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型葡萄酒并不是完全不含糖分,因此干型葡萄酒尝起来带甜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当然,有时候干型葡萄酒的口感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1、果香
在喝葡萄酒之前,我们都习惯先去闻酒的香气,有时候酒的香气也会影响我们对葡萄酒干甜型的判断。当你闻到干型葡萄酒中带有浓郁的甜味果香时,你可能下意识地会以为这是一款甜葡萄酒。例如,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 Nouveau)就是一种干型葡萄酒,不过你很容易从酒中闻到甜甜的樱桃、覆盆子甚至泡泡糖的香气。
2、酒精及其衍生物
在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会生成酒精、甘油、丁二醇和甘二醇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甜味。因此如果一款干型葡萄酒中的酒精或甘油含量略高,也有可能尝起来带甜味。
3、味觉
有的人可能天生对甜度比较敏感,即使只有轻微的甜味他也可以轻易分辨出来。当然,还有的情况是某些干型葡萄酒本身酸度较高,所以含有比普通干型葡萄酒更高的糖分来与酸度进行平衡。
当然,也有的时候一些干型葡萄酒尝起来会特别干涩。其实这和剩余糖分的关系反而没那么大,而是受到单宁这种物质的影响。
-
1、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 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温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通风不良...
显示全部
1、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
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温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通风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大于0.1%),子实体发育的代谢热不能迅速排除,从而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育,造成部分幼菇死亡。如再遇高温,死菇就更为严重。
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时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通风。
3、营养不足。
(1)培养料中草料多而粪料少,致使氮源不足,碳氮比失去平衡,造成营养不足而死菇。
(2)薄料广种,培养料厚度不足10厘米,在出菇后期会因营养不足而造成死菇。
(3)培养料堆制过熟或不足。堆制时间过长、温度过高(70摄氏度以上)消耗养分;堆制时间不足、料温未达到60摄氏度,培养料得不到充分分解转化,均可造成营养不足而死菇。
在配制培养料时,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准备,使碳氮比达到28~30:1,并认真做好培养料的堆制。
4、喷水不当。覆土层没有及时补水;出菇水或保菇水喷施过量;高温喷水过多,菇棚湿度达95%以上,氧气不足,均可使菇蕾死亡。
出菇阶段,白色子实体米粒大小时,喷水一定要轻,量要少,雾滴要细,严防渗入料内。当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稍微加大喷水量和喷水次数。每次喷水后应立即进行室内风循环,避免喷施关门水。
5、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第一、二潮菇出菇过密,在采菇时由于震动或机械损伤,会使部分小菇死亡。出菇前若菌丝生长太快,易形成高位菇,在土表形成过密的子实体,由于营养不良和喷水的冲击,也会使部分小菇死亡。
覆土后应调控温度,保持土层适宜湿度,促进菌丝向覆土层生长,并使其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子实体形成部位在粗土层与细土层之间,防止过低或过高。
6、菌丝老化。菌种繁殖代数过多或菌种制作温度过高、保存不当和保存时间过长,均可造成菌丝退化衰老,生活力下降,菌丝体内养分积累不足而导致菇蕾萎缩死亡。
应选择优质菌种,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条件,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及时淘汰被
污染的菌种,严防高温培养,菌种不宜长时间保存。
7、酸碱度不适。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0~8.0。在出菇期间,覆土层和施用水的PH值在5.0以下、9.0以上都会造成菇蕾死亡。
培制培养料和覆土应按要求进行,喷射时应先测试培养料和覆土的酸碱度,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喷水的酸碱度,防止过高或过低。
8、病虫为害。常见病害有锈斑病、干腐病,虫害有红蜘蛛、粪蝇等,在生产上要区别对待因病虫害而引起的死菇现象。防止病虫害过量施用农药也会造成死菇。
在管理上坚持“以防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彻底清除菇棚存在的病源和虫源,防止病虫随培养料带进菇床,消灭覆土内的病原菌及线虫等,创造适宜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害发生。病虫害发生后要及时清除病菇、死菇,并采取药物进行防止,以防扩大蔓延。
-
1 栽培环境条件 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为3-3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3-28摄氏度。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菌丝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摄氏度,最适温度为18-24摄氏度,温度较高或较低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据试验,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时出...
