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子采收后,将未软且没有损伤的柿果去皮,然后进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日晒法,挂晒或平晒。将刮皮后带有拐把的柿子逐个夹在松散的绳子上,按大小分别挂在架上晾晒,并经常翻动。待晾晒3~4天后,果面发白、结皮,果肉发软时,轻握第一次,挤伤果肉。促进软化、脱涩。当果面干燥出现皱纹时捏第二次,将果肉硬块捏碎,捏散心室。再隔2~3天捏第三次,将果心自基部捏断,使果顶不再收缩,有核的品种要将核捏掉或挤出,一般捏三次即可。二是人工干燥,即用烘烤的方法,在烘烤中也要及时捏软。 晒成的柿饼,装入密封的容器中或堆捂在一起用塑料布覆盖,经4~5天,柿饼回软,取出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晾干,便有柿霜生成。如此反复堆捂、晾干,晾摊的次数越多,霜出得越快越好,制成的柿饼即可包装贮藏。
-
这个好像超市没有卖的,只有去菜市场有可能买得到的
-
新鲜牛奶防腐剂更少点
-
做回收率也可以
-
比如酒精试验
-
美国药、欧洲药典平时接触较少,知道的朋友请指教。
-
很少,只是个别的
-
煮沸和酒精试验是乳新鲜度的快速检验
-
区分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只能选择对应的培养基吧
-
安全阀是否送检?
-
不太确定貌视选A感觉是不同细菌对C/N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
我这里有款美国的重金属监测仪不知道能满足你的要求吗?检测级别是ppb级别的。电极类型 ? 纳米带电极 测量元素? 镉、铜、铅、锌? 砷(As(Ⅲ)/As(Ⅴ)/总砷)、汞? 铬、锰、镍、锑、锡、铊 测量范围? 0.1ppb至100ppm? 0.1ppb至100ppm? 0.1ppb至100ppm 检测限 镉:≥0.1ppb铜:≥0.1ppb铅:≥0.1ppb锌:≥0.1ppb 砷:≥0.1ppb汞:≥0.1ppb 铬:0.1ppb 锰:0.1ppb 镍:0.1ppb 锑:0.1ppb锡:0.1ppb 铊:0.1ppb 准确度? <5% (与ICP-MS或AA相比误差小于) 操作范围? 温度范围(0-40℃),湿度范围(20-90%)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2000/XP/Vista;输出EXCEL或MATLAB等格式 规格 500×410×190mm;重量:1.6公斤;连续工作时间可达6-8小时,待机时间24小时
-
铝对人体有很多危害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一些食品在加工工程中由于过量使用一些含铝的添加剂,导致铝含量超高,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就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起到抗结剂的作用。
-
查阅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相关内容:干扰试验:A为供试品溶液。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从中国药典的规定可以看出:进行干扰试验的供试品溶液就应该是呈阴性的。所谓干扰试验,是为了确定供试品溶液在不含内毒素、或所含内毒素的浓度已经被稀释到没法检验出的稀释倍数后,这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加入标准内毒素,应该呈阳性,以此证明供试品里面的原辅料,不对检验造成干扰。成功进行了干扰试验,事实上也对该批的供试品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就是阴性。假设检验另一批供试品,该批供试品含有超过限度的内毒素。同样稀释到干扰试验确定的稀释倍数的时候,供试品里面的原辅料,已经不造成干扰。供试品品里面所含的超限度的内毒素,仍然会使对应这个稀释倍数的鲎试剂形成凝胶,从而被检出。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欢迎cavalry119继续讨论。
-
1ppm、10ppm的标液是从高浓度的标液逐步稀释过来的,加标如果可以高浓度加标的话,我选择10ppm的1毫升
-
十二月努力
-
某些重金属在仪器分析,如ICP进样过程中有残留到管道中,如高含量汞,第一次测定汞,特别是高含量的汞后,如果不用优级纯的酸来清洗,再测定汞时,测定值越来越高,这就是记忆效应。还有哪些元素有记忆效应?大家都是如何处理的?欢迎讨论
-
氢氟酸危害太大了,很少用
-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 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可引起多种严重 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很稳定,不易被破坏。金葡菌可产生A、B、C、D、E、F等多种肠毒素。用幼猫或猴做动物实验,取含有毒素的剩余食物对动物灌胃、腹腔或静脉注射毒素来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寒战等反应,或用免疫琼脂扩散法、间接血凝法和反向间接血凝法、免疫萤光法及放射免疫法等血清学检查均可检出食物中肠毒素的含量。
-
我是不是也该把结果弄上来,不过不能公布具体牌子和采样地点,我们有纪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