β-兴奋剂为中等极性的疏水性物质,呈弱碱性(苯胺型)或酸碱两性(苯酚型)。苯胺型的易溶于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而苯酚型的则易溶于异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为了提取酸性水溶液中成盐的β-兴奋剂,可先调节pH至碱性,使药物呈游离状态。同时加入一些无水盐类粉末来饱和其中的水相,然后再用乙酸乙酯-异丙醇 (6:4,V/V)混合溶剂提取待测物,结果较为满意[1]用于SAL的液-液萃取法萃取剂[2]有乙腈、乙醚、乙酸乙酯、叔丁基甲醚、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醇等。另有文献报道,Wu等[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电化学检测RAC和CLB,另有综述[4]提到:臧勇军等用乙腈-盐酸溶液两次提取肉样,正己烷脱脂,氯仿-氢氧化钠溶液提取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离心后蒸干,甲醇定容后进行 LC-MS分析;康笑枫等采用乙酸铵提取肉样中的克伦特罗,正己烷脱脂后衍生化,进行 GC-MS 分析;张素霞等用甲醇-水提取饲料中的莱克多巴胺,分别经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净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检测。Chen等[5]采用丙醇萃取饲料中的CLB、CIM和SAL,高燕红等用丙酮提取饲料中的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郑举等用盐酸溶液超声振荡提取饲料中的克伦特罗,提取液调至碱性后,用甲苯-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离心,蒸干后用甲醇定容,然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王建平等在碱性条件下用异丁醇提取猪尿中的莱克多巴胺,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enze 等用乙酸钠缓冲体系处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叔丁基甲基醚和叔丁醇提取尿液中的非诺特罗、奥西那林、睿珀特罗、特布他林。邓光辉[6]、Kramer 等在超声振荡下,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王伟宇[7][8],Ying Chen[5]等将猪饲料磨成粉状,加入乙醇-水(体积比为4:1)混合溶液l0 mL,超声萃取猪饲料中的β-兴奋剂。另外还有采用乙酸乙酯和叔丁基甲醚分两次萃取,或者采用混合溶剂如异丙醇/乙酸乙酯(60:40,体积/体积)[9]、叔丁基甲醚-异丙醇( 5:1)[9],郑妍鹏等[10]采用乙醇-乙醚萃取猪内脏中盐酸克伦特罗,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另外,对于复杂样品基质,脱脂选用正己烷[6],除蛋白可采用高氯酸,pH调节剂有氨水、N2CO3[3], NaOH[9]等。加入某些碱性盐类可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条件,同时也可以与待测药物竞争与水分子的结合,使萃取更容易进行。常用脱水剂(过饱和剂)有NaCl[3],无水Na2SO4[6]等。固相萃取小柱中采用甲醇-氨水溶液使β-兴奋剂呈非解离态后洗脱,净化效果良好。邓光辉等[6]将猪肉剁碎,加入乙腈和无水硫酸钠超声波震荡萃取,再加入甲醇饱和正己烷震荡脱脂,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分离检测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田苗等[9]将猪组织(猪肉、猪肝、猪肾)用绞肉机绞碎,乙酸钠提取液加入高氯酸溶液除蛋白, 用5 mol /L NaOH溶液调 pH至 10.2。以氯化钠饱和水相, 加入 15 mL乙酸乙酯-异丙醇( 60:40)混合溶剂萃取, 在下层水相中加入 10 mL叔丁基甲醚-异丙醇(5:1) ,将上层有机溶剂与之前萃取液合并,旋转蒸干,然后用乙酸钠溶液溶解残渣, 测定。上海安谱公司给出的萃取参考方法为30 mL乙腈、2mL异丙醇和10mL 0.1M柠檬酸钠缓冲液(pH2.5,含0.1M 氯化镁)提取目标物,加入异丙醇后旋转蒸发浓缩,液质联用检测。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623—2006)适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尿液中特布他林、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等4种β-兴奋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试样加入内标物,用2 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后,过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并依次用水5 mL、甲醇5 mL淋洗柱子,抽干;用4%氨水/乙酸乙酯溶液1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50℃氮气吹干;残余物中加乙酸乙酯5 mL,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5 min,5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5mL具塞玻璃试管中,50℃氮气吹干,与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进行衍生化反应,于气相色谱-质谱仪上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强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动物组织中残留物的方法。超声波使溶剂对细胞壁渗透力更大,强化细胞内外的质量传输; 同时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内含物更易释放。超声波空化可以产生微冲流,能有效打破边界层,使扩散速度加快,从而使萃取或浸出速度提高 2~10 倍。本文采用有机溶剂结合超声波震荡,对比了多种条件下的萃取效果。1 实验部分1.1仪器和试剂P/ACE MDQ毛细管电泳仪(美国Beckman公司);弹性无涂层石英毛细管柱,内径75 μm,长60.2 cm(有效分离长度为50 cm,美国Beckman公司);纯水机(PURELAB Classic, ELGA Lab Water, UK),超声波清洗机(天津市瑞普电子仪器公司),pH计(丹佛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瑞士梅特勒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美国Sigma公司)。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莱克多巴胺、特布他林均购自德国(Dr. Ehrensterfer GmbH),西马特罗购于加拿大(Toronto Research Chemicals Inc.),各标准品均按说明使用。模拟尿样来自健康志愿者。1.2溶液的配制制备0.l mol/L硼砂(Na2B4O7)、5 mol/L NaOH、1 mol/L HCl储备液,取适量储备液、精确调节pH值并加入SDS配成所需的运行缓冲液。用超纯水配制五种β-兴奋剂标准品均为1.0 mg/mL浓度的储备液,低温避光保存;其他不同浓度的系列标准品溶液用运行缓冲溶液稀释得到。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1.3样品的预处理采集的尿液应保存于4℃~8℃冰箱中,尿液应经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备用。1.4毛细管电泳检测条件按要求配制实验所需各种缓冲溶液,试液与运行缓冲液均经0.45 μm聚丙烯滤膜过滤,并经10000 r/min高速离心脱气5 min。每天电泳操作前毛细管均依次用甲醇-水(60:40)、0.1 mol/L NaOH、超纯水及运行缓冲液冲洗5 min。每次进样分析开始前, 均依次用0.1 mol/L NaOH,超纯水和对应的运行缓冲液冲洗5 min。分析过程中,样品分析一次以运行缓冲液冲洗一次,连续电泳分离最多3次后及时更换运行缓冲液,尽量保证两缓冲液瓶中缓冲液组分和高度一致,以保证分析的精度。本实验采用压力进样:20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5s,正极进样,负极柱上以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190~600nm检测。采用了200 nm下吸收峰面积进行定量。实验在恒温(25℃)、恒湿(相对湿度6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1.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别准确量取试样5 mL至两个10 mL离心管中,其中一个加“瘦肉精”储备液10 μL作为加标后样本,彻底混匀,与空白对照平行检测。由其基本信息表可以看出,五种盐类均为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实验通过对比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机溶剂的萃取效果,初步证明,在酸性条件下萃取杂质较多,对检测干扰较大,五种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均较难回收,而在碱性条件下回收率比酸性条件下高,故采用碱性条件进行萃取。实验对比了乙腈、甲醇、异丙醇、正丁醇、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等在弱碱性条件下直接萃取“瘦肉精”的结果,发现其他溶剂回收率较低或萃取得到杂质较多,一些溶剂虽然有较高的回收率,但是较难挥发,不容易浓缩样品,吹干时间明显延长。乙酸乙酯等的效果相对较好,进一步对比实验如下:1.5.1 以两种不同盐饱和样本后萃取效果的对比在尿液样品中加入两种不同的弱碱性盐类(Na2CO3和NaHCO3)至过饱和;其加入量参照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交流】—液相色谱检测农药残留 2个回答.3人已关注
维护知识问答1、为什么溶剂和样品要过滤 溶剂和样品过滤非常重要,它会对色谱柱、仪器起到保护作用,消除由于污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色谱柱:由于填料颗粒很细,色谱柱内腔很小,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使色谱柱和毛细管容易堵塞。仪器: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增加进样阀的...
显示全部
,研发/技术员 2019-10-08回答
维护知识问答1、为什么溶剂和样品要过滤 溶剂和样品过滤非常重要,它会对色谱柱、仪器起到保护作用,消除由于污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色谱柱:由于填料颗粒很细,色谱柱内腔很小,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使色谱柱和毛细管容易堵塞。仪器: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增加进样阀的堵塞和磨损,同时也会增加泵头内的蓝宝石活塞杆和活塞的磨损。样品过滤头的类型:30mm内径:适用于大进样量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材料有纤维素,醋酸纤维,聚四氟乙烯。处理样品体积少于50μl。13mm内径:适用于范围广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材料为纤维素。3mm内径:适用于小进样量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处理样品体积为7μl。滤膜类型:聚四氟乙烯滤膜:适用于所有溶剂,酸和盐,并无任何可溶物。醋酸纤维滤膜:不适用于有机溶剂,特别适用于水基溶液,推荐用于蛋白质和其相关样品。尼龙66滤膜: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可用于强酸,70%乙醇、二氯甲烷、不适用于二甲基甲酰胺。再生纤维素滤膜:具有蛋白吸收低,同样适用水溶性样品和有机溶剂。2、为什么HPLC用缓冲盐时要加在线Seal-wash选项 HPLC用缓冲盐时,由于泵头内的缓冲盐溶液存在高压析盐现象,析出的细小盐粒非常坚硬,它附着在蓝宝石活塞杆上,随着蓝宝石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容易产生划痕,并磨损密封垫,造成漏液等故障现象。在线Seal-wash选项能有效的带走可能存在的缓冲盐结晶。缓冲盐的浓度在0.1mol或大于0.1mol时,必须使用该在线冲洗选项. 清洗液配制:? 90%水+10%异丙醇.该混合液可抑制菌类生长和减小水的表面张力。以2-3滴/min的速度虹吸流下,不能干涸。 3、为什么Agilent 1100LC的流动相管路非常细 在使用HPLC时,应特别注意”柱外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样品分子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中小4~5个数量级,液体流动相的流速也比气相慢1-2个数量级。因此,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在柱子以外的任何死体积(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检测器)中,样品分子的扩散和滞留,都会引起色谱峰的展宽,而使柱效降低。为使柱外效应减之最小,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Agilent 1100LC 使用加工工艺难度高的毛细管线作为流动相管路。毛细管线分类:0.17mm内径 ------绿色 ;0.12mm内径-------红色。 PEEK 管线:内径 -----0.13mm;0.18mm;0.25mm;0.5mm。毛细管线优点: 柔韧性好. ***Agilent 公司同时备有1/16in 的粗外径毛细管线,适用于不同习惯的用户 ,优点是刚性好,但柔韧性差一些。 4、流动相使用前为什么要脱气 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进行脱气处理 ,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气体(如O2),以防止在洗脱过程中当流动相由色谱柱流至检测器时,因压力降低而产生气泡。气泡会增加基线的噪音,造成灵敏度下降,甚至无法分析。溶解的氧气还会导致样品中某些组份被氧化,柱中固定相发生降解而改变柱的分离性能。若用FLD,可能会造成荧光猝灭。常用的脱气方法比较: 氦气脱气法:利用液体中氦气的溶解度比空气低,连续吹氦脱气,效果较好,但成本高。加热回流法: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且有毒性挥发污染。抽真空脱气法:易抽走有机相。超声脱气法:流动相放在超声波容器中,用超声波振荡10-15min,此法效果最差。在线真空脱气法:Agilent1100LC真空脱机利用膜渗透技术, 在线脱气,智能控制,无需额外操作,成本低,脱气效果明显优于以上几种方法,并适用于多元溶剂体系。5、如何防止溶剂瓶内溶剂过滤器的堵塞,以及堵塞后的处理 溶剂的质量或污染以及藻类的生长会堵塞溶剂过滤器,从而影响泵的运行,尤其水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H=4—7)。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溶剂瓶内溶剂过滤器的堵塞。A:请严格执行溶剂过滤。B:请勿使用多日存放的蒸馏水及磷酸盐缓冲液C:如果应用许可,可在溶剂中加入0.0001---0.001M的叠氮化钠. D:在溶剂瓶内溶剂的上方小流量连续吹氩气,以隔绝空气。E:避免使溶剂瓶暴露在直射阳光下,尽量使用琥珀色的溶剂瓶盛放水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 堵塞后的处理法方法:将过滤头从组件中取下,在浓硝酸(35%)中浸泡1h,然后用二次蒸馏水冲洗干净并超声处理。6、Agilent 1100LC泵如何维护 Agilent 1100LC泵给色谱柱提供稳定、无脉动、流量准确的流动相,及时合理的维护非常重要。A:流动相使用前请必须脱气、过滤。B:使用缓冲盐时,要加在线Seal-wash选项。C:关机前,用 100%的水冲洗系统20分钟,然后用有机溶剂冲洗系统10分钟(如甲醇),然后关泵,(适于反相色谱柱)。[正相色谱柱用适当的溶剂冲洗]D:及时更换Purge Valve内的过滤芯。(当打开Purge Valve时,压力高于10bar,表明过滤芯已堵)。E:使用合适的密封圈。7、如何选择合适的泵头活塞密封圈 泵头活塞的标准密封圈能适合于大多数应用,但使用正相溶剂(如正己烷),不适合使用标准活塞密封圈,特别是长时间使用时,需更换另一种不同的密封圈,我们建议使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p/n0905-1420? 2/pk)***注意: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的压力范围为:0—200bar;建议在泵的压力限制中,将最大压力设为200bar。8、使用梯度比例发时要注意那些事项 当盐溶液与有机溶剂溶液混合时,盐溶液能与有机溶剂溶液完全混溶,而不会出现沉淀。但是在比例阀的混合点,重力作用使盐颗粒沉淀下来,通常,阀A接水相/盐溶液,D接有机溶剂,此法连接可有效使盐回落到盐溶液中,并被溶解。若颠倒过来,盐可能落在有机溶剂中,出现问题。 强烈建议:当使用缓冲盐溶液和有机溶剂时,推荐将缓冲盐通道接在A通道上,有机溶剂通道直接接在A通道的上方D通道上;定期用水冲洗所有的通道,以除去阀口上可能出现的盐沉淀。9、在线真空脱气机使用要注意那些事项 一般来说,Agilent 1100LC 的真空脱气机无需过多维护,只需注意几个注意事项就可以了。A:第一次使用,要用随仪器附带的注射器抽满脱气机腔体;更换不同类型的溶剂时,要先抽空,再抽满。B:不用的通道要充满溶剂或密闭起来。10、更换色谱柱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在使用HPLC时,应特别注意”柱外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样品分子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中小4~5个数量级,液体流动相的流速也比气相慢1-2个数量级。因此,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在柱子以外的任何死体积(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检测器)中,样品分子的扩散和滞留,都会引起色谱峰的展宽,而使柱效降低 。为使柱外效应减之最小,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仪器的流动相管路连接非常重要,一般Agilent 1100LC 在第一次安装时,均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安装工程师负责安装,各种接头会处理的非常完美。客户只需在更换色谱柱时注意接头处理就可以了,一般柱子入口接头为不锈钢卡套接头,柱子出口为不锈钢卡套接头或PEEK管线手拧街头,当完成第一次安张后,不锈钢卡套已固定死,当接不同的柱子时,要注意柱子接头处的形状和长度,否则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死体积。11、手动进样阀需做那些维护,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对于手动进样器,当使用缓冲溶液后,或者进浓度差异比较大的样品时要用专用工具而不是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冲洗进样口,同时搬动进样阀数次,每次数毫升。注意事项: ●安装时六通阀的5,6出口要与注射器在同一水平线上,以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导致进样量的重复性变异。 ●进样量的多少要根据定量管的LOOP体积决定。 当样品量少时:进样体积由注射器的进样体积决定,但最大进样体积 要小于1/2loop体积。 当样品量较多时:进样体积由定量管的体积决定,为保证样品完全把定量管的流动相置换干净,需注射5—6倍的LOOP体积。 ●要使用专用的液相注射器进样,绝对不可以用气相的注射器。
油墨性能指标大全 1个回答.2人已关注
要使油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各种不同类型的油墨必须满足各种具体条件的要求。例如,印刷包装材料使用的丝网印刷油墨,其颜色应不易擦掉或剥掉;印刷玩具和食品的油墨不应有毒性;对于户外广告所使用的油墨必须耐候性能好;纺织品用的油墨应该耐水洗等待。   丝网印刷油墨的...
显示全部
天道酬勤 ,农产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21-12-07回答
要使油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各种不同类型的油墨必须满足各种具体条件的要求。例如,印刷包装材料使用的丝网印刷油墨,其颜色应不易擦掉或剥掉;印刷玩具和食品的油墨不应有毒性;对于户外广告所使用的油墨必须耐候性能好;纺织品用的油墨应该耐水洗等待。

