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内所引进的窄幅柔印机多为6+1色组,后一个色组用来上光,这样可以发挥柔印在专色印刷上的长处;其次,目前国内的柔性版制版厂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柔版制版工艺方法,基本可以满足层次版印刷的要求。另外,柔版印刷多带有联机压痕、烫金、模切等工位,生产效率高。加之柔版印刷使用水性油墨,可在环保上大做文章。
在烟包柔印工艺的制定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诸如纸张的平滑度、网纹辊参数、油墨的灰平衡数据等确定制版工艺;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水性油墨的黏度、干燥性均受到PH值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油墨的PH值;考虑到柔版印刷网点扩大比胶印严重,同胶印一样,必须将印刷压力调整到小。
这里有几点提示如下:由于是通过网纹辊传墨,而实地和层次版印刷所需的墨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一颜色的实地和网线应分别制版;由于网纹辊的角度多为60°,因此层次版的加网角度应避开60°,以防止出现龟纹;考虑到油墨干燥方式为挥发干燥,为提高反差,建议使用K→CM→Y的印刷色序,后印刷专色;作为柔版印刷“心脏”的网纹辊,在配置上要能够满足烟包印刷的需要。
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或实地版的印刷品时,常会出现同一张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工艺操作和调节不当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机器本身的布局和结构的影响。
1.滚筒结构的影响
在着墨辊向印版上墨的过程中,当着墨辊处于印版滚筒的空当位置时,着墨辊不着墨,墨辊上积蓄的墨量较大,之后滚筒往前滚动,每根着墨辊都以的墨量往印版前口位置上墨,随着着墨辊不断滚动上墨,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滚至印版拖梢部分时,着墨辊上墨量已经很少。这就很容易引起墨色前深后浅。
2.墨辊排列的影响
输墨装置的墨辊一般分为上墨和收墨两组,不同的机型,两组墨辊的排列情况又有不同。均匀分配型墨辊排列的墨路是两路平分,4根着墨辊均匀着墨,针对这种墨辊排列方式,如果调节不当,后两根着墨辊起不到补充上墨、匀墨和收回多余墨层的作用,印刷品就极易出现前深后浅的现象。而着墨辊前多后少着墨型,前2根着墨辊占90%,后2根为10%,这样的分配一般不会产生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现象。
3.工艺上的补救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过于光滑老化的墨辊应及时更换,保证墨辊良好的传墨性能和墨辊表面足够的储墨量,使印刷所消耗的墨量与墨辊的储墨量之比尽可能小,这样就能增强墨辊自身调整墨量的能力,使印刷品墨色一致。
(2)掌握好油墨的流动性和黏度,因为油墨的流动性与黏度直接影响油墨的传输速度和墨辊的储墨量。
(3)严格控制版面水分,防止油墨过量乳化,保证油墨的正常传输与附着性能。
(4)针对均匀分配型墨路布局,调节靠版墨辊压力时,前两根应重些,后两根应轻些,相互间的接触宽度,从前至后一般调整为6mm,6mm、4mm、4mm。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应等于着墨辊与印版表面的接触压力。因为着墨辊的转动应依靠双边等同的摩擦力较为理想,如果两边压力相差太大,着墨辊在串墨辊或印版表面的转动,会变成摩擦滑动而不是纯摩擦转动,这样既影响油墨的正常传输,更影响着墨辊对版面的均匀涂布。
(5)在墨色浅处垫纸增加印刷压力,也能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