显示全部
1 栽培环境条件
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为3-3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3-28摄氏度。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菌丝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摄氏度,最适温度为18-24摄氏度,温度较高或较低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据试验,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时出菇最好,从现蕾至成熟约10 d.茶薪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过分明亮的散射光对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茶薪菇为好氧菌,对CO2十分敏感。通风不良,CO2含量过高,菌柄细长,菌盖发育受阻,易开伞或致畸形。菌丝体可在pH值4-7范围内生长,以pH值4.5-5.5生长最好,pH值低于4或高于7时菌丝均会生长不良。
2 栽前准备
茶薪菇有室内层架立袋出菇、脱袋覆土出菇、菌墙式袋栽法等栽培模式。春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4-5月出菇;秋栽于8月底和9月初制袋接种,10-11月出菇。茶薪菇袋栽通常在室(棚)内出菇。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水源、周围无污染的场所建造简易菇房,结构以砖瓦结构为最好。在菇房或菇棚内可设置床架。丰县通用的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40%、棉籽壳30%、麦麸16%、玉米粉8%、菜籽饼粉4%、石膏1%、白糖0.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
3 菌袋制作
按常规称量配料,调含水量60%左右,料水比约1.0∶1.2,灭菌前pH值7左右。待水分渗透均匀后及时装袋。卧袋栽培通常采用规格为15.00 cm×55.00 cm×0.04 c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袋装料,每袋装干料700 g.高温灭菌的具体操作为:开气阀加热,待压力上升到0.8-1.1 kg/cm2、排出的气体达107摄氏度时,控制2-3 h,保证锅内的热量有足够时间穿透料袋,袋内外的温度一致后再加温,使压力上升到1.5-1.7 kg/cm2、保持105-120 min.开始升火时,烧大火猛攻,要求点火后2 h袋内中心温度达97-100摄氏度,然后保持15-18 h[1-2].中途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摄氏度。培养好的原种和栽培种,菌丝粗壮浓白,待料温冷却到28摄氏度时在菌袋两端接种。也可在灭菌后,将打孔、接种同步进行。接种后用透明胶带贴封接种孔。每瓶菌种可接种25袋。
4 发菌管理
接种后前3 d,室温调节到25-27摄氏度,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到料深的1/2时,其生长开始变慢,此时松动袋口扎口绳,或在菌丝生长前方的1.0-1.5 cm内穿刺1-2行微孔增氧。发菌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0%左右。且不可有过分明亮的光照,门窗要遮光。
5 催蕾管理
室外菇棚排袋方法如下:将场地整理成宽30 cm、高15 cm的畦床,床上铺1层砂土,再铺2层薄膜,将菌袋两端袋口割开堆放到畦床上。菌袋堆放的方向,应与菇棚的门窗方向一致。割袋与排袋同时进行。菌袋开口前,用34%石炭酸液或溴氰菊酯(敌杀死)3000倍液、乐果2000倍液对菌袋消毒和场地灭虫处理。用锋利小刀沿扎口绳将袋口薄膜割掉[3].割袋之后,随着菌丝体褐化时间的延长和颜色的加深,袋口周围表面会形成1层棕褐色的菌皮。转色正常的菌皮呈棕褐色和锈褐色,具光泽,出菇正常。结合菌袋转色,连续3-7 d拉大温差,使昼夜温差达8-10摄氏度,直到出现许多白色粒状物,并分化成菇蕾。
6 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菇棚温度保持在15-26摄氏度,以20-24摄氏度最好。原基形成后,要增加喷水次数,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前期主要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中后期可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子实体生长期间呼吸作用旺盛,在出菇期间,要加大菇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4].出菇时光照度保持在500-1 000 lx,在生长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菌袋,也不可使菇棚的光源紊乱。茶薪菇可连采3-4潮菇。每采完1潮菇,将袋用塑料(10915, 15.00, 0.14%)薄膜盖好,停水7-10 d,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75%,采菇处创面愈合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催蕾。
-
微生物肥料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如根瘤菌、固氮菌剂、磷细菌剂、复合菌剂、抗生菌剂等。它的性质与其他肥料不同,本身并不含有营养元素。主要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刺激植物的生长,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壤中...
显示全部
微生物肥料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如根瘤菌、固氮菌剂、磷细菌剂、复合菌剂、抗生菌剂等。它的性质与其他肥料不同,本身并不含有营养元素。主要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刺激植物的生长,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壤中的活动,以充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效果。可见,微生物肥料本身是一种辅助肥料,它不能代替其它肥料。
施用这种肥料可更好地发挥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如根瘤菌和固氮菌,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磷钾细菌能将土壤中作物难以利用的,或利用率低的有机、无机磷化合物或矿物态的钾化合物,转变为作物可以利用的磷、钾养分,从而改善作物的磷、钾营养条件。
微生物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其肥效的高低取决于土壤条件是否有益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通常情况下,为了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调整作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施用微生物肥料必须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此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充分发挥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
微生物肥料可做基肥,更适宜作种肥。作基肥时应与优质有机肥混合均匀,开沟施或穴施。作种肥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可在拌种时将微生物肥料加一定比例的清水,调成糊状,将种子拌入。二是可将肥料喷在种子上,但一定要喷拌均匀。此外,微生物肥料也可用于沾秧根移栽。
使用时应注意:
(1)微生物肥料不要直接与碳铵、石灰氮、过磷酸钙和农药等混合使用,以免杀伤有益菌。
(2)微生物肥料最好用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
-
做微生物的话一般都要的,传递窗上方装一紫外灭菌灯,可以对传递的器物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
确保硬件安装是否正确,最近是否修改过仪器配置,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仪器面板检查一下检测器的信号值输出是否正常?
-
储备液、中间液高浓度的按27404存放即可,工作液的现配现用。
-
氢气有问题,检查氢气发生器的压力或流量是否正常,氢气发生器的纯水是否还有?
-
阀进样一般是有定量环的,所以进的气体是不变的。。。进样时候,一瞬间流量大了,仪器还没来的及调整,就等于柱流量也大了,进到柱子里的物质就多,所以峰面积自然会增大。。。
-
看什么天平,万分天平,气流会有影响!
-
固态小曲酒?水分一般在60%左右。半固态、液态按工艺操作就行,讨论水分没有意义。
-
流动相没有啦
-
如果按照标准里面标注的6种方式,是不可以。不可以缩小点吗
-
1、可以 2、不显示乙方的话 责任将由甲方和丙方承担,丙方不傻的话会同意。丙方就是委托方了。
-
示差要控制好温度
-
你们测什么元素,可以自己买单标回来配,这个很容易的,也是做分析的一门必修课。
-
还有用什么容器装研磨
-
可能弗洛里硅土吸附能力更强
-
配制个大概,98%就当100%好了,一份水,三份98%的酒精 ,你可以略微多加点酒精就更接近75%了
-
D-甘露糖醇吧,这是食品添加剂,允许添加到糖葫芦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