  丝网印刷油墨的主要性能有:粘度、触变性、屈服值、可塑性、弹性、干燥性、硬度、耐光性、耐化学性、粘附强度、光泽、不透明度。

  1.粘度

  粘度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即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油墨粘度一般用泊、厘泊表示。丝印油墨的粘度约在4—12Pa·s之间。油墨粘度与印刷的关系很密切。印刷速度越快,要求油墨的粘度越低;纸张结构疏松一些,油墨的粘度应该小一些。粘度指标可以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性差,不易通过丝网转移到承印物上。造成印刷困难,印迹缺墨;粘度过小,会造成印迹扩大,致使印刷品线条合并,成为废品。

  影响油墨粘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对于使用同一种颜料的油墨来说,连结料粘度越大,制成的油墨粘度也大;

  ②对于同一种连结料来说,颜料和填充料的量越多,制成油墨的粘度越大;

  ③对于同一种连结料来说,如果颜料和填充料在两个油墨中的用量相同,则颜料和填充料的颗粒越大,制成的油墨的粘度越小,颗粒越小粘度越大;

  ④颜料和填充料在同一种油墨连结料中分散得越好,油墨粘度越小,反之,油墨的粘度大。

  2.触变性

  流体的触变性即流体在搅动时会变得稀薄一点,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又回复到原来稠厚状态的现象。在丝印过程中,表现为油墨在静止一定时间后变稠,粘度变大,搅动后又变稀,粘度也变小的一种可逆现象。一般认为油墨的触变性主要是由于油墨中颜料的絮凝造成的,而颜料在连结料中的絮凝又往往是可逆的。丝网印刷油墨的触变性越小越好。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在印刷之前,要充分搅拌油墨,使之恢复常态,然后进行印刷。

  3.屈服值

  屈服值指流体加一定外力,从弹性变形到流动变形的界限应力,也是油墨开始层流时必须施加的低应力。屈服值太大,油墨发硬,不易打开,输墨不便,流平性差;屈服值太小,印刷细线和网点再现性差。丝印墨层较厚,故屈服值不能太小。

  4.可塑性

  可塑性指受外力作用变形后,能完全或部分保持其变形的性质。丝印油墨既有流动性又有可塑性。颜料和其他固体含量高,油墨就显得稠,可塑性就大;颜料和其他固体含量低,油墨就稀薄,可塑性就小。丝印油墨要求有一定的可塑性,以保持印刷的精度。

  5.弹性

  弹性指油墨涂层在变形后又重新恢复其原来状态而不爆裂的能力。实际上,油墨对承印材料的附着牢度与油墨涂层的韧性和弹性很有关系。

  6.干燥性

  丝网印刷既要求油墨在网版上能够较长时间不干燥结膜,又要求在印刷后,在承印物上干燥越快越好。这样可以保持印迹的清洁,节省场地,加快印刷速度,提高质量。

  7.硬度

  丝网印刷油墨涂层的硬度是指墨膜变形的程度,可分为穿入硬度和耐刻划硬度。从印品应用出发,用耐划破性度量,如用相同的力,以不同硬度的铅笔刻划充分干燥的墨膜,以能刻破墨膜的铅笔的H 值为所测油墨的硬度。硬度对金属、硬塑及玻璃等刚体的装潢印刷尤为重要。

  8.耐光性

  即油墨耐光照的强度。油墨褪色是由于其中的染料分子吸收了光能量所造成的。油墨的耐光性主要取决于颜料或染料的耐光性,印刷品的耐光性取决于颜料的耐光性、印刷品的材质、墨层厚度、连接料和油墨的稠稀程度。

  9.耐化学性

  油墨的耐水、酸、碱及溶剂的能力,统称为耐化学性。丝网印刷油墨的耐化学性在交通标志、户外广告、自粘材料的应用中十分重要。其测定标准与方法要从应用目标出发,目前常用的有浸泡法和湿擦法。浸泡法是将干燥后的印品,浸泡在选定的水、酸、碱及溶剂中,经一定时间后取出,比较印品浸泡前后的变化程度;湿擦法是将布用选定的溶液浸湿后,在干燥后的印品上往返湿擦若干次,再比较印品湿擦前后的差异。

  10.粘附强度

  丝网印刷要求油墨具有良好的粘附强度,不同的材料对粘附强度要求也不同。印刷品的许多问题都产生于墨层粘附不牢,这是因为印刷材料选择和材料的预处理不合适。调墨不好也会造成粘附不牢等问题,此外,要求油墨对承印材料要有良好的粘附性能。

  11.光泽

  丝网印刷油墨的光泽取决于承印材料的性质(吸收能力)、油墨稀释度、使用的添加剂和油墨的干燥方法。所有光泽仪,通过测定油墨表面反射光的亮度可以测出印刷油墨的光泽。

  12.不透明度

  每一种丝网印刷油墨都具有具体的不透明度,不透明度与颜料、染料、油墨的连接料和添加剂有很大关系。不透明度主要由颜料所决定,颜料的质量非常重要。有机颜料的不透明度比无机颜料的不透明度要差,但使用有机颜料的颜色亮度要好些。不能依靠无限制地增加颜料的使用量来提高油墨的不透明度。关系到丝网印刷油墨的不透明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颜料颗粒的细度,油墨中的颜料颗粒愈细,不透明度就愈高。

  丝网印刷油墨的基本问题

  1.印刷过程中油墨的状态

  使用的油墨如果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就会凝固,只有搅拌起来才能使颜料粒子及载色剂调配均匀,使流动性良好。如果油墨搅拌不好,就会造成开印处与运转正常后的印刷品质量不一。在印刷中,油墨由于反复运动及与版面不断摩擦,会使油墨结构粘性发生变化,这对油墨向承印物转、移有重要影响。另外,在印刷中,印版受到刮板压力的作用,与承印物形成线性接触,油墨则通过刮板压力从网孔渗透到承印物上,当印版与承印物脱离时,向承印物转移的油墨与网面上 粘附的油墨产生分裂,这种分裂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2.油墨分裂现象

  供给版的油墨一部分在向承印物转移时消耗掉,一部分粘附在网上,还有一部分油墨残留在版面上,印刷时油墨在版上来回转动,同时在刮板板刃与版相接处承受很大的剪切力。油墨在刮板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网孔向承印物转移,这时刮板压力与油墨粘性及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印刷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刮板压力不足,油墨粘性大而流动不畅就会使印刷墨层不实,出现白点现象;如果刮板压力过大、流动性大且粘性低时,油墨就会渗透到版的边缘和承印物之间,容易 发生油墨向内迂回。在刮板压力下,油墨向承印物转移时,在离版的一瞬间,油墨在承印物与网版之间拉开,分成转移到承印物上和粘附在网版上的两部分。这时就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油墨填充到网版的空隙中;油墨受到刮板的压力,处于收缩状态;离版时在网与承印物之间被急速拖拉的油墨;油墨被拉断之后,粘弹性又恢复到原状,这种分裂现象取决于粘弹性、离版速度、油墨与网版之间的界面张力、以及承印物对油墨的吸收性等,分裂现象是研究油墨墨层形成状态的重 要因素。

