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答 问题
提问 通知 消息
pioneerbiotech1 +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2-10回答
纳豆是种古老的传统食品,起源于我国的秦汉时期,大约在唐朝时期由禅僧传入日本,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纳豆(Natto)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的发酵豆制品,由纳豆菌(Bacillusnatto)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发酵蒸煮大豆而成,作为日本人的主要佐餐食品已有两千多年...
显示全部

       纳豆是种古老的传统食品,起源于我国的秦汉时期,大约在唐朝时期由禅僧传入日本,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纳豆(Natto)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的发酵豆制品,由纳豆菌(Bacillusnatto)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发酵蒸煮大豆而成,作为日本人的主要佐餐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一直用。成熟的纳豆色泽金黄,表面覆有一层黏性物质,挑起时有长长的拉丝状物质。纳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被誉为“超级健康食品”,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目前,纳豆已成为盛行于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一种保健食品,我国也有企业开始生产和销售。纳豆在发酵过程中,纳豆菌产生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纳豆激酶NattoKinase),该酶最早于1987年由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的须见洋行等发现。

                           

                                                      图1 纳豆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查敏等在杜仲提取物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研究中,以杜仲的主要降压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为指标,建立杜仲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经研究确定了杜仲提取物最佳制备条件为:以60%的乙醇浸泡0.5h,加热回流提取2次,加醇量分别为12.8倍,提取时间为1.0h。已经明确的有效成分PDG提取率达85%,基本提取完全。

       质量控制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波长277nm;流速1ml/min;柱温:30℃;色谱柱为Dikma250×4.6mmC18柱。进样量10μL。进行了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考察、重复性实验、加样回收实验。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一种从法夫酵母中分离纯化虾青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法夫酵母菌体破壁:采用二甲基亚砜对法夫酵母菌体破壁,破壁条件为:菌体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体积比,即g/ml,比例为1/2,在55℃温度下,破壁5min; 步骤二、丙酮粗提虾青素:破壁后用丙酮按料液比...
显示全部

       一种从法夫酵母中分离纯化虾青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法夫酵母菌体破壁:采用二甲基亚砜对法夫酵母菌体破壁,破壁条件为:菌体与二甲基亚砜按质量体积比,即g/ml,比例为1/2,在55℃温度下,破壁5min;

       步骤二、丙酮粗提虾青素:破壁后用丙酮按料液比1:15提取,所述料液比为法夫酵母菌体与丙酮的质量体积比,即g/ml,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低温旋转蒸发去除丙酮,残留的组分为二甲基亚砜溶解的虾青素粗提物,残留组分即为虾青素一次粗提液;         步骤三、脱脂及去除低极性类胡萝卜素:用石油醚萃取虾青素一次粗提液,萃取比例为虾青素一次粗提液:石油醚体积比1:2,萃取次数为2次,弃去上层石油醚,收集下层溶液,下层溶液即为虾青素二次粗提液;

       步骤四、去除二甲基亚砜:虾青素二次粗提液与预冷到4℃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按体积比1:3.5混合,混合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乙酸乙酯的用量为虾青素二次粗提液的3倍体积;收集乙酸乙酯相,低温旋转蒸发至干,制得纯度较高的虾青素粉末;

       步骤五、结晶:将步骤四制得的虾青素粉末,加入二氯甲烷溶解,以溶解完虾青素粉末为止,再往溶液中加入甲醇至有结晶析出为止,静置,二氯甲烷自然挥发,使得虾青素晶体析出;在4℃、9961×g离心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底部结晶即为虾青素。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葡萄糖是一种含醛基的六碳糖,分子式为C6H12O6,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单糖。其主要功用是提供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已知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放能2870kJ(686kCal),占机体所需总能量的70%~80%。除供能外,葡萄糖还供人生物合成所需的碳源,是合成脂类的重要前体;亦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骨架。正常情况下,血中葡萄糖(血糖)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中。一种从结晶葡萄糖母液中提取高纯度葡萄糖和功能性低聚糖的方法,采用高效色谱分离技术,以得到高纯度的葡萄糖和功能性低聚糖。

