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来做灭菌器的验证,我们买的是美国3M公司的成品,含菌量约1.0*106。一个小塑料管,里面还有一个小安瓿瓶,直接放灭菌器里灭菌后将安瓿瓶捏碎,置55±1℃培养箱培养48h,观察结果即可.溶液原来为紫色,若变黄色则表示灭菌效果不合格。你说的56℃就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培养温度
-
按照GB 1986-2007 附录 碘值测试应用了 GB18953 方法,但是按照此法操作,仅得凝胶,而非溶液。
-
多残留检测时,样品峰很多,有的样品峰分离不好,活基体复杂,因此要ms来定性,同时多残留检测,各个参数得灵敏度不一致,因此用ms可以提高灵敏度。在面对超标时,用保留时间和质朴碎片定性是保险一点,否则误判得可能相当大。必须弄清色普定性是由很大得弱点得,
-
有害是肯定的,但比做中药提取要好多了
-
水解要很大的压力?
-
均质机用后未及时清洗导致卡死
-
用标液测是否偏高拉家标量是否准确啊
-
(三)、直接酸化和批酸化 向产品中加酸有几种不同方法。一种方法称为直接酸化,即在生产低酸食品过程中,在单个制成品容器中加入预先确定数量的酸。用此方法,重要的是加工者控制酸与食品比例,酸化蔬菜最常用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批酸化,顾名思义,酸和食品大批混合后让其平衡。然后包装酸化食品。 对经批酸化的制成品监测pH所需频率要比经直接酸化的低。这是因为直接酸化缸与缸之间有变化,而批酸化则不然。 最后一点,按配方配制的酸化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必须进行充分地热处理以灭活腐败微生物和病原体的繁殖体。两个原因,一个是防止腐败导致经济损失,另外是腐败生物的繁殖可使pH升高,危及产品的安全。 关于酸化食品的加工工程,可查找美国FDA《酸化食品生产者检验指南》或其他资料。
-
把净化工作台打开,让风把培养皿吹干
-
应该送疾控中心或技术监督局
-
固定相一般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极性较大.因此物质按极性大到极性小顺序流出.
-
要讲科学,不要太恐慌。更不能听风就是雨,夸大危害。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功大于过的,关键要看怎样科学地用药。完全屏弃农药、化肥是不现实也没有必要的。不吃,肯定给饿死,吃了不一定给毒死。你怎么选择?
-
现在发现是我在前处理时用的塑料离心管带入了杂质。不过大家说的问题对我也很有帮助,我真还没注意空气中残留的问题。
-
这是关于统计学中置信度的的问题,看下化验员读本嘛上面有关于它的计算,先查表燃后代入公式就可以了啊
-
应该可以的
-
重新做是肯定的,但是我就想找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有的是瓦里安的CP3800.
-
吃过“完达山”的酸奶,口感不错。这大概就是属于老酸奶的吧。
-
不能在一根柱子上吊死,换柱。
-
臭氧来杀菌,或者紫外线来杀菌
-
很常见的说法是:脂肪含量(干物质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