  3.油墨的转移量

  在印刷中,印版、油墨、刮板以及承印材料不变,则印出的成品质量一定,油墨均匀。当油墨溶剂随着作业而挥发,粘性发生变化时,加之刮板板刃磨损或受溶剂作用而膨胀时,印刷质量就不稳定。

  影响油墨转移的主要因素有网的性质及网孔线数(网丝粗细和开度)、图文性质及感光胶层厚度、绷网张力;刮板的木质和弹性、板刃角度和刮板压力、研磨状态、刮板印刷角度及刮动速度;承印物材质对油墨的吸收性、承印面形状、材质弹性及油墨的其他性质。

  4.油墨的拉丝

  把玻璃棒以一定深度插到油墨中,再以一定速度拔出,油墨便会拨出丝来,观察油墨丝折断时的长度,用于判断油墨的流动性,预测其印刷的适应性。油墨拉丝短、粘度低,印刷时则容易产生气泡和白点;油墨拉丝长、粘度高,则漏印不好。颜料粒子表面形状、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和颜料之间相互作用等等都对油墨的拉丝产生很大的影响。

  5.油墨的粘度

  油墨向下滴落时的粘度与屈服值、触变性、界面张力等有关。阻止油墨分裂的性能称为粘性,其表征参数称为粘度。粘度在油墨的分裂现象中具有重要作用。计算粘度时,在两块平行板间放油墨做拉开试验,用粘度计测定,测试时机器速度要慢。

  6.印版图文的边缘轮廓

  要得到图文轮廓线条清晰的印刷品,在丝网印刷中应使用间接制版法。间接法印刷细线条清晰,这是因为这种制版法是贴在网面上形成的,因此边缘清晰;直接制版因版膜中有丝,由于丝的干扰,印刷一线条可能不很流畅。目前,直接法制版在丝网印刷中占主导地位,直接法的优点是耐印率高,大量生产时制版操作简单;间接法大的特点是轮廓清晰。
《广东省焙烤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 6个回答.3人已关注
表1 烘焙类食品工厂各作业场所之清洁度区分厂房设施(原则上依制程顺序排列)? ? ? ? 清洁度区分? ? ? ? 原料检收场及仓库? ? ? ? 材料仓库? ? ? ? 原料处理场? ? ? ? ? ? ? ? 一般作业区? ? ? ? 加工调理场? ? ?...
显示全部
阿鬼 ,采购经理 2018-07-20回答
表1 烘焙类食品工厂各作业场所之清洁度区分厂房设施(原则上依制程顺序排列)? ? ? ? 清洁度区分? ? ? ? 原料检收场及仓库? ? ? ? 材料仓库? ? ? ? 原料处理场? ? ? ? ? ? ? ? 一般作业区? ? ? ? 加工调理场? ? ? ? 半成品仓库? ? ? ? 内包装材料之准备室? ? ? ? 缓冲室? ? ? ? 准清洁作业区? ? ? ? 管制作业区? ? ? ? 高水活性烘焙食品装饰充馅等后调理加工场? ? ? ? 易腐败即食性成品之最终半成品之冷却及贮存场所? ? ? ? 内包装室? ? ? ? ? ? ? ? 清洁作业区? ? ? ? ? ? ? ? 外包装室? ? ? ? 成品仓库? ? ? ? 一般作业区品管(检验)室办公室(注)更衣及洗手消毒室厕所其它? ? ? ? 非食品处理区? ? ? ? 注:办公室不得设置于管制作业区内(但生产管理与品管场所不在此限,惟须有适当之管制措施)。? ? ? ? ? ? ? ? 5.3厂房结构? ? ? ? 5.3.1厂房之各项建筑物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维持干净,并应为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有害动物之侵入、栖息、繁殖等)之结构。? ? ? ? 5.3.2厂房之出入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进入设计,如空气帘、自动门、纱门、纱窗等。? ? ? ? 5.3.3厂房以钢筋水泥结构之永久性建筑为佳。? ? ? ? 5.3.4厂房应有防止有害动物栖息、繁殖之结构。? ? ? ? 5.4安全设施? ? ? ? 5.4.1厂房内配电必须能防水。? ? ? ? 5.4.2电源必须有接地线与漏电断电系统。? ? ? ? 5.4.3高湿度作业场所之插座及电源开关宜采用具防水功能者。? ? ? ? 5.4.4不同电压之插座必须明显标示。? ? ? ? 5.4.5厂房应依消防法令规定安装火警警报系统。? ? ? ? 5.4.6在适当且明显之地点应设有急救器材和设备,惟必须加以严格管制,以防污染食品。? ? ? ? 5.5地面与排水? ? ? ? 5.5.1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不藏污纳垢之材料铺设,且须平坦不滑,不得有侵蚀、裂缝及积水。? ? ? ? 5.5.2制造作业场所于作业中有液体流至地面、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业之区域,其地面应有适当之排水斜度(应在1/100以上)及排水系统。? ? ? ? 5.5.3废水应排至适当之废水处理系统或经由其它适当方式予以处理。? ? ? ? 5.5.4作业场所之排水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或废弃物排除之装置。? ? ? ? 5.5.5排水沟应保持顺畅,且沟内不得设置其它管路。排水沟之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有适当之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 ? ? ? 5.5.6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 ? ? ? 5.5.7屋内排水沟之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且应有防止逆流之设计。? ? ? ? 5.6屋顶及天花板? ? ? ? 5.6.1制造、包装、贮存等场所之室内屋顶应易于清扫,以防止灰尘蓄积,避免结露、长霉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管制作业区及其它食品暴露场所(原料处理场除外)屋顶若为力霸等易藏污纳垢之结构者,应加设平滑易清扫之天花板。若为钢筋混凝土构筑者,其室内屋顶应平坦无缝隙,而梁与梁及梁与屋顶接合处宜有适当弧度。? ? ? ? 5.6.2平顶式屋顶或天花板应使用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若喷涂油漆应使用可防霉、不易剥落且易清洗者。? ? ? ? 5.6.3蒸汽、水、电等配管不得设于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否则应有能防止尘埃及凝结水等掉落之装置或措施。空调风管等宜设于天花板之上方。? ? ? ? 5.6.4楼梯或横越生产线的跨道之设计构筑,应避免引起附近食品及食品接触面遭受污染,并应有安全设施。? ? ? ? 5.7墙壁与门窗? ? ? ? 5.7.1管制作业区之壁面应采用非吸收性、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浅色材料构筑。且其墙脚及柱脚(必要时墙壁与墙壁间、或墙壁与天花板间)应具有适当之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如图1)以利清洗及避免藏污纳垢,惟干燥作业场所除外。? ? ? ? 5.7.2作业中需要打开之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且具有防护食品污染功能之不生锈纱网。但清洁作业区内在作业中不得打开窗户。管制作业区之室内窗台,台面深度如有2公分以上者,其台面与水平面之夹角应达45°以上(如图2),未满2公分者应以不透水材料填补内面死角。? ? ? ? 5.7.3管制作业区对外出入门户应装设能自动关闭之纱门(或空气帘),及清洗消毒鞋底之设备(需保持干燥之作业场所得设置换鞋设施)。门扉应以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坚固材料制作,并经常保持关闭。? ? ? ? 5.8照明设施? ? ? ? 5.8.1厂内各处应装设适当的采光及(或)照明设施,照明设备以不安装在食品加工线上有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为原则,否则应有防止照明设备破裂或掉落而污染食品之措施。? ? ? ? 5.8.2一般作业区域之作业面应保持110米烛光以上,管制作业区之作业面应保持220米烛光以上,检查作业台面则应保持540米烛光以上之光度,而所使用之光源应不致于改变食品之颜色。? ? ? ? 5.9通风设施? ? ? ? 5.9.1制造、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装设有效之换气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易腐败即食性成品或低温运销成品之清洁作业区应装设空气调节设备。? ? ? ? 5.9.2在有臭味及气体(包括蒸汽及有毒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之处,应有适当之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 ? ? 5.9.3管制作业区之排气口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而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两者并应易于拆卸清洗或换新。? ? ? ? 5.9.4厂房内之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以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可能遭受污染。? ? ? ? 5.10供水设施? ? ? ? 5.10.1应能提供工厂各部所需之充足水量、适当压力及水质。必要时,应有储水设备及提供适当温度之热水。? ? ? ? 5.10.2储水槽(塔、池)应以无毒,不致污染水质之材料构筑,并应有防护污染之措施。? ? ? ? 5.10.3食品制造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非使用自来水者,应设置净水或消毒设备。? ? ? ? 5.10.4不与食品接触之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之管路系统与食品制造用水之管路系统,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之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 ? ? 5.10.5地下水源应与污染源(化粪池、废弃物堆置场等)保持15公尺以上之距离,以防污染。? ? ? ? 5.11洗手设施? ? ? ? 5.11.1应在适当且方便之地点(如在管制作业区入口处、厕所及加工调理场等),设置足够数目之洗手及干手设备。必要时应提供适当温度之温水或热水及冷水并装设可调节冷热水之水龙头。? ? ? ? 5.11.2在洗手设备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剂。必要时(如手部不经消毒,有污染食品之虞者),应设置手部消毒设备。? ? ? ? 5.11.3洗手台应以不锈钢或磁材等不透水材料构筑,其设计和构造应不易藏污纳垢且易于清洗消毒。? ? ? ? 5.11.4干手设备应采用烘手器或擦手纸巾。如使用纸巾者,使用后之纸巾应丢入易保持清洁的垃圾桶内(最好使用脚踏开盖式垃圾桶)。若采用烘手器,应定期清洗、消毒内部,避免污染。? ? ? ? 5.11.5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电眼式等开关方式,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之手部再度遭受污染。? ? ? ? 5.11.6洗手设施之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之装置。? ? ? ? 5.11.7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标示,且应张贴或悬挂在洗手设施邻近明显之位置。? ? ? ? 5.12洗手消毒室? ? ? ? 5.12.1管制作业区之入口处宜设置独立隔间之洗手消毒室,惟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工厂则必须设置。? ? ? ? 5.12.2室内除应具备5.11规定之设施外﹐并应有泡鞋池或同等功能之鞋底洁净设备,惟需保持干燥之作业场所得设置换鞋设施。设置泡鞋池时若使用氯化合物消毒剂,其有效游离余氯浓度应经常保持在200ppm以上。? ? ? ? 5.13更衣室? ? ? ? 5.13.1应设于管制作业区附近适当而方便之地点,并独立隔间,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的照明,且通风应良好。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工厂之更衣室应与洗手消毒室相近。? ? ? ? 5.13.2应有足够大小之空间,以便员工更衣之用﹐并应备有可照全身之更衣镜、洁尘设备及数量足够之个人用衣物柜及鞋柜等。? ? ? ? 5.14仓库? ? ? ? 5.14.1应依原料、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性质之不同,区分贮存场所,必要时应设有冷(冻)藏库。? ? ? ? 5.14.2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隔离或分别设置,同一仓库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亦应适当区隔。? ? ? ? 5.14.3仓库之构造应能使贮存保管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品质劣化减低至最小程度,并有防止污染之构造,且应以坚固的材料构筑,其大小应足供作业之顺畅进行并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 ? ? ? 5.14.4仓库应设置数量足够之栈板,并使贮藏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5公分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之搬运。? ? ? ? 5.14.5贮存微生物易生长食品之冷(冻)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之指示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并应装设自动控制器或可警示温度异常变动之自动警报器。? ? ? ? 5.14.6冷(冻)藏库内应装设可与监控部门连系之警报器开关,以备作业人员因库门故障或误锁时,得向外界连络并取得协助。? ? ? ? 5.14.7仓库应有温度记录,必要时应记录湿度。? ? ? ? 5.15厕所? ? ? ? 5.15.1应设于适当而方便之地点,其数量应足供员工使用。? ? ? ? 5.15.2应采用冲水式,并采不透水、易清洗、不积垢且其表面可供消毒之材料构筑。? ? ? ? 5.15.3厕所内之洗手设施,应符合本规范5.11之规定,且宜设在出口邻近。? ? ? ? 5.15.4厕所之外门应能自动关闭,且不得正面开向制造作业场所,但如有隔离设施及有效控制空气流向以防止污染者不在此限。? ? ? ? 5.15.5厕所应排气良好并有适当之照明,门窗应设置不生锈之纱门及纱窗。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个回答.0人已关注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两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竞争性杂菌与防治 (一)制种期杂茵 1、常见杂菌 (1)链孢霉:...
显示全部
熊抱 ,采购主管 2021-07-04回答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两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竞争性杂菌与防治

