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茶刀的方法。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现在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就这样,饼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2、用茶锥的方法。把茶锥沿沱茶的内涡边沿用力插入。沿沱茶内涡边缘慢慢剥撬。也可沿茶饼外沿剥撬。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注意事项
不建议使用蒸煮的方法打散茶饼,家里的食器可能会让普洱茶染上杂味。有些压得较松的饼茶,徒手就可以开茶。轻搓饼茶的边缘,散落的茶叶就够一泡,还能维持饼茶的外形;对于有撒面的茶习就用手掰取,能得到成分均匀的茶叶。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三、是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皖西黄大茶的介绍
皖西黄大茶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香气扑鼻,浓郁芬芳,被誉为“天下第一香”。明代许次纾曾经在《茶疏》中详细地记载了其炒制的过程;中国茶叶泰斗陈椽也曾经在《安徽茶经》中详细记述了其主产地。台湾也有黄茶出产,但霍山县黄大茶产量最多,最为著名。
1、有助于延缓衰老。
铁罗汉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工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铁罗汉多酚,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铁罗汉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铁罗汉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铁罗汉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6、有助于美容护肤。
铁罗汉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作用。
7、有助于醒脑提神。
铁罗汉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铁罗汉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铁罗汉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明目。
铁罗汉中含氟量较高,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铁罗汉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铁罗汉,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品铁罗汉用很小的杯子,除了便于分铁罗汉或者多饮。玻璃杯一般都是有点容量的,刚冲出来的铁罗汉其实满难品出味道的丰富性。少冷一点,滋味就丰富起来。入口很淡,淡中有一点点涩味,总体感觉就像抿着一口香气,然后涩味推到舌根,微微有些苦,咽下去,滋味消失,然后慢慢地回泛上来清甜的感觉。岩铁罗汉最奇特,呼吸之间,疏淡幽远的香气慢慢地从鼻腔中被感觉发散出来,口齿之间也全沁着香气,而这香气好像是自己发出来得,仿佛自己的身体里开出了一树白色的花。
1、首先仍然要强调拆茶的原则,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茶品条索的完整性,避免条索破坏过度,同时又能省时省力。
2、砖茶在压制时压力来自茶品平面的上方(实则相当于上下方同时施压),因此茶砖的两个大平面茶品紧压度最高,不宜作为茶针的下针点。应该从茶砖的长侧面选择横向下针,更为轻松省力。
3、一手扶住茶砖,确保拆茶过程茶砖的稳定。
4、在侧面选择茶叶的缝隙下针,全过程保持双手对于茶砖和茶针的控制,以防茶针打滑伤人。
5、一把优质的茶针可以胜任任何型制和紧压程度之紧压茶品的拆茶工作
6、在同一条茶叶缝隙上多次下针,在茶砖侧面上撑开一条裂缝。
7、茶针向外侧用力,将茶砖拨开。
8、继续拆茶,在原有破坏断面上继续下针,如此以茶针之“无厚”而“入有间”,下针便自然是游刃有余了
9、拆下来的散块,还是推荐用双手向两侧拉开(而不是掰开),如此可更好的保存茶品条索的完整。
10、将茶叶收拢装入存茶盒中待用,拆茶工作即大功告成。
①推荐在拆茶时使用钢质茶针,市面上许多茶针材质不佳,在面对高紧压度茶品时甚至会有针头卷钝的现象。
②茶针长度不宜过长,会导致茶针重心过于靠前,茶针操控性不佳。
③茶针握把型制应该可以确保握持的稳定性,避免因握把型制问题造成施力不便甚至滑手伤人。
先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沩山毛尖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然后装入一只无空隙的塑料食品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出,随即用细软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同样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压在用绳子扎紧口袋,最后把它放进干燥无味的密闭的铁桶内。
