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的氨基酸对人体有好处,它在水温60℃的时候就能溶解出来。维生素C在水温70℃时就要受到破坏。茶单宁和咖啡碱在水温70℃时就逐渐溶解出来,若水温过高,茶的味道就过于苦涩了。因此,要想保持茶叶中的营养、味道和香气,人们沏茶的水温最好在70℃至80℃之间为宜,一般是先将开水灌入暖瓶,而后再沏茶比较好。
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乾隆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齐云、白岳、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齐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风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
1.用手掰下一小块普洱茶(厚度为茶饼厚度,大小大概为1/2口香糖大小),加入800-1000ml凉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5分钟,倒出茶汁。
2.再次加入800-1000ml凉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倒出第二遍茶汁。
3.把两次茶汁混合在一起,茶渣扔弃。每次要喝的时候,倒一些出来用容器或是微波炉加热。切忌在茶水本身就不很浓的时候兑入开水,这样会冲淡茶水,降低效果。当然如果本身茶水煮得就很浓,适当加入热开水也是可以的。
煮茶壶的质地以陶制品为佳,因陶土之毛细作用有利于汤质的改善与表现,其中又以紫砂制品更佳,因其含铁量高,土质烧成后又呈磷片状结构,若能将壶的胎壁做得稍厚,窑烧温度稍低,使其毛细作用及蓄温能力更佳,则有可能制成最符合煮茶需要之煮茶壶。
此外又因紫砂为裸泥烧成,有最多装饰可能及最内敛含蓄之原始风貌,无论功能及文化性格均难有出其右者,与茶十分亲近相融,茶友及茶艺器具开发者允宜慎重参考。煮茶壶不同于冲泡壶,切不可太小,否则在因卫生需要而煮茶时,有可能因水量不足而产生困扰。煮茶壶之设计应考虑提把或握把之隔热功能《类似煮水壶)以便持用。
1、阴凉忌日晒,日晒会使茶品极速氧化,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学成分,如日晒味,长时间不得消失。
2、通风忌密闭,通风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时可适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加速茶体的湿热氧化过程,也为微生物代谢提供水分和氧气。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可使用牛皮纸、皮纸等通透性较好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储存。
3、开阔忌异味,茶叶具有极强的吸异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而宜放置在开阔而通风的环境中。
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花砖茶原料,过去分洒面茶与包心茶,压制进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1958年,白沙溪茶厂再次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茶质量的同时,不分面茶和里茶,进行混合压制。压制花砖的同时,不分面茶和里茶,进行混合压制。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白霜雾毫,主产安徽舒城县万佛湖上游山区晓天白桑(谐音:霜)园,故名。属条形烘青绿茶,1987年研制。曾获安徽名茶评比第一名和部优名茶称号,多次获博览会金奖。
白霜雾毫于谷雨前采尚未开展的一芽一叶,采后当天进行拣剔制作。拣剔时选取苗锋挺秀一致的芽叶,即薄摊于篾匾中,时间不宜长,确保芽叶新鲜。