(一)制种期杂茵

1、常见杂菌

(1)链孢霉:也叫好食脉胞霉,孢子橙红色或粉红色,也叫红色链胞霉,属中高温型好气性真菌,条件适宜时,生长极快,传播迅速,在以木屑、棉籽壳等作培养基栽培的菌类中常发生。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与空间,常生长于袋口棉塞及菌袋表面,菌丝可在纵深发展,待菌丝长满袋后,自然消失,对出菇影响不大,但如与木霉交叉感染,则危害极大。

(2)曲霉:主要有三种,黄曲霉、黑曲霉、灰曲霉。菌落形状中间黄绿色,周围一圈白色,属中高温型25—30摄氏度,喜湿度大,微酸性环境,菌丝生长良好时,可将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3)青霉与拟青霉:菌落颜色较青较蓝,周围白色,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性比曲霉大。

(4)毛霉、根霉:菌丝象烂棉絮,根霉会产生假根,是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的表征,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5)木霉:产生绿色孢子,菌落呈绿色也叫绿色木霉,能分泌霉,起破坏作用,并产生孢外毒素,常造成烂筒,危害极大。

(6)细菌类:培养料有有机物腐烂的腥臭味,大多为细菌性污染。

2、杂菌发生的原因

杂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袋口扎不紧,灭菌不彻底,培养料不新鲜或湿度偏高,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搬运过程中松袋或刺破菌袋,培养环境消毒不彻底,环境中杂菌孢子浓度大,初侵染源丰富,管理时喷水量过大,空气湿度大,环境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等都是引起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细菌发生原因主要是灭菌不彻底。

3、杂菌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是一种保健食品,因其生产周期短,许多食用菌栽培也不脱袋,它们既不宜下药,也不宜下一般农药,并且作用效果也不大,因而,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要在于防。防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应选择空气新鲜、场所干净、通风良好、凉爽干燥、水源清洁、远离仓库、畜禽舍无污染源的场地作栽培场;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对场地预先采用甲醛、硫磺、敌敌畏等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严格消毒,药剂经常轮换使用;三是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把好无菌关;四是对染杂菌袋采用深埋、沤肥、火烧等集中处理。

(二)蘑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杂菌及防治。

1、胡桃肉状菌,是蘑菇覆土上长的杂菌,培养料发酸、发黑、发粘、不长菇,具有较浓漂白粉味道。主要是由于菇房和培养料不透气,而后遇高温、高湿而爆发,或是培养料堆制过熟、粪肥过多、含N偏高。防治胡桃肉状菌的方法主要应加强菇房通风透气,对覆土材料严格消毒,培养料堆制采用二次发酵。

2、蘑菇粉孢霉,发生在蘑菇栽培中、后期覆土层中,初期菌丝短而细,菌丝旺盛,似棉絮状,后期菌丝萎缩,呈灰白色,最后产生橘红色的菌丝,致使出菇稀少或不出菇。防治方法可采用0.1%甲基托布津喷洒,往返三遍,5天后可再用800倍多菌灵液再喷一次。

3、石膏霉(白色石膏霉和褐色石膏霉),感染石膏霉后,培养料发黑,产生恶臭,菌丝受抑制,一旦发生会使蘑菇产生绝收。主要原因是在建堆时加入了过多的石膏或石灰,发酵不良引起,可采用过磷酸钙溶液喷酒,降低PH值,也可用500倍多菌灵或1:7醋酸或5%石炭酸溶液喷雾,控制其发展,不影响出菇。

4、鬼伞:培养料不新鲜,高温、高湿、培养料中存有游离氨、粪肥未转化,鬼伞便会大量发生。防治:培养料使用前在烈热下爆晒1-2天,用l%—2%的石灰水浸泡,同时增加接种量,鬼伞发生时应及时摘除鬼伞,并可采用明矾水中和培养料中的氨。

二、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1、蘑菇湿泡病

(1)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

(2)蘑菇湿泡病的防治: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小时;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一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摄氏度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五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倍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

(1)危害: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

(2)防治: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百菌清喷洒。

3、鱼籽菌

(1)症状及危害,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

(2)防治: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

(二)细菌性病害

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

(1)危害: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

(2)防治: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l%漂白粉液喷雾。

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

(1)危害: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掖,最后整朵腐烂。

(2)防治:控制出菇温度不大于15~C,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三、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一)菌丝生长阶段

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N量偏高,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方法是配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N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烧菌。

(二)子实体阶段

子实体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

四、食用菌害虫及防治

(一)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

1、危害: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害子实体。

2、防治:

(1)搞好卫生,减少虫源,门窗安装60目纱门、纱窗。

(2)灯光诱杀,可在菇房装一黑光灯或白炽灯,在灯下放一盆水,滴上几滴农药,白天开灯诱杀,晚上关灯。

(3)药剂防治可用25%澳氰菊酯1500-2000倍喷洒,在一批食用菌采收后施用,采前7天禁用。

(二)嗜菇瘿蚊(瘿蝇、小红蛆、菇蝇)

1、危害:所有食用菌都可受其危害,主要是取食菌丝,钻蛀子实体,引起烂菇,严重时颗粒无收。

2、防治:同菌蚊,也可对培养料停止喷水,使幼虫停止生殖和缺水死亡。

(三)蚤蝇(厩蝇、粪蝇、菇蛆、菇蝇)

1、危害:主要危害双孢蘑菇、风尾菇、平菇、银耳、木耳、杯蕈等。

2、防治:同菌蚊,接种后关好门窗,以防成虫飞入菇房内繁殖危害。

(四)食菌大果蝇

1、危害:主要发生于蘑菇、平菇、银耳、木耳等,幼虫取食菌丝体和子实体,当危害木耳类时可造成流耳。

2、防治:

(1)同菌蚊;

(2)可在菇房悬挂敌敌畏药液布条,击到果蝇;

(3)可用酒:糖:醋:水=1:2:3:4加几滴敌敌畏进行诱杀。

(五)星狄夜蛾

1、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并排出大量粪便,影响菌丝生长扭结,污染菇体,降低品质。

2、防治:安装纱门纱窗,可用20%速灭杀丁或菊酯类5000—8000倍液喷杀。

(六)跳虫

1、危害主要是取食菌丝,有时也钻蛀子实体,降低商品价值。

2、防治可用0.1%的鱼藤精或1:150-200除虫菊喷洒。

(七)螨类(菌虱、红蜘蛛)

1、危害:能危害所有食用菌,主要是咬断菌丝,咬食小菇蕾,也可直接危害子实体,并能使人全身奇痒难忍,产生过敏反应。

2、防治:

(1)菇房彻底消毒,杜绝虫源;

(2)停止出菇管理,用敌敌畏密闭熏蒸菇房;

(3)可用1500倍菊乐合酯喷杀。

(八)线虫

1、危害:主要是咬食菌丝体,为其它病虫害的入侵创造条件,诱发各种病虫害交叉感染。

2、防治:

(1)可用蒸汽、培养料堆温、热水浸泡来杀灭线虫;(2)使用清洁水源,可在水中加入适量明矾净化水质;

(3)药剂可用1:500倍马拉松乳液喷杀。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原理简介 1个回答.5人已关注
  一、真空冷冻干燥的定义与优点:   制品经完全冻结,并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使冰晶升华,从而达到低温脱水的目的,此过程即称为冷冻干燥(Freeze-drying),简称冻干。   冻干的固体物质由于微小的冰晶体的升华而呈现多孔结构,并保持原先冻结时的体积,加...
显示全部
那个女人叫我文艺包租婆 ,食品检测销售工程师 2021-10-14回答

  一、真空冷冻干燥的定义与优点:

  制品经完全冻结,并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使冰晶升华,从而达到低温脱水的目的,此过程即称为冷冻干燥(Freeze-drying),简称冻干。

  冻干的固体物质由于微小的冰晶体的升华而呈现多孔结构,并保持原先冻结时的体积,加水后极易溶解而复原,制品在升华过程中温度保持在较低温度状态下(一般低于-250C),因而对于那些不耐热的物质,诸如酶、激素、核酸、血液和免疫制品等的干燥尤为适宜。干燥的结果能排出95~99%以上的水份,有利于制品的长期保存。制品干燥过程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故不易氧化。针对部分生化药物的化学、物理、生物的不稳定性,冻干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剂的迅速发展,冻干技术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与优越性。

  二、冷冻干燥机的结构与功能简介:

  冷冻干燥机系由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电器仪表控制系统所组成。主要部件为干燥箱、凝结器、冷冻机组、真空泵、加热/冷却装置等。

  制品的冻干是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箱内搁板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内有媒体导管分布其中,可对制品进行冷却或热,干燥箱的后面装有真空传感器,它将真空度转变成电讯号,箱门四周镶嵌有密封橡胶圈,临用前可涂以真空硅脂保证箱体的密封。

  凝结器好为缠绕柱面式,不锈钢柱面外绕有多组冷气盘管,其工作温度低于干燥箱内制品的温度,低可达-550C,从制品中升华出来的水蒸气能充分地凝结在与冷盘管相接触的不锈钢柱面的内表面上,从而保证冻干过程的顺利进行,光滑的柱面式结构大的优点是容易清洁,在冻干结束后,可用电热将霜层除去。

  旋片式真空泵用以对系统抽真空,在机械泵的进气口安装了一个带自动放气的电磁真空阀,它与旋片泵为同一电源控制,当停泵时,电磁阀门自动关闭,同时向真空泵内放气,既保护了真空系统,又防止了真空泵向系统返油。

  在制冷系统中,二台2.2Kw的半封闭冷冻机并联使用,由风冷凝器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无氟制冷剂V55C),经过干燥过滤器及电磁阀到达毛细管,经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由于冷冻机的抽吸作用,使蒸发器内的压力下降,液体制冷剂吸收环境的热量而迅速沸腾蒸发。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冷冻抽回,再经压缩成高压气体,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加热/冷却装置中的冷排管以凝结器中的冷排管以及凝结器中的冷气盘管恪于制冷系统中蒸发,它们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电磁阀来供应制冷剂的。

  加热系统由电热管,媒体(硅油)、媒体泵、媒体箱等组成一个循环管路,硅油经电热管加热后,由媒体泵输送至干箱搁板中的媒体导管,对制品进行加温,提供升华热,当冻结时,则由冷却排管对硅油进行降温,由媒体泵输送至干燥箱搁板中心的媒体导管,对制品进行冷却及冻结。

