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数的互联网使用者来说,这一类"普及知识"的消息、帖子、日志会时不时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在QQ、MSN在线聊天群、facebook等社交网站,网络论坛、个人博客,这些信息在鼠标点击之下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虽然这些网络信息大多以“好心提醒人们”为面目,内容上也煞有其事,使人们感觉它的可信性很高,但事实上很多都是无稽之谈、伪科学谣言和夸大扭曲的事实。以下就是几个经典的例子:
原文: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一夜之间,就奔赴黄泉,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而死亡。那砒霜从何而来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
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个小时,暴毙之谜便揭晓。教授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大家莫名其妙。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也会服食「维他命C 」,这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了大量的虾,虾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在家了都没有事,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他命C 」,问题就出在这里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 (即砷酸酐,亦称五氧化砷,其化学式为(As05),转变为有毒的三钾砷 (即亚砷酸酐 ),又称为三氧化二砷,其化学式为(As203),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砒霜有原浆毒作用,能,抑制巯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 C 」期间,应当忌食虾类。看完后;请不要吝啬,转寄给的同学和亲友,现在很多饮料里都有维他命C虾+维C=还有一些,你知道么?
辟谣:
这是一篇流传了很久的帖子,文中还列举了很多其它“会致人死亡”的食物搭配。文章看似有条有理,很多人对五价砷和维生素C反应生成砒霜也早有耳闻,这样的内容令很多人毛骨耸然、铭记在心,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错误百出,不足为信。
首先五价砷的化学式就是错的,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砷通常是五价,五价砷应该是五氧化二砷(As205)而不是五氧化砷(AsO5),这还只是整个谎言的冰山一角。查看五氧化二砷的资料可以发现,它同砷和砷的其他化合物一样,都有毒性,只不过毒性不及三氧化二砷(砒霜)。既然五氧化二砷即使不加维生素C本身也有毒,那么虾、蟹等海鲜为什么还可以食用呢?原来,“虾中都含有大量五氧化二砷”也是作者杜撰的,只有生活在严重污染海域的虾蟹体内才会含有极少量五价砷,正常虾体内是不含有的。目前海鲜体内砷含量的国家标准是0.1毫克每公斤,而砒霜的致死量是500毫克至1000毫克,五氧化二砷的致死量还要更大,而五氧化二砷与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也不是那样容易,反应要在摄氏200度左右较为合适(人体内只有37度),需要较高浓度的酸(人内盐酸浓度只有0.5%)。如果想通过虾和维生素C一起吃,利用其中原有的五氧化二砷和生成的砒霜毒死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坏的情况:一个人吃了砷含量超标几十倍的虾十斤,再吃上十片维生素C,砷被人体以比例吸收,后的结果也只可能是一类的轻微,七窍流血暴死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
进一步在网上搜索,无法发现这则新闻曾被哪一家媒体报道,至于“芝加哥大学研究成果”又是来源何处,不得而知,在google上用英文搜索这一事件,与百度上数十页搜索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一“可怕事件”的任何记录,说明所谓的外国研究成果也是子虚乌有的。帖中列举的“致死相克食物表”也是夸大其辞,很多只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的搭配被说成了“致命杀手”,如菠菜与豆腐一起吃,会使人体流失一部分钙质,并没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原文:
事情发生在有一天,一个 21岁男生戴着隐形眼镜去叁加一个烤肉聚会!就在他开始以木炭生火之后的几分钟内,他突然大叫,然后很痛苦的跳来跳去,在地上打滚 ……全场的人都吓呆了,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麽事?大家赶紧送他到医院,医生说,他永远都看不见了!原因是:隐形眼镜是用塑胶制成的,而就在他生火的同时,过热的温度熔化了他的隐形眼镜!所以,请告诉你身边的朋友:烤肉及接触火源时,请不要戴着隐形眼镜!!