        方法包括:a、合成树脂:先合成用于吸附分离葡萄糖的钙型或铅型螯合树脂;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钙型或铅型螯合树脂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结晶葡萄糖母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地葡萄糖产品和功能性低聚糖产品。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绿咖啡豆提取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葫芦巴碱等生物碱类化合物、咖啡因等。 绿原酸:分子式C16H18O9。分子量354.30。由水中得针状结晶,为半水合物,110℃变为无水合物。密度1.65g/cm3,熔...
显示全部

       绿咖啡豆提取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葫芦巴碱等生物碱类化合物、咖啡因等。

       绿原酸:分子式C16H18O9。分子量354.30。由水中得针状结晶,为半水合物,110℃变为无水合物。密度1.65g/cm3,熔点205-209℃,沸点665℃,闪点245.5℃,折射率-37°,[α]D25-33.5°(水,C=1),K=2.2×10-3(27℃)。有弱酸味并具收敛性。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较易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丙酮,微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和二硫化碳。与浓盐酸共沸得蓝色染料。能使溴水褪色,与浓碘化氢共沸得苯甲酸,与水在230℃共热分解为苯酚,与稀盐酸共热分解为咖啡酸和金鸡纳酸等,室温与稀碱作用只得咖啡酸和金鸡纳酸。

                         

                                                           图1 结构式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根据银耳原料的不同,银耳多糖常用提取方法有热水浸提法、碱浸提法、酶法提取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4种。 1 热水浸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银耳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水提取的银耳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研究表明,热水浸提银耳多糖的最适合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50、pH...
显示全部

       根据银耳原料的不同,银耳多糖常用提取方法有热水浸提法、碱浸提法、酶法提取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4种。

1 热水浸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银耳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水提取的银耳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研究表明,热水浸提银耳多糖的最适合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50、pH=9、温度90℃,提取时间6h,粗多糖得率为19.08%。但水的极性大,容易把蛋白质、苷类等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为后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且提取效率低和费时;同时热水浸提主要是提取胞外多糖,因而多糖得率较低。

2 碱浸提法

       银耳中的多糖主要有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银耳中的一部分酸性多糖在中性条件下不能继续溶出,因此在一定碱性条件下提取银耳多糖,会提高提取得率。银耳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76mol/L,液固比81.89,提取时间3.56h,最高提取率为10.72%。虽然碱处理使多糖含量增加,但碱浸提法容易使部分多糖发生水解,破坏多糖的活性结构。

3 酶解提取法

       采用复合酶提取的方法提取银耳多糖,具有条件温和、杂质易除和得率高的优点。复合酶多采用一定比例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利用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研究酶解分离、提纯银耳多糖,酶法提取工艺全程分为酶促反应和80℃浸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作用是酶解细胞表面结构及胞间连接物,并伴有少量多糖溶出;第二阶段通过提高温度后,既具有灭酶作用,同时使可溶于热水的胞内多糖溶出率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酶促反应最适条件为1%酶量,酶促反应时间40min;第二阶段热水浸提温度80℃,提取时间80min,多糖浸提率可达16.3%。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能产生强烈震动、高加速度、强烈空化效应及搅拌等作用,可加速银耳多糖进入提取溶液,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溶剂,并且避免了高温对银耳多糖的影响。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实验中,先采用湿法机械粉碎,再结合超声波破壁,最后热水温浸的方法来提取银耳中的多糖物质,结果表明,复水完全的银耳子实体经机械粉碎、超声波处理后热水浸提的提取方法,能显著提高银耳多糖的浸提率,缩短浸提时间,浸提率比酶法浸提得率的16.3%高出4.693%。然而目前超声波提取法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的小规模,国内尚无超声波提取的生产设备,其原因是超声波提取法需增加产生超声波的动力消耗,实际生产是否经济,有待放大实验后作全面经济核算。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4回答
1 玉米胚芽油的主要成分 玉米胚芽油主要是一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类。其所富含的亚油酸大约占总成分的55%左右,油酸大约占30%左右,这种构成比例要比花生油、瓜子油、大豆油等大部分植物油高。玉米油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外,还含有维生素A、E和卵磷脂...
显示全部