  电器仪表控制系统为机电一体化设计,由一个专用工控机控制,所有的搁板温度、媒体温度、制品温度均可在集中的显示上显示出来,具体的调节控制请参考系统说明书。

  三、冻干的基本原理与实践

  对冻干制品的质量要求是:生物活性不变、外观色泽均匀、形态饱满、结构牢固、溶解速度快,残余水分低。要获得高质量的制品,对冻干的理论和工艺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冻干工艺包括预冻、升华和再干冻三个分阶段。合理面有效地缩短冻干的周期在工业生产上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一)制品的冻结

  溶液速冻时(每分钟降温10~50℃),晶粒保持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相反慢冻时(1℃/分),形成的结晶肉眼可见。粗晶在升华留下较大的空隙,可以提高冻干的效率,细晶在升华后留下的间隙较小,使下层升华受阻,速成冻的成品粒子细腻,外观均匀,比表面积大,多孔结构好,溶解速度快,便成品的引湿性相对也要强些。

  药品在冻干机中预冻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品与干燥箱同时降温,;另一种是待干燥箱搁板降温至-40℃左右,再将制品放入,前者相当于慢冻,后者则介于冻与慢冻之间,因而常被采用,以兼顾冻干效率与产品质量。此法的缺点是制品入箱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将迅速地凝结在搁板上,而在升华初期,若板升温较快,由于大面积的升华将有可能超越凝结器的正常负荷。此现象在夏季尤为。

  制品的冻结处于静止状态。经验证明,过冷现象容易发生至使制品温度虽已达到共晶点。但溶质仍不结晶,为了克服过冷现象,制品冻结的温度应低于共晶点以下一个范围,并需保持一段时间,以待制品完全冻结。

  (二)升华的条件与速度

  冰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环境的水蒸气分压时即可开始升华;比制品温更低的凝结器对水水蒸气的抽吸与捕获作用,则是维护升所的条件。

  气体分子在两次连续碰撞之间所走的距离称为平均自由程,它与压力成反比。在常压下,其值很小,升华的水分子很容易与气体碰撞又返回到蒸汽源表面,因而升华速度很漫。随着压力降低13.3Pa以下,平均自由程增大105倍,使升华速度加快,飞离出来的水分子很少改变自己的方面,从而形成了定向的蒸汽流。

  真空泵在冻干机中起着抽除气体的作用,以维护升华所的低压强。1g水蒸气在常压下为1.25L而在13.3Pa时却膨胀为10000升,普通的真空泵在单位时间内抽除如此大量的体积是不可能的。凝结器实际上形成了专门捕集水蒸气的真空泵。

  制品与凝结的温度通常为-25℃与-50℃。冰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63.3Pa与1.1Pa,因而在升华面与冷凝面之间便产生了一个相当大的压力差,如果此时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分压可以忽略不计,它将促使制品升华出来的水蒸气,以一定的流速定向地抵达凝结器表面结成冰霜。

  冰的升华热约为2822J/克,如果升华过程不供给热量,那末制品只有降低内能来补偿升华热,直至其温度与凝结器温度平衡后,升华也就停止了。为了保持升华与冷凝来的温度差,必须对制品提供足够的热量。

  (2)升华过程

  在升温的第一阶段(大量升华阶段),制品温度要低于其共晶点一个范围。因此搁板温要加以控制,若制品已经部分干燥,但温度却超过了其共晶点,此时将发生制品融化现象,而此时融化的液体,对冰饱和,对溶质却未饱和,因而干燥的溶质将迅速溶解进去,后浓缩成一薄僵块,外观极为不良,溶解速度很差,若制品的融化发生在大量升华后期,则由于融化的液体数量较少,因而被干燥的孔性固体所吸收,造成冻干后块状物有所缺损,加水溶解时仍能发现溶解速度较慢。

  在大量升华过程,虽然搁板和制品温度有很大悬殊,但由于板温、凝结器温度和真空温度基本不变,因而升华吸热比较稳定,制品温度相对恒定。随着制品自上而下层层干燥,冰层升华的阻力逐渐增大。制品温度相应也会小幅上升。直至用肉眼已不到冰晶的存在。此时90%以上的水分已除去。大量升华的过程至此已基本结束,为了确保整箱制品大量升华完毕,板温仍需保持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升温。

  剩余百分之几的水分称残余水分,它与自由状态的水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有所不同,残余水分包括了化学结合之水与物理结合之水,诸如化合的结晶水结晶、蛋白质通过氢键结合的水以及固体表面或毛细管中吸附水等。由于残余水分受到种引力的束缚,其饱和蒸汽压则是不同程度的降低,因而干燥速度。虽然提高制品温度促进残余水分的气化,但若超过某极限温度,生物活性也可能急剧下降。保证制品安全的干燥温度要由实验来确定。通常我们在第二阶段将板温+30℃左右,并保持恒定。在这一阶段初期,由于板温升高,残余水分少又不易气化,因此制品温度上升较快。但随着制品温度与板温逐渐靠拢,热传导变得更为缓慢,需要耐心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践经验表明,残余水分干燥的时间与大量升华的时间几乎相等有时甚至还会超过。

  (四)冻干曲线:将搁板温度与制品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即可得到冻干曲线。

  比较典型的冻干曲线系将搁板升温分为两个阶段,在大量升华时搁板温度保持较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控制在-10至+10之间。第二阶段则根据制品性质将搁板温度适当调高,此法适用于其熔点较低的制品。若对制品的性能尚不清楚,机器性能较差或其工作不够稳定时,用此法也比较稳妥。

  如果制品共晶点较高,系统的真空度也能保持良好,凝结器的制冷能力充裕,则也可采用一定的升温速度,将搁板温度升高至允许的高温度,直至冻干结束,但也需保证制品在大量升华时的温度不得超过共晶点。

  若制品对热不稳定,则第二阶段板温不宜过高。为了提高第一阶段的升华速度,可将搁板温度一次升高至制品允许的高温度以上;待大量升华阶段基本结束时,再将板温降至允许的高温度,这后两种方式虽然使大量的升华速度有一些提高,但其抗干扰的能力相应降低,真空度和制冷能力的突然降低或停电都可能会使制品融化。合理而灵活地掌握第一种方式,仍是目前较常用的方式。


包装印刷品色差关乎重大 两种色差现象你怎能不知! 1个回答.1人已关注
包装印刷品的色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刷工作者,色差的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体现公司产品质量、信誉和操作师傅技能水平的一根量杆,因此,它是每个印刷工作者及其公司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印刷品色差大致分为两种现象,一是指的是:同一批产品的颜色一致,但与样搞的...
显示全部
九尾少女 ,研发员 2022-05-30回答

包装印刷品的色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刷工作者,色差的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体现公司产品质量、信誉和操作师傅技能水平的一根量杆,因此,它是每个印刷工作者及其公司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印刷品色差大致分为两种现象,一是指的是:同一批产品的颜色一致,但与样搞的颜色有色差。二是指的是:同批颜色之中存在色差,有的与样搞一致、但有的与样稿不一致。


  现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第一种现象(同一批产品的颜色一致,但与样搞的颜色有色差)


  1、人为因素:


  与机长的技能水平无关,但与机长的责任心有关,既然同一批产品的颜色能保持一致,说明机长的技能水平还是不低的,但为什么与样稿不一致还敢印下来?首件签样了吗?这完全是机长的责任心问题。(也不排除签样失误,如果是,这又与签样人的责任心有关)。


  2、纸张颜色:


  白度不同的纸张对印刷墨层的颜色显现有不同的影响。因为白度不同等于在油墨中加进不同黑、红、兰或黄,所以在印刷中尽管墨量、色相都没有变化,但实际油墨具有一定的透明性,色彩的效果随着纸张的白度不同而显现出来,造成不同的色差。在开料时,就必须使用同一批号的纸张。因为克重、规格、尺寸虽然相同,但生产的批号日期不同,纸张的白度就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印品的颜色色差。所以必须使用相同白度的纸张作为同一产品的印刷纸。


  3、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


  印刷品的光泽度取决于纸张的光泽度与平滑度。胶印彩色印刷是当光线入射照到纸张表面时,光的反射到人眼的,通过感色细胞接受的光合作用而看到颜色的。如果纸张的光泽度和平滑度较高,我们观察到的颜色基本上是透过墨层反射出的颜色,主色光饱和度高。如果纸张的表面粗糙、光泽度低,就会产生漫反射,就会降低主色光的饱和度,使我们人眼观察印刷品的颜色感觉变淡。相同的墨量用密度计测量密度值。平滑度光泽度高的纸张,密度值高。平滑度光泽度低的纸张,密度值低。


  4、印张表面处理:


  印刷品通过复膜、上光、压光、过油、印光等表面处理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相变化。这些变化其中有的是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是体现在产品表面增加了镜面反射,这对色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复光膜、上UV光油、压光等等,色密度就会增加。复亚膜、上亚光油后印品的色密度降低。化学变化主要是来自复膜胶、上光油、UV油等等。这些材料中含有多种的溶剂,它们都会使印刷墨层的颜色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颜色的变化。因此作为包装胶印的印刷品,在印刷时如果有印后加工的工艺,必须将印后加工的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从而确定印刷时墨层的密度值及Lab值。


  5、干退密度值:


  胶印产品刚印刷后,油墨尚处于湿的状态,这时所测的密度值与印刷品干燥后所测的密度值有所不同。湿时密度值高,干时密度值低,这就是干退密度值现象。这是因为刚印出来的墨层有一定的流平性。表现为表面的镜面反射为主,看上去色彩鲜艳,光泽好。当墨层干燥后,表面有漫反射现象,自然光泽就比刚印刷出来时显得暗淡无光。在平时印刷时为了保证批产品尽可能的减少色差,我们采取用同一湿密度的测试法来进行控制。即第一次印品是湿状态下经客户签字同意马上测得湿密度值及L*a*b*值。以后印该产品时(湿状态),就按第一次测得的密度值及L*a*b*值进行颜色的控制。当然如果用带有偏振镜装置的密度计,它能够消除墨层表面因镜面反射而产生的光。它所测得的湿密度与干密度相对比较接近,也可以对色差减少的控制有所帮助。


  6、印刷压力:


  印刷压力是油墨转移的条件之一,由于印版表面、橡皮布等不可能是平整,纸张表面也是不可避免存在细微的凹凸状或厚薄不均情况。如果印刷压力不足或不均时,墨层就容易出现浓淡不均现象,所以在工艺上要求做到“三平”,即要求印版表面、橡皮布和承印物及包衬表面都达到比较平的条件,才能以较薄的墨层通过均衡的印刷压力作用使印刷品上获得较均匀的墨色。


  当印刷压力不足或不均匀时,包衬体与印版面存有接触不良现象时,则需通过加大输墨量来满足版面着墨视觉效果。但是这样不仅会增大油墨的耗用量,又容易产生印刷的色差和印品粘脏现象,所以做好“三平”(墨辊平,水辊平,滚筒平)采用均匀而又恒定的印刷压力,才能防止由于压力不适当而造成的色差。


  7、看样台的光源:


  胶印的印品在观察颜色时必定要有光源,没有光就看不到色,但是如果光源的特性不一样,那么颜色的差异就会很大。一般我们要求是在自然光的条件下(也就是标准光源)进行观色。如果用普通的电灯泡作为光源观色,那么颜色就会显得发黄,难以准确地鉴别颜色,后印品会产生严重地偏色。另外光的强弱和照射的角度也会对颜色鉴别产生影响。在同一光源下,被照射的样张上反映光的强弱,主要是由样张与光源的距离决定。近者强,远者弱。所以我们平时在工作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注意二点:一是采用标准光源(波长400-700左右),二是注意光源强弱和照射的角度相等。对于颜色要求高的产品,印张的墨色样要放在标准样上面进行对比,这样由于观察角度差小,对颜色的鉴别相对较准。因此工艺实践告诉我们,光源的特性及观察角度的差异将直接影响颜色的准确辨别。