辟谣:
绘声绘色的描述会使很多隐形眼镜使用者不由得胆战心惊。但查询相关资料,隐形眼镜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熔点都在150度以上,而且其中含水量可达到35%到40%,隐形眼镜受热时,水会先蒸发吸收热量,即使在温度较高情况下,眼镜也不会瞬间被熔化,加之隐形眼镜是透明材料,对于火源产生的热辐射吸收率也比较低,不易升温。在烧烤食物时,人距离火堆会有一段距离,人身体周围的温度高只有五六十度,隐形眼镜不会如此“脆弱”。只有人将头伸进火堆,隐形眼镜在火堆中心高温中被长时间烘烤才会熔化,不过那样的话,人的皮肤早已经严重了。像这个男生这样,隐形眼镜“不经意间被熔化”的情况不会出现。
原文:
“有个留学生喜欢吃速食杯面,后来,这位留学生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现他的胃壁附着一层蜡!原来,杯面的容器里包含一种可食用的蜡!各位下次吃杯面的时候摸摸看杯壁是不是觉得滑滑的,那就是了。而长时间的食用杯面,将造成我们的肝脏无法分解这种食用蜡。后,这位留学生不得不寻求手术以移除这层蜡,不幸去世。
提醒: 吃泡面的时候,尽量把面拿出来,另外用碗来泡食,不要用碗面、杯面所附的容器直接冲开水食用。哪怕是出差,也要带上一只大茶缸泡面用。为了自己的身体,不要偷懒啊!”
辟谣:
故事作者犯的一个低级错误是——人的主要消化器官不是胃,而是小肠。人吃进去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由胃作为中转站进入小肠里进行消化,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和胆汁也都是进入小肠里的,肝脏能不能分解食用蜡与食用蜡会不会保留在胃里没有关系。而事实上,食用蜡一般是天然的动植物的分泌物,人体是可以消化的,即使有不法厂家使用了工业用蜡,人吃进去的蜡也都是溶解在水里的少量蜡,会一直随着水到达小肠,不被吸收的也会经由大肠由粪便排出体外,功能正常的胃内壁是光滑的,并且会分泌,蜡并不会无缘无故停留在胃里,很多比石蜡附着力更强的东西也不会挂在功能正常的胃壁上。
原文:
“据说浙江余姚(有的说是广东、台湾)近发生了一个事件。有一女孩周日新买了个手机,她爱听着MP3发短信,由于手机里边有了MP3,她就把自己的MP3放到一边。第二个周她被送进医院,第三周她离开了这个世界。验尸结果她死于(irradiation)信号辐射致死,追踪她听手机里边的MP3,她是一边听MP3一边发短信。实验证明手机具有强大的手机信号辐射。手机信号辐射平时对人体伤害不大。但如果通过耳机进入耳朵内部,对人体大脑就有着巨大的伤害。因为当耳机带着信号辐射进入人的耳朵,信号也可以通过耳膜传播直接进入人的大脑。
研究显示,如果人们要听歌曲,选用专门的视听器材,不能选用手机等具有强大的信号辐射器具。请把此帖转给你关心人们。新闻说的,不知道真假,不过电磁波信号应该是可以通过导线传递并在发射的,和电台发射原理一样......”
