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气相色谱分册上查阅外,许多文献上也有(特别是外文)。但一般是知道某一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后来校验定性,如果是一个未知物,用保留指数来判断,就很难了,另外许多化合物的保留指数相同,这就增加了难度。起码要知道可能是哪类物质。
-
不过GC-2010和GC-2014C都是橡胶o型圈 ,这也是和14c的差别
-
岛津QP2010
-
1.分流比是否太大;2.进样量是否太少;3.是否有漏气的地方;
-
原文由 砂锅粥(czcht) 发表:文献有没有说228那条受什么干扰?如果干扰物在你的样品中不存在或者干扰程度非常小,那么选228也是没有问题的。228那条受Cd的干扰,Cd约有9个ppm
-
net line is bad.i suggest change it.ple try it.good luck
-
这个基本上不现实,一般都要去到50几万。
-
有助于提高样品的分离度
-
清洗后泡酸过夜,然后自来水冲洗最后纯水清洗晾干,可以做个空白比照上机测试下
-
怀疑过仪器漏了空气进去,但是想不到在哪个环节漏气
-
按照GBZ/T160.59-2004的要求做的,仪器是安捷伦6890N,选择柱温80℃,汽化室130℃,检测器150℃,流速1.5,进样0.1ml,样品中各组分分离效果很好,峰形也可以,就是高浓度点峰面积重复性不好,相邻两个高浓度点的梯度不明显造成整体线性很差;顶空进样对进样针有严格要求吗?求高手指点。
-
哪家的仪器?
-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响应的机理都不同,而不是载气的本底信号也就是说信号值到底是和浓度有关还是和质量有关的问题
-
好像是兰州物化所
-
其实从lucky-long"原子吸收氢化物与原子荧光差不多"我就觉得有些问题,既然原理相同肯定也会存在如原子吸收氢化物发生器存在的液相干扰.据我所知,一些金属离子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氢化物的形成(吸附),而Se对Hg的影响还有遗留性,不知道用于原子荧光的氢化物发生器有什么好方法来避免这些干扰.
-
按照光谱检定规则:1.A级 B级仪器短程稳定性RSD/% 2.0 4.0仪器长期稳定性RSD/% 4.0 8.0性能低于B级的,不能用于公证数据测试。2. 一般验收时的两个稳定性要求:短期稳定性:repeat n=10 RSD 0.5%长期稳定性:repeat/10min,n=24 RSD 2%
-
按照职业卫生标准 是把前后管分开解吸 前管未超出穿透容量 后管不用解吸 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判断样品是否超出或者未超出? 还请前辈指教 或者有更好方法也可
-
进样垫漏不漏气
-
常年手动进样的土老冒鹿过
-
请问是工作站和色谱无法连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