  二、第二种现象(同批颜色之中存在色差,有的与样搞一致、但有的与样稿不一致)


  1、人为因素:


  认为前几张色相准了,在水墨尚未平衡的情况下,就开始一路开,印刷过程中不停的调整水、墨量,边调边开,势必造成同批次印品的颜色存在色差,这与机长的技能水平、经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同属于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同批产品的色差。


  2、润版液:


  胶印是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进行印刷的。这个水指的就是润版液。它的大小直接会影响油墨层的颜色。水大墨层色淡,水小墨层就会色深。水越大油墨的乳化越是严重。乳化的油墨无光泽,色就淡。乳化油墨的印品不仅色差严重,而且还会产生粘脏、不干、印迹不牢等等质量问题。所以在印刷,操作中必须严格的控制印版版面的润湿液大小,做好水墨平衡的工作,要求在不上脏的情况下,水越小越好。


  3、印刷车速:


  印刷中的车速快慢会影响印品的颜色深淡。这是因为车速的快慢会影响水墨的平衡状态。快车印版的水份及慢车印版上的水份量变化不一样。快车印版水份挥发小,慢车印版水份挥发大。由于水份的大小变化导致水墨失衡,必然就会引起油墨的颜色变化。所以平时在印刷时必须注意恒定车速,不能一会开快车。一会开慢车,这样印出来的印品一定会产生色差。同时还必须根据机器的情况,调整到一个稳定车速。例如一些进口胶印机标明车速16000张/小时,国产机车速8000张/小时,这些车速都不是稳定车速。一般来讲,不论是进口机还是国产机,稳定车速是车速的70%为理想,即:进口机在11000张/小时左右,国产机在5600张/小时左右,这样的车速能比较容易控制水墨平衡,减少色差。


  4、墨辊不良:


  胶印印刷工艺,印品能否获得均匀的墨色,胶辊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胶辊有传墨辊,匀墨辊和着墨辊三种,它们对墨色浓淡有很大影响。墨辊的弹性,粘性,圆心度,硬度和表面光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品墨色质量。若出现着墨辊的弹性差,粘性不足,辊体偏心。胶体过硬及胶体老化等情况时,印刷过程中就容易造成着墨不均匀或不稳定,使备印张印刷墨色不一致。所以印刷时要保证胶辊的质量,才能确保每一印刷周期涂布于印版上的油墨基本一致。所以平时的工作中要对胶辊进行清洗,使滞留在胶辊上的纸尘、杂质得以清除,保证油墨的均匀传递。同时也应该调整好墨辊之间及墨辊和印版之间接触压力,否则也会造成传墨不均匀,产生严重的色差。


  5、设备的保养:


  保持机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是提高印刷墨色质量的可靠保证。如果机器不稳定,例如压力不一致,输纸不稳定,印刷中频繁出现空张、多张情况。势必引起印刷的颜色色差。所以平时我们要做好对设备的维护保养,重视机器要害部位的润滑工作,防止磨损的加剧,使设备处于稳定状态。作为胶印工要做好“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形成印刷色差的原因有很多种,控制的方法也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在印刷操作中不断的探索、积累,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业余时间多看些有关印刷理论方面的书籍,有理论去做指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客户对印刷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相信只要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就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浅谈金属纳米油墨的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1个回答.3人已关注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一项影响深远的高新技术。它的出现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如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材料学等等。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1~100nm尺度的物质或结构,其中包括纳米材料的制造与加工技术、特性与应用技术、表征与测量技术等。所谓&ldqu...
显示全部
姑娘你好 ,保健食品技术研发专员 2022-03-01回答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一项影响深远的高新技术。它的出现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如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材料学等等。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1~100nm尺度的物质或结构,其中包括纳米材料的制造与加工技术、特性与应用技术、表征与测量技术等。所谓“纳米”,其实就是一个长度的度量单位,不过这单位非常细小而已。1nm=10-9m,即10亿分之一米。人们研究发现,处于纳米尺度的物质,由于它的小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以及量子效应等原因,它们(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薄膜)在声、光、电、磁和力学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特异性能。例如,普通的金属在常温下大都为固体,就像金、银、铜、铁那样,它们的熔点都很高。而处于纳米状态的金属情况则不然,倘若将金纳米粒子放于手心,我们便可发现,该粒子就会像冰一样融化成为糊状。再者,有些金属纳米粒子,即使在通常的空气中也会因强烈氧化而自燃。

  众所周知,普通油墨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组成物,它具有特定的黏度和优良的印刷适性。其中主要成分是颜料(染料)、高分子黏结剂、溶剂和少量添加剂等组合而成。成墨时,人们将上述各组分按一定比例,放入专用设备中,经充分分散,制得均匀的有一定黏度和触变性的印刷油墨。纳米油墨的组成和制造方法与普通油墨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差别的话,那仅仅是这两种油墨所采用的“颜料”粒子,在粒径方面有很大差异。普通油墨的颜料粒径为微米(μm)级,而纳米油墨的“颜料”粒径是纳米级。两者大小相差约1000倍。有特异性能的纳米“颜料”的引入,会给其油墨制造工艺带来某些环节的适度改变,这一点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纳米油墨和普通油墨虽然都用于产品的印刷,但是,前者主要是侧重于特种功能方面的应用,而后者往往用于单色或彩色印刷物的印刷。
近,纳米油墨虽然刚刚崭露头角,然而,它在电子部件的加工与安装、高档产品的装饰与装潢、医面的除菌与检测以及特种产品的防伪印刷等领域,已初步显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和巨大的吸引力。本文重点阐述的是金属纳米油墨及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技术,另外,对相关理论问题也作了扼要的探讨。

  如上所述,纳米粒子是纳米油墨的核心组分。被用于油墨的纳米粒子从其属性来看,既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既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非金属的;或者是它们的氧化物等。根据油墨应用领域的不同,人们可以自由加以选择。用于纳米油墨的纳米粒子,其粒径以数纳米为宜。需要说明的是,纳米粒子的粒径常常指的是平均值,即使对同一个生产批号的产品来说,每个粒子的粒径很难做到完全一致,而仅仅是大小分布不同的集合体。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纳米粒子都能当做纳米油墨的“颜料”来使用。原因很简单:普通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大、能量高,粒子在群体中十分容易发生“团聚”现象,一旦出现粒子间的团聚,用一般的方法很难将它们分散开来。纳米油墨用的纳米粒子有特殊的要求,即每个粒子都应具备单分散性,这是纳米油墨能否制造成功的技术关键所在。

  1.单分散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典型特性是粒子粒径极其细小,而表面积又非常大,伴随着其粒子表面能的陡增,熔点则大幅度下降。如在常态下,金的熔点为1063℃,然而,当固体的金变为直径2nm的金纳米粒子后,熔点则发生了变化,它已从1063℃下降至临近室温的程度。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也能轻易地将其烧结成金属导体。

  单分散纳米粒子与普通纳米粒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表面已被一层薄薄的特殊包覆剂所包覆,这样,粒子的表面活性和其熔点下降的特性被暂时抑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哪怕在溶剂或树脂溶液中,它也能始终保持均匀分散的特性。换句话说,即该粒子的单分散稳定性十分优秀。这正是纳米油墨制造或储存中所热切企盼的。而普通纳米粒子却完全不同,其表面不存在任何保护膜的保护,而是直接裸露于外界,原来所具有的过大的表面活性和过高的表面能使粒子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粒子与粒子之间就很容易相互团聚在一起。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大体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作为物理法之一的蒸发法是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容器中,将金属加至熔融状态,令汽化后的金属迅速凝固成金属纳米粒子。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产品纯度高,缺点是纳米粒子的连续生产性差。用化学方法生产金属纳米粒子,可分干法和湿法两种,不管是前者或后者,它们各自的产物纯度都不太高,往往夹带有少量的碱或硫化物等杂质。对此,不得不增设复杂的纯化处理工序,以便提纯刚刚生产的金属纳米粒子。化学方法虽然能连续批量生产,但其产品因提纯后的总成本过高。总之,要想获得高纯度的金属纳米粒子,认真比较和慎重选择的工艺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金属纳米油墨的组成及其特性

  如前所述,金属纳米油墨是由金属纳米粒子(单分散粒子)、树脂、溶剂、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均匀分散而成。

  金属纳米粒子是油墨中重要的组分之一,它是使印刷图形具有导电性的惟一源泉。其导电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纳米粒子的金属属性,即金属的固有电阻越小,导电性越好,反之则导电性差。如银、铜、金等的导电性都不错,理论上讲,它们的纳米粒子都能作为纳米油墨原料来应用。然而,在实际配墨应用中并非尽然,因为我们还不得不考虑所用金属的化学活泼性如何。铜等金属化学活泼性相对过大,其粒子,尤其是纳米粒子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失去金属的特性,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尚有一定难度。故铜纳米粒子用于纳米油墨的实际例子至今尚未看到报道。与此相反,金和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也好,故它们的纳米粒子就成为今天金属纳米油墨首先选用的主要原料。

  热固化性树脂作为金属纳米油墨另一个重要组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将单分散金属纳米粒子纳入树脂体系中,成为均一的有一定黏度和印刷适性的树脂组成物;二是给油墨赋予某种黏结功能,以便印墨能牢固地附着在被印基材上。因此,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大小非常关键,不能疏忽。常用的树脂有丙烯酸酯树脂、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等。人们可根据不同印刷基材选择相应化学结构的高分子树脂是很有必要的。溶剂在油墨中的主要作用:一是用于溶解固体树脂,使其成为树脂溶液,以便配墨;二是作稀释剂用,以调节油墨黏度来适应印刷的要求。当树脂被选定以后,采用什么溶剂为宜?这里要看树脂与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如果这两个参数比较接近,说明该溶剂是这一树脂的良溶剂,即溶解性能好。相反则不能选择作为该树脂的溶剂来使用。较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丁酮、双丙酮醇、乙二醇醚及某些高级烷烃等。当今,各国都非常重视环境与人、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溶剂的毒性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为了改善油墨的某些性能、提高油墨的质量,往往还要选用少量的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流平剂、增塑剂和消泡剂等。银纳米油墨和普通导电银墨虽然都用于导电印刷,但由于使用的导电粒子不同,这两种油墨的性能和应用也有明显的区别。

  3.混合银墨(银粉+银纳米粒子)

  普通导电银墨,常常用于薄膜开关和薄膜电路的导电印刷。然而,在面对传输速度更快、性能要求更高的电子产品的印刷时,普通银墨在导电性和可靠性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不能满足这类电子产品对油墨的更高要求,诚然我们可以选择银纳米油墨来完成这项任务,但是,倘若产品并没有超精细印刷要求时,就匆忙选用银纳米油墨来印刷,从经营管理角度看是不恰当的。原因是这意味着选用的原料性能过剩,即人们常说的“大马拉小车”,是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对此,人们开发了一种用少量银纳米粒子改性金属银粉(片状或球形)并制得被称为混合银墨的新产品。该产品非常适合高导电性、高可靠性而又无特殊精细要求的电子产品的印刷加工。表3列出了该墨的组成及其特性。

  在混合银墨中,银的总含量对该墨的导电性有大的影响,实验表明银含量在油墨固体组分中占80%~95%为好。银含量过少,墨的导电性不充分;反之,银量过大也会因其他原因导致该墨的导电性受到损害。当银含量为85%时,该墨体积电阻在10×10-6Ωcm以内,银含量上升至90%时,体积电阻降到小值,即6×10-6Ωcm。在此之后,随着油墨中银量的递增,其体积电阻不但不随之降低,相反则逐渐增大。这里的原因可以这样来解释:当墨中银量的增加达大值后,换句话说,即树脂黏合剂(连接料)的百分含量已达低限度。这时,树脂含量的进一步减少(银含量继续增加),墨膜在干燥后的烧结中,其均一性就会出现问题,即墨膜内部渐渐产生一些细小的裂缝,从而阻碍了电子在墨膜内部顺利通过。 在混合银墨中,银纳米粒子在银的总含量中占多大比例为好,实践表明,它占10%~20%的比例为宜。过少改性效果不明显,过多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配制混合银墨时,除了应考虑银的百分含量外,选用什么类型的树脂结构,其分子量大小如何,以及引用哪些添加剂和混合溶剂等,均会影响该墨的印刷适性(黏度、触变性、附着力以及干燥固化特性等)。

