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有本质区别,菌落总数包括致病菌和有益菌,对人体有损害的主要是其中的致病菌,这些病菌会破坏肠道里正常的菌落环境,一部分可能在肠道被杀灭,一部分会留在身体里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而有益菌包括酸奶中常被提起的乳酸菌等。但菌落总数超标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
菌落总数超标说明该产品的卫生可能有问题。据悉,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如果菌落总数超标严重,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
河南有限公司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研制而成;由于所有生物活细胞中含有恒量的ATP,所以ATP含量可以清晰地表明样品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残余的多少,菌落总数ATP荧光检测仪GY-308适用于食品、饮用水中微生物快速检测,餐具洁净度快速检测,食品加工器具、工作台面、餐饮器具等消毒结果快速检测,医疗环境工作平台即时评估。该设备采用生物化学反应方法检测ATP菌落总数含量。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蔬菜和水果是人们生活必备食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既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也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生产厂家是食品安全链中的重要一环。
从某种程度上看,食品检查在食品卫生质量的安全评价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部门的认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生产企业,这样就方便生产企业进行改进生产方法,努力调整生产结构,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从而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那么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怎样做好监测,把控好兽药残留问题呢?
一方面,从源头控制兽药的生产、使用,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检测,食品加工厂把控好原料品质,相关单位做好食品抽检工作。
畜禽肉制品中兽药残留是无法被肉眼识别和观察到的,要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在专业人员的检验检测下,才能了解畜禽肉制品中兽药残留量。兽药残留检测仪可现场快速检测孔雀石绿、环丙沙星、红霉素、土霉素、喹乙醇、已烯雌酚、恩诺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磺胺类、喹喏酮类、呋喃类、四环素类等兽药残留含量。操作快速、安全、便捷,检测准确,适用食品加工企业使用。检控兽药残留问题。
网络上关于“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的信息曾一度引发了关注。“甜味剂”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应用?有哪些相关的法规标准?
(一)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受到广泛应用。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第二,不参与机体代谢。大多数高倍甜味剂经口摄入后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使用。第三,甜度较高,一般都在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有的达到几百倍、几千倍。第四,价格便宜,同等甜度条件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第五,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甜味剂对于食品工业而言,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
(二)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但仍需高度关注甜味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根据GB2760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这些规定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甜味剂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研究报告会进行较长时间“苛刻”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在制定ADI值时已充分考虑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有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不了解相关标准的规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排除个别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故意违法使用。
(三)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是一种发展趋势。
世界范围内无糖低糖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开发速度都较快,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已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世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更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的需求,开发应用更多的安全高倍新型甜味剂也是一个趋势。
三、专家建议
(一)加大对标准与法规的宣贯力度,加强监管。
建议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贯,加强对“以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行为的监管和处置。
(二)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法规。
严格遵守GB2760的要求,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不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检测仪可以有效快速定量的检测出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为甜味剂的使用增加一道制约。
(三)加强科普,合理传播科学知识。
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推广普及的工作力度,及时发出科学声音,传播正能量。与甜味剂相关的报道应力求科学、全面,不应将其妖魔化。
(四)消费者应了解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注意合理膳食。
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对于嗜好甜食的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可选择通过甜味剂替代部分或全部添加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