一、抗辐射,抵抗电脑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体所发出的辐射伤害。
二、美白肌肤,减少体内的黑色素,使肌肤光鲜亮丽。
三、清烟,多喝毛尖茶能够减少并排除体内的尼古丁。
四、消暑解渴清热,茶水中含有的糖类及氨基酸物质能够对口腔中的唾液起到化学反应。
五、常喝沩山毛尖茶的功效能降低血压。
凤凰水仙的原料采摘较迟,要等到茶树新发的嫩芽抽成枝条,长到顶端出现驻芽后,才将枝稍的驻芽连同2到3片嫩叶采回加工,所以干茶的外形条索粗壮肥厚紧实,茶叶内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较丰富,冲泡后香高而持久,味浓而鲜醇,回甘快而强烈。它的冲泡要领有四点:
其一是择器很讲究。要想领略凤凰水仙的真香和妙韵,必须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待客时冲泡器皿最好选用宜兴紫砂壶或小盖碗(三才杯)。杯具最好用极精巧的白瓷小杯(又称若琛杯)或用闻香杯和品茗杯组成对杯。选壶时要因人数多少来选择,壶以年代久远的宜兴老壶为佳。
其二是器温和水温要双高,这样才能使凤凰水仙的内质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开泡前先要用开水淋壶烫杯,以提高器皿的温度。
其三是冲泡用水要滚开(100℃),但却不可“过老”。唐代茶圣陆羽把开水分为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一沸之水还太嫩,用于冲泡乌龙茶劲力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三沸的水已太老,水中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已挥发殆尽,泡出的茶汤不够鲜爽。惟二沸的水才能使茶的内质之美发挥到极致。
其四是品凤凰水仙应“旋冲旋啜”,即要边冲泡,边品饮。浸泡的时间过长(俗称座杯),茶必熟汤失味且苦涩。出汤太快则色浅味薄没有韵。冲泡乌龙茶应视其品种、室温、客人口感以及选用的壶具来掌握出汤时间。对于初次接触的乌龙茶,温润泡后的第一泡可先浸泡15秒钟左右,然后视其茶汤的浓淡,再确定时间长短。当确定了出汤的最佳时间后,从第四泡开始,每一次冲泡均应比前一泡延时10秒左右。好的乌龙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不失茶真味”。
按照传统观念,茶性寒,要热饮,冷饮会伤脾胃。从现代卫生科学来看这些说法是片面的,且不说在欧美等国,冷饮是人们的爱好,就是在中国,民间也素有喝冷茶的习惯。
凤凰水仙中所含营养成分很多,有些要在较高的水温中才能大量溶出,而有些在很低的温度下即可溶解。泡冰茶所用的水温低,茶水中含苦涩味的物质溶解的很少,所以冷开水冲泡凤凰水仙更加鲜爽清甘可口,只是香气和醇厚度稍差一些。泡冰凤凰水仙的程序很简单。
1.备器。
将一个可容1升水的白瓷茶壶洗净备用。
2.投茶。
冰茶一般用于消暑,茶宜淡一些,一升容量的壶投茶10至15克即可。
3.冲水。
先冲入少量温开水烫洗茶叶后把水倒掉,马上冲入冷开水,水温最好要低于20℃。
4.冷藏。
将冲满冷开水的茶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存放,4个小时后即可倒出饮用。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植株适中,树姿开张,分枝部位低,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面平或稍内折,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尖渐尖,叶齿锐,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二叶百芽重31.9g。花冠直径4.1cm,花瓣4-6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二莫干黄茶的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1、莫干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
2、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3、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
4、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大量保留。
5、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
六安篮茶茶性温和,尤其是陈年六安篮茶,火气已褪尽,茶性更温和,味醇生津,能够祛湿解暑。广东、南洋一带多湿热天气,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故喜饮此茶,却有科学依据。
六安篮茶以陈为贵
六安篮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味越醇正。陈年六安篮茶油光十足,紧结不松散,黑亮香醇陈味足,入口丝滑柔顺,醇香浓郁,爽口回甘。
六安篮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制作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更为理想。市场上陈年六安篮茶出口至东南亚等地,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