  从数据的对比看,混合银墨的可靠性明显高于普通银墨。如果对印刷图形没有特殊的精细度要求时,对高导电性、高可靠性电子部件的印刷,无疑选择混合银墨是不过的了。还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是,混合银墨因成本相对较低,而导电性和可靠性又获得大的改善(与普通银墨比较),用该墨通过网印方法还可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

  ⑴在耐热的有机基板上网印电子回路;

  ⑵在复合基板上形成BVU;

  ⑶微小电极零部件的印刷黏结;⑷除以上用途外,凡是可以用低温(200~250℃)烧结而得到高导电性、高可靠性电子部件种种用途,都可以采用混合银墨通过网印来实现。

炒料不香 1个回答.4人已关注
正宗麻辣烫配方佐料:川花椒,川胡椒,八角,桂皮,凉姜,香叶,草果,肉扣,白糖,老抽 豆瓣酱,姜,葱 主料:嫩鸡腿,乳鸽(两只,视汤多少而定),猪骨,鸡骨,羊骨,水牛肉,水牛肚 用油:猪油,牛油,菜仔油 制作:放菜籽油适量,油温六成,放白糖炒成流湖状,待油温上升...
显示全部
深海请你沉溺 ,食品检测员 2019-11-17回答
正宗麻辣烫配方佐料:川花椒,川胡椒,八角,桂皮,凉姜,香叶,草果,肉扣,白糖,老抽 豆瓣酱,姜,葱 主料:嫩鸡腿,乳鸽(两只,视汤多少而定),猪骨,鸡骨,羊骨,水牛肉,水牛肚 用油:猪油,牛油,菜仔油 制作:放菜籽油适量,油温六成,放白糖炒成流湖状,待油温上升直到九成,下嫩鸡腿,待颜色成鲜红略重,加高汤,稍煮,放牛油,猪油,鸡骨,羊骨,水牛肉,放川花椒,八角,桂皮,凉姜,肉扣,香叶,草果,少许老抽,慢火轻炖。另起锅,放菜油,炒豆瓣酱出香味,放姜末;待肉烂,汤成色,后三次除异味,汤成 辅料:金针菇,香菜,青笋等(在长沙的配料有很多种,各种荤素都有) 佐味:蒜泥或麻油调和汁 热炒。 麻辣烫配方原料: 豆腐 鱼丸 西兰花 菜花蟹肉 虾仁 木耳 沙拉菜 花椒 葱酱 做法: 1 将上述菜洗净串成串儿 2 做锅加热,倒入一点油,待油热后,放花椒(炸出花椒油),加入白水(或肉汤),再放入葱姜。 3 待水开后,加入辣椒面(我加的是酸辣面调料一包;) 自制“麻辣烫”的制作方法: 买来一包你喜欢的麻辣烫味,先用开水泡4~8分钟,再放入配料包即可食用。它的主料分米线、米粉、粉丝等几种,分别用大米、芋粉、薯淀粉等制成,配料分蔬菜包和调料包。除了“麻辣”口味之外,还有三鲜味、鸡肉味、肥肠味、鱼香味、红烧味等。做法除了普通的泡制之外,还可以凉拌。麻辣烫的底汤配料!!! (zt) 菜油200克(约耗135克),猪油100克,豆瓣酱30克,泡姜片30克,泡辣椒节40克,蒜瓣10瓣,老姜50克,花椒15克,白糖25克,精盐10克,味精5克,胡椒面3克。另加鸡汤或鸭汤500克. 炒锅置火上,下菜油烧热,下泡姜片、泡辣椒节、豆瓣酱末、老姜(拍破)炸几下,滗去余油,下猪油、蒜瓣、花椒等再炸几下,倒入鸡或鸭汤,煮10分钟,下白糖、盐、味精、胡椒面,烧开,打去浮沫,就行了 此汤也可作为火锅的锅底 1》牛华麻辣烫 有人说火锅是个美艳时髦的重庆都市女郎,那我说麻辣烫则是个清秀飘逸的四川乡下姑娘,而且照样泼辣水灵。当重庆人津津乐道于其魅力十足的火锅时,四川人也以自己风味独特的麻辣烫而自豪;当“小天鹅”火锅以其遍布全国的连锁店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时,四川麻辣烫也以其无孔不入的攻势占据了全国市场。 四川麻辣烫以乐山一带为代表,乐山麻辣烫的佼佼者则集中在五通桥区。说起五通桥这个弹丸之地,确是四川鼎鼎有名的“食府”之一,西坝豆腐、麻辣烫和豆腐脑都产于此;而该区的牛华镇,更是有着最佳麻辣烫和豆腐脑之称的“双料食府天堂”。 牛华麻辣烫既能饱肚子更能解馋,可做法并不复杂:其汤汁以鸡汤加入桂皮、陈皮、干辣椒段、胡椒、八角、三奈、汉源花椒、豆腐乳汁、醪糟汁等熬制而成,用砂锅置于文火上,放在环形的桌内,使锅沿略高于桌面。说清麻辣烫的主料可真五花八门,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到枝头挂的、土里生的,应有尽有:鸽肉、鸡翅、脚皮、鸡脯、鸡腿、鸭舌、鸭掌、鹌鹑蛋、牛肉、牛肚、羊肉、对虾、龙虾、鲫鱼、泥鳅、鳝鱼、土豆、红薯、侧耳根、黄瓜、苦瓜、扁豆、蘑菇、香菇、金针菇、面筋、豆皮、粉片、粉丝、海带、木耳、豆芽、豆腐干、油豆腐、苦笋、高笋、莴苣叶(欲称凤尾)、莲藕……除粉片、粉丝和猪血旺是置于竹漏勺中煮熟,豆芽和侧耳根是用细线捆在竹签上外,其余主料或切成片、或剁成块、或撕成丝,穿在细细的竹签上,分门别类地放在小方篓里。顾客可以根据口味自由挑选。不同于成都麻辣烫那样用精盐、辣椒末、花椒末、味精、葱花配成的干碟,也不是一般的红油辣椒碟,牛华麻辣烫的作料碟又堪称一绝:麻辣烫中堪称极品的是鸭舌,牛华人俗称“飞机”,其鲜嫩爽口程度不知比牛肚、鸭掌和泥鳅强上多少倍! 牛华麻辣烫一般分红白签:每只一毛的白签是素菜和较为便宜的荤菜,五毛一只的红签大多是荤菜。花不到100元,连带酒水,就能让五六个人体面地吃个畅快。冬天围着火炉吃的浑身暖烘烘,夏天就着冰啤酒清热败火。麻辣烫小店遍布城乡大街小巷,老少咸宜。 近年来,牛华麻辣烫不仅在四川小吃中奠定了其“蜀酋”地位,而且还走出四川,为全国人民带去了惬意的享受。 2》麻辣烫的制作方法 配料:(根据自己的爱好,原料的种类、多少可增可减) 荤菜:兔腰50克、毛肚50克、鳝鱼50克、猪环喉50克、午餐肉50克、鸭肠30克 素菜:藕片80克、莴笋80克、冬瓜50克、香菌50克、豆腐干50克、白菜80克、花菜50克、青菜头80克 调料: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县豆办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绍酒20克、姜米10克、精盐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鲜汤1500克 制作程序: 1、制卤水。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到6成熟后,下郫县豆办(先朵细)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后立即下鲜汤。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细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盐、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开后打去泡沫即成卤水。 2、制主料。将劳菜洗净、兔腰、鳝鱼、鸭肠切成2厘米长宽的方块;毛肚、猪环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见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净的竹签,将肴穿成约三四十克一串。 3、烫制。卤水锅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将各类菜用串好的竹签烫制,根据不同菜肴的火候烫制成熟。 4、蘸食。烫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装有辣椒面和炒盐的盘内,根据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盐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决定。 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烫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烫使用的主料应是比较容易成熟的。不能采用象鸡翅、鸡爪、鸭掌、牛肉等不容易烫熟的原料。鳝鱼、带鱼一类的菜肴,烫制的时间也应长一些,烫制这类原料时不要摆动过多、过快,掌握好火候,就不会出现不熟的问题了。 3》麻辣烫 按5公斤骨头汤的比例: 1、四川产的《鹃城牌》郫县豆瓣300克(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籽油250克 2、干红辣椒150克(剪成约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 3、白糖3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葱(两寸半节)250克;副食品店出售的150克大料一袋(回香八角山奈等);盐适量(视你购买的豆瓣咸度定,因有些厂家生产的豆瓣过咸);鸡精一大勺 炒料火侯很关键: 1、热锅下油,油熟后将干辣椒和花椒略过油(即关火)捞起待用 2、油锅内下白糖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时(炒的过程中可视情况开一点小火,注意融化了的糖开始浮到油上面来时即可,此时糖泡呈金黄色,若转为暗红色或黑色就炒糊了)立即下姜、葱、蒜及大料煸炒,再下郫县豆瓣腩出香味 3、开大火,将骨头汤到入,加盐(以汤料的咸度投放,略比平常的烧菜味重点即可)和鸡精,汤开后投入过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转小火慢熬10分钟后即可 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每次味道不足时,往汤内加料即可(喜麻辣者还可在烫料中直接投入些未过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注意事项: 1、炒糖时,只能用小火,糖须炒至融化,并向油面上泛泡才行(泡为金黄色,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样汤料是苦的),这样的汤色才会红亮而汤内并无甜味 2、豆瓣必须用《鹃城牌》郫县豆瓣才是正宗的,别的有很多产品不合格或味道不正 3、最好使用菜籽原油(即非精炼油),做出来的底料色香味均比色拉油等精炼油效果好些 一般麻辣烫或鱼锅汤料不须用牛油,如改做火锅底料可换做牛油200克和100克菜籽油同炒(菜油烧熟后再下牛油,其余过程不变)。 4》麻辣烫 其实正宗的成都麻辣烫要很多种料炒,当初妈妈做的时候还拜托人开了张清单,我瞟了眼,可能有十多二十种吧。把料选好磨粉,用植物油加卤油(就是煮四川的卤菜的汤,因卤菜都是肉食,煮了之后汤上面漂的油就是卤油,很香的 )炒,有的还要加牛油。然后加高汤和一些配料烧开就可以涮了。 我现在也在外地吃不成正宗的麻辣烫,给你讲一种我自创的吧,我自己觉得还是满过隐的。 因为自己做料不可能齐全就做鸡火锅 备料: 鸡、陴县豆瓣(多少根据个人喜好)、干辣椒(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花椒(多少根据个人喜好,我是觉的多才过瘾)、胡椒、大料少量、茴香少量、姜、葱、香菜、盐、鸡精、油、各种要涮的菜。 做法: 1、鸡剁块,下锅(不需加油)炒干水分 2、锅里烧油(可多点),油开后放豆瓣、辣椒、花椒、姜,炒一下,倒入鸡块、辣椒炒,加盐 3、炒香后加入水煮,放入胡椒、大料、茴香、葱、鸡精,开后即可涮啦! 4、碟子:香菜切细末,加鸡精,根据个人口味加盐,喜欢辣就要汤锅上漂的油,不喜辣就要锅里的汤,拌好,就开动啦! 5》麻竦烫锅底 配方: 菜籽油半斤、猪油半斤、牛油半斤、花椒2两、干辣椒4两、郫县豆瓣1袋、冰糖2两、生姜半斤、大蒜半斤、草果5个、小茴少许、丁香25颗、桂皮5小块、鸡精一两 方法: 三油混合--加冰糖小火炒化--加郫县豆瓣小火炒香(至少半小时),不能使糖炭化,要不然会发苦--把剩余(中药除外)一起炒,待生姜大蒜出味后--分5锅--加水(最好是骨头汤)--平分加入中药熬半小时即可----5锅底料--平均8元钱。
印后加工中EB光油和UV光油的区别 1个回答.4人已关注
  印刷品上光是印后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油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美观和性能。在经历了苯溶性光油、醇溶性光油、水性光油、UV光油后,EB(Electron Beam Curing)光油能否取代UV光油成为印后光油中的主品?EB光油和UV光油相比...
显示全部
开心的笨小孩凭栏 ,食品研发人员 2022-03-16回答

  印刷品上光是印后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油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美观和性能。在经历了苯溶性光油、醇溶性光油、水性光油、UV光油后,EB(Electron Beam Curing)光油能否取代UV光油成为印后光油中的主品?EB光油和UV光油相比,到底有什么优点?EB光油能为印刷行业带来什么有利之处?