白霜雾毫制作分杀青兼做形--拉小火--复火--烘老火四个工序。杀青用二口排连的斜锅灶,前锅(右锅)杀青为主,后锅理条为主。前锅投叶量约一两左右,锅温以鲜叶下锅后有响声为宜,随后手持稻草把在锅内顺时针翻抛,炒至叶质柔软、光泽消失,即可扫入后锅。后锅火温比前锅稍低,翻抛动作比前锅要快,炒把间隔在叶面上稍压一下,做到芽不卷头,叶不卷边,以固定形状。待炒至色翠透香、有刺手感时,及时起锅摊在篾匾上晾开。烘干用烘笼分拉小火、复火、烘老火,火温渐次降低,烘叶量逐次并笼。拉小火,烘至约七成干时,下烘摊晾还软。复火烘至八成干以上,下烘后剔除不符合标碓的芽叶。烘老火,动作要快,手脚要轻,起烘后趁热装筒,将其压平、严密封口。
六安篮茶茶性温和,干茶色泽黑亮,茶渣柔软及呈铁锈红色,茶汤红润明亮,香气陈醇,滋味浓醇甘爽,入口幼细平滑。陈年六安篮茶除了陈香味之外,其柔软、清爽、回甘之汤水,令滋味更加甘醇爽口。其中茶汤爽口不腻,是六安篮茶固有的特色。
极品六安篮茶,冲泡的汤色更是深琥珀红色,明艳亮丽,茶汤爽口香气陈韵丰郁,虽带微苦,但迅即回甘回甜,持久生津。
一、由于六安篮茶的口感为甘醇,除了可以用盖碗冲泡之外,紫砂茶壶更为合适,因为粗砂质的紫砂茶壶,透气度比一般的茶壶较高,可以带出陈年六安篮茶的那股清甜爽口之感。
二、用小的白色品茗杯来喝,因茶杯很薄、很细,很适合品饮,而且可饮赏茶汤的油亮与美色。
一、鲜叶加工
1鲜叶采摘。鲜叶采割标准通常按茎梗皮色划分。一级茶(洒面茶)以青梗为主,基部稍带红梗。二级茶(二面茶)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青梗。三级茶(里茶)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采割时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小满至芒种采割,第二次立秋至处暑采割。第二种是一年来割隔冬茶一次和面茶一次,隔冬茶在惊蛰前后来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第三种是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面茶或里茶),夏至前后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甚至延至立秋)。
2、杀青。老青茶杀青多用双锅杀青机。锅温约300—320℃,每锅投叶量8—10公斤。待叶子失去光泽,变为暗绿色,发出香气,叶质柔软,杀青匀透,即可出锅,趁热揉捻。杀青程度要达到杀透杀匀,避免炒焦,产生焦末。
3、初揉。杀青叶要趁热揉捻,老青茶质地粗老,纤维素含量多,果胶质、蛋白质含量少,如不“热揉”,条索很难揉紧,容易揉碎叶片,并会出现大量的“鸭脚板”状敞叶。揉捻加压由轻到重,不可一次加压过重,否则,使叶片揉碎,降低制率,揉叶翻转不好,形成“茶团”。“茶团”外面的叶子揉碎成末,中间的叶子卷不成条,形成大量的“敞叶”。目前使用揉捻机有40型和55型两种,40型揉捻机每机可揉杀青叶7一8公斤,55型揉捻机每机可装杀青叶20-25公斤。一般小型揉机先轻压1分钟,再中压2分钟,后重压4—5分钟;中型揉机先轻压1—2分钟,再中压2—3分钟,后重压5—6分钟。初揉共需8一12分钟。待茶汁揉出,外形卷皱,初具条形,即可下机出晒。
4、初晒。初揉叶要立即出晒,蒸发水分,固定外形。出晒要摊放在水泥晒场或晒垫上,并要经常翻动,待晒至茶条略感刺手,握之有爽手感觉,松手有弹性,含水量约35—40%,即可收拢成堆,使叶间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5、复炒。复炒的目的是把初晒叶炒热、回软,以便复揉成条。复炒仍在杀青机中进行,但锅温较低,约160—180℃。初晒叶下锅后即加盖闷炒,约1.5—2分钟,待盖缝冒出水汽,手握复炒叶柔软,立即出锅,趁热复揉。
6、复揉。复揉的目的是使茶条进一步卷紧,揉出茶汁,以利握堆。复揉仍在中、小型揉机中进行。复揉时间:小型揉机2-3分钟,中型揉机4-5分钟。加压仍由轻到重,但以重压为主。
7、渥堆。渥堆的目的是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等物质在湿热作用下继续发生化学变化,消除青气和涩味,形成汤色橙红而浓和滋味纯和的特有品质。