1 玉米胚芽油的主要成分     

       玉米胚芽油主要是一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类。其所富含的亚油酸大约占总成分的55%左右,油酸大约占30%左右,这种构成比例要比花生油、瓜子油、大豆油等大部分植物油高。玉米油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外,还含有维生素A、E和卵磷脂、甾醇等多种营养成分,所以与其他植物油相比,玉米油具有口感较好,味道醇正,等特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

2 玉米胚芽油的提取工艺

       玉米油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气味芳香,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它是用玉米精加工时脱芽的玉米胚芽制得的,一般每100公斤玉米约含胚芽8~12公斤,出油3公斤左右。其加工方法是:

     (1)脱胚脱胚是从玉米棒中把胚芽提取出来,并清除大杂质。其工艺流程为:润水、脱皮、破掺、分选提胚、压胚筛选,把胚和称分离出来。

     (2)提纯用振动筛筛去胚芽中的杂质,以提高纯度。

     (3)烘干玉米胚芽入榨的适宜水分为4%以下,而玉米胚芽水分一般在13%左右,所以需要用蒸锅、火炕或烘干机等进行热力干燥。

     (4)榨油可选用95型或20型螺旋榨油机,因其本身带有烘干设备,能保证胚芽的入榨温度,提高出油率。

     (5)净化榨出的玉米油经过静置、自然沉淀24小时即为普通玉米油。如果食用,还需要进行水化和真空脱氧处理。玉米毛油酸价过高,不宜食用,还需进行碱炼脱酸。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茴香脑的生产方法 茴香脑在工业制法有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1)将茴香油或大茴香油冷却,析出结晶,经蒸馏并用酒精再结晶可得。也可以对茴香油精馏,收集230-234℃的馏了出物。或减压精馏,收集142℃(5.60kPa)或110℃(2.7kPa)馏分,即...
显示全部

1 茴香脑的生产方法

       茴香脑在工业制法有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1)将茴香油或大茴香油冷却,析出结晶,经蒸馏并用酒精再结晶可得。也可以对茴香油精馏,收集230-234℃的馏了出物。或减压精馏,收集142℃(5.60kPa)或110℃(2.7kPa)馏分,即得茴香脑。

     (2)由对甲氧基苯基丁烯酸经220-240℃加热而得。

     (3)将对丙烯基苯甲醚与苛性碱一起加热,异构化为茴香脑。

     (4)由对丙烯基苯酚甲基化而得。

     (5)茴香醛与G2H5MgX作用,将生成物加热水脱水得到茴香脑。         

     (6)茴香醛与丙酸酐及丙酸钠一起加热得到茴香脑。

     (7)在茴香醚和丙醛混合物中,于0℃加入浓盐酸和磷酸,使氯化氢气体达饱和,将产物与吡啶一起加热脱去氯化氢,即得到茴香脑。也可用氢溴酸代替浓盐酸,产物用金属钠处理,脱溴化氢即得到茴香脑。

     (8)将对溴茴香醚制备成Grignard试剂,并与烯丙基溴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丙烯,然后与氢氧化钾一起加热,异构化得到茴香脑。