  目前常用光油的性能探讨
 
  目前在印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光油主要有溶剂型光油、水性光油和UV光油三种,它们在性能上各有千秋。

  溶剂型光油的主要缺点是:气味大,干燥速度慢,不耐磨,容易擦花,不环保,属于被淘汰的产品。

  水油不含溶剂,环保,性能上无明显的缺点,是一个综合性能优良的产品,存在的少许不足是耐磨性和抗划伤性无法令人满意,同时,光泽和抗粘花性的欠缺也很伤脑筋,光泽高的产品抗粘花性差,不适合铜版纸上双面印刷,抗粘花好的产品光泽又不理想。

  UV油由于具备高光泽和良好耐磨性、抗擦花性,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的气味问题、黄变问题始终无法被很好解决。近年来,为节省成本,印刷厂普遍采用含填料高、脆性大的纸张,因此UV油的防爆线性又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丝印UV光油的柔韧性、附着力和抗粘花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水油价廉物美,综合性能适中,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产品,基于其干燥原理的局限性,性能上再想有很大提升已不可能。UV油优点和缺点分明,如何扬长避短或改良欠缺,值得进一步探讨。

  UV光油性能分析

  UV油主要由引发剂、活性单体、低聚物及助剂组成,低聚物通常有两种以上配合使用,是决定UV油终物理性能的主要组份,活性单体主要提供使低聚物交联和降低光油黏度的作用,助剂提供光油的流平性、消泡性、表面滑爽性等性能,类似于饭菜中的盐、味精等,引发剂接收紫外光,产生自由基,引发低聚物和单体反应,并固化成膜,作用非常关键。

  由于引发剂对紫外线敏感,所以施工后光油皮膜在日后的存放过程中,会继续吸收紫外线,颜色变黄。同时,引发剂反应不完全,残留的部分会使UV油气味偏大,再者由于引发效率有限,单体和低聚物反应也不完全,残留的部分会导致粘花和使人体过敏,会导致光油的抗擦花性和抗爆线性略有欠缺。针对UV光油存在的这些先天不足的性能,EB光油应运而生,EB光油中去处了引发剂,使光油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以下就二者的区别略做分析。

  EB光油和UV光油的性能区别

   干燥(固化)原理和设备的区别

  UV光油是依靠光油中的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和低聚物反应并固化的。一台国产实验室固化设备2万RMB即可,国产的生产设备约20-30万RMB。

  EB光油是在电子束的猛烈轰击下,单体和低聚物上的双键被强制打开,产生自由基并完成聚合。一台进口的实验室EB固化设备约需10-20万美圆,而生产设备则在50-80万美圆之间。

  目前EB固化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外公司手中,由于该类设备批量生产小,所以价格偏高,相信该技术如果被普遍利用后,合理的价格应在30-50万美圆之间,如果该设备的制造技术被台湾或国内同行掌握,相信价格会更低。

   气味的区别

  UV油和EB油均不含溶剂,所以施工中的气味问题不存在。所谓气味主要是指印刷品表面残留的气味。UV油残留的气味来源有两个,一是残留的引发剂和活性单体,二是引发剂反应后生成的其它小分子物质。对UV油的引发剂进行改良,并提高反应程度,气味会有改观,但不能完全清除。

  EB光油中没有引发剂,反应程度超过98%,所以不会像UV油一样会有残留气味的问题。

   耐黄变性的区别

  我们知道,上过UV油的纸张长时间放置后,会逐渐变黄,主要原因是残留的引发剂和引发剂生成物吸收紫外线导致,使用昂贵的引发剂或在UV油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会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做到不黄变。EB光油不使用引发剂,所以不会有该问题存在。

   油墨变色的问题

  UV灯在产生紫外线的同时,也会产生红外线,使上过光油的纸张表面温度较高,由于要保证生产效率,所以纸张来不及降温便被堆放在一起,内层部分的纸张会在30-60℃的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这时候一些耐热性差的油墨便会变色。除温度的影响外,UV油中的引发剂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依然会保持一定的活性,可能会和油墨中的一些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这也是UV油导致油墨变色的原因之一。对UV灯、反光罩、冷却系统进行改良,油墨变色问题会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EB光油在固化过程中,固化设备在产生电子束的过程中不产生红外线,温度问题被很好的解决,所以电子束固化是真正的冷能源,对一些热敏性的基材会更适合。

   固化程度的比较

  为了理解UV油和UV油的固化程度,在此引入了凝胶率的概念,其测定方法为:将光油制成厚度为100μm的涂膜,记录下固化后的涂膜质量W0,用丙酮萃取48小时,在50 ℃下真空干燥8小时,记下萃取后的质量Wg。然后按下式计算: 凝胶率 = Wg / W0×

  凝胶率越高,固化程度越高,下图是典型EB光油和UV光油固化程度的比较。

  UV油无论如何提高能量,固化程度也只有75%左右,UV油正常的施工能量是50-100mJ/cm2,也就是说目前我们使用的UV油,在印刷品表面会有25-30%的小分子物质残留,这些小分子物质,一方面使产品的物理性能下降,一方面在安全性上存在严重隐患,如有可能导致人体等。

  EB光油的固化能量在达到40kGy(电子束能量的表示单位),固化程度便可达到98%以上,物理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解决。

   抗擦花性、耐磨性和防爆线的区别

  抗擦花性:由于EB光油的固化程度远高于UV光油,再加上UV固化过程中,氧气阻聚的原因,UV油表面的固化程度比内部更低,所以,在相同涂膜硬度的条件下,UV光油的抗擦花性远不如EB光油。当然,提高UV光油的硬度、添加耐磨填料和助剂等,可以提高UV油的抗擦花性,但这样又会带来UV油防爆线性的牺牲。

  耐磨性:我们知道,耐磨性和涂膜的柔韧性有关,韧性越大,涂膜越耐磨,如汽车轮胎(SBS橡胶材质)和运动鞋底(PU聚胺脂材质)等,由于UV光油固化的不充分性,无法获得柔韧性良好的涂膜,因此,UV光油的耐磨性是无法和EB光油相比的。

  防爆线性:曾经测试过,将UV油配方中的引发剂去掉,改变成EB光油,发现EB光油的抗爆线性不如UV油,如以此为结论,便会大错特错。因为EB光油的固化程度高过UV油近30%,固化程度越高,产品的硬度越大,越容易被折断,抗爆线性就会变差。

  若要真实比较二者的防爆线性,则要调整二者的配方,使它们的硬度或抗擦花性相同,这时候会发现,EB光油的防爆线性会更好。

   抗粘花性的区别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UV油不存在粘花的情况,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要求UV油有很好的防爆线性,这时会尽量减少UV油的交联密度,使UV油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在纸张弯曲的情况下不至于断裂。但由于UV油固化的不完全性,可能会带来UV油粘花的风险。

  另,在丝网UV油中,为获得良好的柔软性和对薄膜的附着力,会在光油中填加热塑性树脂,如聚丙烯酸异丁酯等,这些树脂不仅自己不参与固化,反而会阻隔其它单体和树脂的固化,这类UV油固化更不充分,粘花的可能性更大。

  在EB光油中,由于电子束的猛烈轰击,能够反应的单体和树脂会充分反应掉,粘花的可能性很小。

   耐溶剂性的区别

  个别情况,光油会有耐溶剂性的要求,如在彩盒上面开天窗贴PVC或PET胶片,由于彩盒胶中含有少量溶剂,如果UV油的耐溶剂性很差,就有可能导致UV油和胶片粘在一起。另外,贴膜家私表面涂层,对耐溶剂性也有要求。

  耐溶剂性的测定方法为:以棉布蘸MEK(甲乙酮),往返为一次,擦破涂膜为止。下图3是EB光油和UV光油耐溶剂性的区别,涂层厚度为4微米。

  在相同厚度条件下,EB光油的耐溶剂性是UV光油的4倍以上,随着涂层的加厚,EB光油的耐溶剂性会更明显。

   EB光油是否和UV油一样需要打底

  首先,我们需了解为什么UV油需要打底,在UV油中,活性单体的分子量很小(300左右),低聚物的分子量也非常有限(约在 500-1000之内),和溶剂型光油中的树脂(2万)及水油中的树脂(5000-10万)相比,分子量相差巨大,在UV油涂布到卡纸上时,单体和低聚物会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失去表面上光的作用。为保证UV油不向纸张内部渗透,全部停留在纸张表面,需要用高分子量的产品,如水油打底,同时为保证底油和UV油有良好的附着力,底油也需要特别设计和配套。

  EB光油和UV光油在配方选材上非常相近,因此EB光油也是需要打底油,但由于EB光油固化的充分性,在EB光油中可以使用更高分子量的树脂,对设计不需要打底的EB光油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成本上的区别

  相信每个人都会问及这个问题,对于气味要求不敏感的外包装材料上使用的UV油,由于没有使用昂贵的紫外光引发剂,此类UV油和EB油相比,光油价格相当。但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礼品包装、医药、烟酒食品等外包装上使用的UV油,UV光油价格会高于EB光油,但由于EB光油施工过程中需要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总体成本二者可能相当,由于没有工业生产数据,目前还不能给出准确答案。

  EB光油的优点总结

  高效:单组帘式EB固化设备的固化速度已可达到900米/每分钟(计算值),高过3只UV灯管串联的UV固化设备(约200米/分钟),同时也高于目前的印刷速度(726米/分钟,计算值,德国曼罗兰75型印刷机,7.5万张对开),因此EB光油是目前干燥速度的光油,不会成为提升印刷效率的障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EB光油的固化程度远高于UV光油,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擦花性、耐溶剂性、耐黄变性和良好的气味,这些性能是UV油、水油等光油所无法达到的。

  安全性和环保性:用EB光油施工后的印刷品表面,没有残留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样是UV油所无法达到的,可以安全地使用在食品包装、烟酒包装、药物包装或和人体接触的物品包装上。

  结论

  EB光油 较UV涂料在性能上存在明显优势,在加工高档产品或某些特殊要求产品时,如食品包装/烟酒包装/和人体接触的物品包装等,EB光油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干燥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各种干燥技术脱去食品中的水分,减低其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
2k问题
2k回答
21关注者
冷冻是一个降低食品温度使部分水结晶化形成冰的过程,常应用于食品保鲜、果汁冷冻浓缩、冷冻干燥以及为切片或碎化而使肉硬化的加...
4k问题
4k回答
21关注者
混合技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分的物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各组分的粒子均匀分布的技术。
1k问题
1k回答
12关注者
包装技术是研究包装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机理、原理、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总称。
1w问题
1w回答
9关注者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