8、干燥。一般采用晒干法。为避免泥沙和其它夹杂物混入茶内,一律摊放在水泥场上或晒垫上晒干,切忌晒在泥地上。晒至梗折可断,干燥刺手,含水量15%左右即可。在老青茶制作过程中,鲜叶和揉捻叶都不能堆放过久。堆放过久,会造成“渥青”、“渥坏”,成为“网筋叶”。揉好了的茶坯,遇到连阴雨,不能及时初晒,应将揉捻叶抖散堆积,压紧压实。如茶堆内发热,就及时翻动,散发热气后再堆紧。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天晴出晒。切不可将揉捻叶薄摊。因为这样做,会有利于黑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茶叶霉烂脱梗,叶面发黑,品质劣变。
二、毛茶加工
1、毛茶筛分。根据洒面、底面和里茶的不同要求,在毛茶付制前,把沤堆后的不同堆别的毛茶扦样审评。按品质优次统一安排。对照标准样试拼小样,决定毛茶付制的拼配比例,然后按洒面,底面,里茶分别进行交叉取料付制。
2、压制定型。
3、称茶。根据洒面、底面各占6.25%及里茶占87.5%的比例,称洒面、底面各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然后分别按先底面茶、后里茶、再面茶的分层装法,顺序而均匀地装入蒸茶戽内。
4、汽蒸。是利用蒸汽的湿热,使茶叶受热吸湿,叶质变软,增强粘结塑造性能,便于紧压成型,在一定的湿热作用下引起内含物质变化,增进成品的色香味。
5、压制。将蒸茶笼自动推山的热茶盒,按先底面,次里茶,后洒面的分层下料装进斗模,使茶叶分布四角饱满,厚薄匀整,茶梗不外露,确保砖片重量一致。操作时力求敏捷,以免散热难于压紧,影响砖片紧结光滑。斗模须对准压锤,压力须均匀,关门螺丝和钩耳须松紧程度一致,以防砖形紧结程度不一和产生泡砖现象。
6、定型。在斗模内通过一定时间冷却,使其形状固定后,才可退模,避免松散。采取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定型时间过短,冷却不够,易产生砖面松泡和起层脱面现象。适当延长定型时间,则砖面紧结,色泽油润;冷却定型时间,须适当根据气温高低和生产实际情况加以调节。
7、烘房干燥。青砖干燥是采用汽干法。将蒸汽回流铁管安装在干燥室的地面上,蒸汽管内通入热蒸汽,提高室温。在干燥过程中,温度的调节应本着先低后高逐渐加温的原则。一般在干燥初期的1—3天内,保持35—40℃,90%相对湿度,以免加温过急造成砖片松脱。中期3—4天内,保持40—55℃,80%左右相对湿度,末期3—4天,保持55一70℃,70%左右的相对湿度。最后两天温度上升至75℃左右,待干燥适度后,停止通入蒸汽加温,并冷却1—2天后,再行出烘,防止趁热包装出现回潮发霉。
三、成品包装
分为“成码”、“包砖”、“装篓”、“捆扎”四个步骤。“成码”要首先进行刷灰剔杂,然后把青砖堆码起来;“包砖”用商标纸把每块茶砖包封,做到整齐美观,接口浆糊以粘紧为度;“装篓”把包好的砖片装入衬有笋叶的篾篓内,把砖片分成三迭,每迭九块,合计27块,计净重54公斤一篓;“捆扎”在篾篓外面用麻绳捆成“井”字形,捆扎成包后,置于干燥场所,堆放整齐。
1、一般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
2、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
3、食用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
一:我们选用了一把竹质的茶刀。把茶刀从茶砖侧面沿边沿插进。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往些。如许不会把茶砖撬的很散碎。向上用力,把茶砖撬开剥落。一层一层的撬开。就如许,饼茶就可以渐渐撬散了。
二:茶砖建议用茶锥撬散,茶锥在茶城里卖茶具的地方很多,您可以试试,很好用的。因为砖茶紧压程度的原因不建议用茶刀撬(比较费事)。
三:如果只是一块普通的茶砖,并不是很名贵的话另外有个偏方可以试试。用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因茶里都有水分,受热膨胀,自己就酥了,再用茶刀轻撬就开了,条索比生掰和茶锥解都要完好很多。感觉对茶的口味没有什么损伤,但要掌握火候。微波炉是从中心开始加热的,别烧糊了。
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康砖茶等几类。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砖、花砖、茯砖、青砖、米砖茶是用机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
