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有个渐进过程,如果只是不合格,罚钱,如果发现蓄意或者故意造假掺假,重大严打。
-
活性炭可以,但是对极性物质吸附较严重。
-
不是,零高抬偶乐
-
乙酰丙酮检出限达不到要求
-
可以用快速仪器对比那个好用
-
固相萃取的概念很宽泛,玻璃填充柱(填充硅胶或者无水硫酸钠)也是其中一种,固相萃取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微萃取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主要靠各种fiber吸附样品,建立一个平衡,然后直接进气相或者液相,fiber都是产品,有个类似自动进样器的东西,把fiber接上去,不用的时候可以缩回去,fiber使用成本很高.你可以查一些相关资料.
-
皂化值是表征其酸、醇比例
-
相比较反射式测定仪及分光光度计哪种仪器便宜些呢?
-
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记录等
-
你用的是哪的试剂盒
-
加标量为5 μg/kg,用的是环境标准样品(单标)混合。加一定量于土中,放置一会儿,再浸泡。? 旋转蒸发到1ml左右,水裕温度为40度。再用正己烷洗出来(超声),然后再氮吹至1ml左右,定容至2ml 。用的容器是5ml的具塞小量筒。
-
测折光吧确实有关联!
-
COD的消解管质量不过关,消解到一半时间的时候就发生爆炸,浓酸和重铬酸钾消解液到处飞溅,消解仪的盖子炸飞,整个通风厨变了样。
-
老酸奶?没听说过,又一个概念炒作。
-
用微波消解试试
-
区别大了.我以前分析ECD检测器有鬼峰,经常会有飘移,后来改用用重蒸了的分析纯,鬼峰还会有,飘移就好多了,现在用色谱纯连溶剂峰也很小
-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何首乌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苯-乙醇(2:1)三氯甲烷-甲醇(7:3) 为展开剂,展至约3.5cm,取出,晾干,再以以苯-乙醇(4:1)三氯甲烷-甲醇(20:1) 为展开剂,展至约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荧光斑点。
-
如果是用于原子吸收的标液,可以用稀盐酸浸泡后,把表面的氧化层去除,最后用水清洗干净,用乙醇洗后,烘干,再称量。
-
那检测的项目可多了,有好几百个呢,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多数采用国标,行标
-
问问厂家最容易了解问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