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是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人为的使用药物。
-
定性比单柱会更准一些,但比ms还是要差。
-
湿法消解样品用高氯酸,烧干炸裂烧杯!幸好没伤到人!
-
用CARB/NH2或者CARB/PSA效果非常好,如果用GC/MS测定农药,我认为必须用上述柱子进化,他们脱色素、脂肪效果特好。
-
原文由 zz_z(zz_z) 发表:我这也有同样的问题,做标准系列时很正常,但是测量样品时峰就不好哪,应该是干扰的问题
-
是不是执行 GB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
-
微波消解仪 还有 湿法电加热 都可以啊
-
可以看脂肪测定仪行不行
-
用了TXR柱还用粉吗?
-
生产日期都可以提前标好,何况包装日期,什么日期都没用,还是得靠企业自身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
一般采用概率模拟法(Probabilistic Modelling)完成农药残留暴露评估。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布进行模拟,然后将农药残留分布与膳食摄入量分布进行整合,得到农药膳食摄入量的分布曲线。最为常用的概率模拟法就是蒙特卡洛模型...
显示全部
一般采用概率模拟法(Probabilistic Modelling)完成农药残留暴露评估。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布进行模拟,然后将农药残留分布与膳食摄入量分布进行整合,得到农药膳食摄入量的分布曲线。最为常用的概率模拟法就是蒙特卡洛模型(Monte Carlo models)。应用Monte Carlo分布计算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量的一般计算逻辑是:①从食品1的残留分布中随机选择一个残留数据与个体1在第1天中消耗食品1的量相乘;②按照第1步的逻辑计算个体1在第1天通过摄入食品2 和食品3而摄入的农药残留量。在食品2和食品3中的残留量是从其相应的残留分布中随机选择的。③计算个体1在第1天的总农药膳食摄入量,即把上述各食品的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量相加。④用个体1第1天的数据,重复第1到第3步(第1到第3部为1个迭代)N 次 (一般迭代1000次)。⑤将N次估算的农药膳食摄入量按照其出现的频率进行储存。⑥重复1到5的步骤,计算个体1在第2到N天的农药膳食摄入情况。⑦重复1到6的步骤,计算其他个体的农药膳食摄入情况。⑧通过N次迭代(一般至少10000次),获得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量的分布曲线。利用所有个体在各天的接触量的频率分布来进行涵盖百分率数值估算,不同的涵盖百分率对应的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量有明显的差别。由以上计算逻辑可知,用概率模拟法计算膳食摄入量需要个体膳食摄入的调查数据及农药在各食品中的残留数据。
-
有个证肯定是好事,先不管有没有用,留着都会有用的上的
-
很多国标都是GC,但是感觉还是LC比较好点
-
你好!你在前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分取液体,所以最后定容到5mL时的标准品质量就是添加的标准品的质量,除以定容体积就是最后的浓度了。
-
目前的标准有EPA、FAO、AOAC、CAC、日本的标准等等,太多了!
-
地方实施标准管理办法,不要另搞标准,地方标准是高还是低国标呢?
-
同类物质很多种配在一起很方便的,在一个检测器上有响应,比较省时间,不同类的物质如果没有相互作用,配置溶剂的溶解性没有太大差异,配成混标是可以的,但如果不能在一次分析中分离出所有组份配混标就没有必要了。主要是为分析的方便。
-
如果用的主要是水溶性的农药,那淋水有点用,如果是脂溶性的用处可能不大.
-
我们一般是把各种废液收集起来,集中有几桶(塑料桶)后送环保局处理。
-
的确,浓度高的话,读数带来的误差就会加大,如果结果要求不是很精确的话可以,否则还是选用低浓度的标准溶液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