1、霍山黄芽茶的外形条状,微直略扁,形似雀舌,其色嫩绿均披白毫,其香气清爽并持久,霍山黄芽茶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明亮,品一品其汤滋味醇和浓厚,品后还有明显回甘。
2、霍山黄芽茶的内质是黄茶之中嫩度最高的。
1、常喝霍山黄芽有益于降脂减肥。
黄芽可以促进人体脂肪代谢和降低血脂。
黄芽为不发酵自然茶,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脂肪酸等多种有益成分。茶多酚可以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从而达到血脂,预防和缓冲动脉硬化的目的。
此外,黄芽中富有的各种芳香族化合物,也能溶脂解脂肪,化浊去腻,防止脂肪积滞体内,而维生素B1,C和咖啡因能促进胃分泌,有助消化与消脂。因此黄芽可增加体液、营养和热量的新陈代谢,强化微血管循环,减低指肪沉积体内,从而达到较好的瘦身效果。
2、常喝霍山黄芽有助于抗御辐射。
电脑辐射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常使用电脑者可饮用黄芽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消除因电脑辐射引起的黑眼圈。黄芽所含有的浓缩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对皮肤支持纤维造成破坏,是目前一致公认最有效的抗自由基因子。黄芽含有防辐射的有效成分,实验证明主要是茶多酚类化合物、脂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其作用机理也是针对辐射引起量自由基并导致过氧化毒害而产生的解毒作用,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因而达到抗辐射效果,起着一种辐射保护剂的作用。
3、常喝霍山黄芽能护齿明目。
牙组织的基本成份是氟、磷、石灰质,它使牙齿光滑坚硬,耐酸耐磨。黄芽茶叶含氟量较高,每公斤含氟约75-100毫克。因此,常饮茶能摄取足够的氟,以满足人体对氟的需求,对护牙坚齿是有好处的。而且茶水还可防龋齿。因人机体的抗龋能力与牙体硬组织内含氟元素的多少有关。常饮黄芽茶或用茶漱口,是防治龋齿的有效方法。
4、常有益于长寿、抗衰老。
黄芽能让女人更美丽,那是毋庸置疑的!黄芽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的类黄酮,更有效地增加了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两者的结合中,对维持皮肤美白,年轻可说是有珍品的效果。
如果从茶叶提取茶多酚制成药物,那是很理想的抗衰老剂,但是,现在还做不到人人依赖茶多酚永葆青春,只能每天喝几杯绿茶延年益寿。
5、常喝霍山黄芽可以益思提神
黄芽含适量的咖啡碱,茶儿素的存在,使它的弊端不在体内发挥,而适量刺激骨胳肌,加速骨胳肌的收缩有兴奋中枢神经之功。加上茶叶中的挥发油清香芬芳,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即有提神醒脑之效。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振奋精神、解除疲乏;在办公时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提高功效。
生茶的保质期
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
生茶不同时间的口感
1、三个月
刚压制好的茶放置两三个月,茶性重、茶气强,滋味也有青涩,优缺点明显突出,香气高扬四溢,这个时候的茶,适合于浅尝,品新茶更像“尝鲜”,因为茶性太烈,伤胃,不宜过多饮用。
2、一年
一年以后,茶中水汽褪尽,口感趋于稳定,茶汤厚重感增强,滋味也浓烈,此时品饮,可品出一款茶的真性情。
3、七年
经过七年陈期的生茶,陈味会慢慢出现,香气在岁月中转化出无限种可能,原本的花香转化为果蜜香,或者原本香气较弱,现在香气浓郁,都有可能,存茶的乐趣就在于它会不定时给你惊喜,七年以上的茶,茶性转温,养胃健胃功效明显。
4、二十年
这个阶段的茶,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二十年的老茶,香气淳厚,滋味醇浓顺滑,十分难得,是很多老茶友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