辟谣:
这是另一篇流传甚广的短消息,同样漏洞百出。这位女孩据称死于手机信号辐射(irradiation),但实际上电磁波辐射有很多种。irradiation一般只指核武器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的X光射线辐射一类的电离性辐射,这些辐射的电离作用会使细胞死亡、组织、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过量会导致人患病、死亡。但是手机使用的是符合一定标准的无线电波,能量远小于伽马射线、X射线等强辐射,不会在人体内产生电离作用,也不会像微波炉的微波那样明显地加热人体,以至于到现在为止科学界都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文中提到的“耳机可以带着信号辐射进入人的耳朵”,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耳机导线中传递的音频信号与手机天线中的射频信号大不相同,耳机导线的结构和天线的结构也不相同,耳机不会被当作天线使用,将手机辐射”吸引“到耳朵里。其实,使用耳机通话时,人体所受到的辐射反而比直接耳朵贴着手机通话时更小,因为手机离人体的距离变远了。
“手机信号只剩一格式不要使用, 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所以……常讲手机的人……要注意哦……昨天从一位手机商那儿获得一项很重要的讯息,那就是当你发现手机的收讯强度只剩下一格的时候,宁可挂断不谈或者是改用公用电话。千万不要再滔滔不绝、口沫横飞、浓情蜜意、欲罢不能、没完没了…为什幺呢?大家都知道手机的电磁波一直是让人担心的问题。而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讯较差的地区仍能保有相当的通话质量,会加强手机的电磁波发射强度.当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电磁波强度高达0.6W(瓦特).0.6W究竟有多强呢?我无法具体描述它对你的脑袋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但可以换成两个例子来比较:
第二则就更加明显是在编造故事了。手机的发射功率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信号不足时也不会超过本身的限值。手机发射信号的能量全部来自于手机的电池,暂且不说手机有没有这样的发射功率,电池有没有这样多的电力还是一个问题。对于文中认为的”0.6W的电磁波有多强?“,先不论数据是否准确,这两个例子的比较方式就是错误的,如同拿苹果和大象作比较,刺耳的噪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耳的鼓膜,激光可以将光的能量会聚到一点,两者以较小的功率就会使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些性质手机无线电波都不具备,人体对无线电波的能量吸收利用率很低。
制造这些荒诞不经的言论的人有的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众多网民眼球,有的为了欺骗、捉弄他人,还有的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如对手机耳机和杯面商品的攻击。如果能多一分独立的思考和质疑精神,这些谎言并不难识破。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人们对“吃”得安全越来越重视。近日,笔者就消费者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咨询了相关。
膨大剂合理使用无害
猕猴桃因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颇受人们喜爱,而近日网传的一则帖子让爱吃猕猴桃的消费者有些犹豫,帖子称“猕猴桃利用膨大剂增产,对人体造成伤害,快告诉你的家人朋友不要再买了。”据介绍,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增大、分化,促进蛋白质生成,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正常使用膨大剂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只有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才会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现象。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在广泛使用膨大剂。现在市场上很多果品都使用膨大剂,膨大剂是不是“水果炸弹”与用量有关。
教您看懂“三品一标”
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各种农产品上都标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标志,您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们为您一一进行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经认证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级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取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消费者来说就比较陌生了,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发现山寨优质农产品,可向农业、质监或工商部门举报投诉。 (据《当代生活报》)
真空熬糖锅的分类和作用有哪些呢,请继续阅读我们杀菌锅厂家下面的文章吧。
奶糖卧式真空熬糖机 卧式真空熬煮机是一款专门用于奶糖低温熬煮的熬糖设备。该机拥有超高效率的转子刮板式熬煮系统,能瞬时蒸发糖浆中的大部分水份,提交换率;同时保证奶类原料的原汁原味。 并配有自动蒸汽控制系统和高性能的密封件,为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性能保证。卧式真空熬糖机仅有熬煮和真空两部分组成,程度的节省了熬煮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产品详情: 1.节省人工成本: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熬糖炉,节省人工50%-70%。 2.减轻劳动强度:马达定数自动搅拌,不用人力搅拌。 3.锅体自带刻度:轻松掌握加料。 4.务实设计:两边同时加水,均匀搅拌、防水糊锅,出料口离地与泵高度一致、对接。 5.操作简单:傻瓜式一键操作,任何人都能轻易上手。 6.确保糖果的品质统一、标准化操作便于企业快速增产、扩张。
加水蒸炒时,使蛋白质吸水膨胀,可以从细胞内部的将尚未破裂的细胞“攻破”,使分散的细油滴能够进一步凝聚。从而提高出油率。使蛋白质充分凝固变性而变硬,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有利于油脂凝聚。 实践证明,蛋白质变性越,压榨出油率就越高。湿热作用使:磷脂吸水膨胀、蛋白质变性后在油中的溶解度降低,油脂变清(加热时不起锅);有水蒸气保护,油料不糊,加工出来的油液色泽较浅,不发黑。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那么我们就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