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验收的是蜂蜜,那就得遵守。
-
面粉那类的应该有湿度方面的要求吧,至少要保持干燥,不然面粉都潮湿结块了。。
-
规矩是做出来的,所谓习惯成自然。不管素质高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有就是有空多进行思想教育啦,多讲讲贴合实际的生活卫生常识。
-
早餐:甜牛奶(牛奶250克,糖5克),煮鸡蛋(鸡蛋50克),面包50克 加餐:藕粉1小碗(藕粉30克),饼干2块(饼干30克) 午餐:米饭100克(大米100克),肉末豆腐(肉末50克,豆腐150克),素炒芦笋(芦笋100克) 加餐:苹果1个(苹果200克) 晚餐:面片或面条(面粉100克),西红柿黄瓜炒鸡蛋(西红柿100克,黄瓜100克,木耳3克,鸡蛋50克) 加餐: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 全日烹调用油20克,盐8克
-
最主要一点是硬件设施,一定要找明白人来给设计,在建设前图纸一定由CIQ权威人士进行确认。否则评审通不过还得砸墙拆门。硬件设搞定之后再来健全软件体系。
-
不懂 我一直觉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拿钱就能买到的。。。。不知道是不是。。。
-
如果没理解错,楼主谈了三点看法,来自出口注册企业的冷冻原料化学危害已经控制,不需要设关控点,这一点,楼主想想那些退货通报吧,没有什么文件规定,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说工厂出口注册了生产的产品就是合格的。第二个一意思是后续没什么灭菌工序了,是否应该把微生物指标作为关控点,如果确实是解冻简单处理就吃的,没有加热工序,那应该把致病菌作为关控点。三是包装材料,同一。
-
食品级的原辅料,是否一定要有进厂检验?检验能否使用药典标准,还是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标准?
-
不知道这个是厂家驻场的还是超市进货过来的,看你描述,应该是厂家驻场的,这样,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是超市购进,那么就应该找超市。
-
这个真没有现成的,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如果是应付差事,那就针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文件学习就可以了
-
针对于突发性或临时性问题的培训我觉得站着讲直接切入主题大家会印象深刻,如果是针对于长期存在的问题的培训就到会议室坐着培训,这样大家也可以提出建议。
-
难道企业就没责任了?主要是不安全的食品太多了,才会草木皆兵!!!我不是记者,不做评论,只是我们自己内功修炼好了,别人要说,影响也会有限!!!
-
那是自然,我们人吃的早,中,晚三餐不都是按喜好,或地方饮食习惯来的嘛!就说下馆子也是管你是否蛋能平衡,营养超与不超,什么好吃点什么'宠物食品呢?有个标准啊,不然生产资质谁给你批,所有硬件达标,技术先进才允许你有生产资格,还定期抽检产品。
-
散装食品也有包装箱吧?你看包装箱了吗?
-
质监系统的同志们,你们最缺的是脚踏实地的监管,去年浩浩荡荡地搞专项整治,结果是上面要成绩,下面忙造假,一级一级的往上骗,没有多少成效,这样一来即害自己又害老百姓。要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不怕吃苦,敢于碰硬,善于创新。
-
大家还有什么不同高见吗
-
呵呵,请问要加工啥产品呀?
-
印象中有过这种案例 不予支持
-
哪里加了亚硝酸盐。
-
看法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