2 茴香脑的应用

       茴香脑具有特殊的茴香气味和相应的甜味,可用于一切食品,特别是糕点食品的加香。还是制造茴香醛、茴香醚。茴香脑可以大量用于茴香香精、甘草香精、杨梅香精等的调配,还用于牙膏、含漱液、化妆品、香皂等。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紫苏子油的化学性质 淡黄至绿色挥发性精油,具有特殊的枯草香气,味甜。兼有防腐作用。折射率(nD20)1.4998,旋光度[α]20+93.65°,相对密度(d20)0.9264,酯值28.6,乙酰化后酯值130.82。 2 紫苏子油的生产方法 由唇形科一...
显示全部

1 紫苏子油的化学性质

       淡黄至绿色挥发性精油,具有特殊的枯草香气,味甜。兼有防腐作用。折射率(nD20)1.4998,旋光度[α]20+93.65°,相对密度(d20)0.9264,酯值28.6,乙酰化后酯值130.82。

2 紫苏子油的生产方法

       由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arguta)在开花初期时割取全株经水蒸气蒸馏而得。得率0.07%~0.21%(鲜草)或0.33%~0.41%(干草)。也可由于紫苏子在常温下用石油醚分三次萃取,每次萃取2h,合并并蒸发后得率可达4.1%。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艾叶提取物的提取分离 干燥艾叶10kg,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减压回收溶剂,浓缩所得水溶液分别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氯仿萃取层(100.0g)经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0~0∶100)为洗脱剂...
显示全部

1 艾叶提取物的提取分离

       干燥艾叶10kg,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减压回收溶剂,浓缩所得水溶液分别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氯仿萃取层(100.0g)经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0~0∶100)为洗脱剂洗脱。其中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2)洗脱馏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8;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00∶6)洗脱馏分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6。乙酸乙酯萃取层(50.0g)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100∶0~2∶1)为洗脱剂洗脱。其中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100∶12)洗脱馏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分离得到化合物2、3、10,经制备TLC分离得到化合物4;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100∶35)洗脱馏分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分离得到化合物5、9;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100∶50)洗脱馏分经重结晶分离得到化合物7。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isotanciloide(1)、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2)、瑞香素(daphnetin,3)、圣草酚(eriodictyol,4)、鼠李素(rhamnetin,5)、高车前素(hispidulin,6)、L-2-O-甲基-手-肌醇(L-2-O-methyl-chiro-inositol,7)、豆甾醇(stigmasterol,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4-甲氧基-3-羟基苯酚(4-methoxyl-3-hydroxyphenol,10)

2 艾叶提取物的鉴别方法

2.1 性状鉴别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蛛丝状柔毛及白色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有短柄。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而韧、香气浓郁者为佳。

2.2 显微鉴别

       粉末黄绿色,气清香,味苦。①T形毛常缠结,顶端细胞横生,大多极细长而扭曲,中部直径4~16μm,胞腔线形或不明显,基部2~4细胞。②腺毛单个散在或位于表皮的凹陷处,4或6细胞;顶面观呈长圆形,细胞成对并生似鞋底样,直径9~23μm,长20~45μm;侧面观成对叠生,2或3层,角质层与细胞间距甚大。③表皮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上表皮细胞壁稍弯曲;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毛茸较多;气孔突出于表皮,副卫细胞3~6个。④草酸钙簇晶和方晶散布于叶肉细胞中,直径分别为4~14μm和2~7μm。

2.3 紫外光谱鉴别

       取样品粗粉4份各适量,分别加入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和蒸馏水适量,浸渍2h,过滤,将滤液浓度分别调成相当药材11.5、1.1、1.0和0.8mg/ml,于岛津UV-30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紫外光谱。波长范围400~190nm,扫描速度200nm/min,狭缝1nm,吸收度范围0~3A,尺度扩张20nm/cm。结果艾叶的特征峰位(nm):λmaxPet为206±2(sh)、212±2、270±2、318±2(sh);λmaxCHCl3为243±2、273±2、330±2、372±2(sh);λmaxEtOH为211±2、274±2、334±2;λmaxH2O为204±4、291±4、328±4。

                                         

                                         图1 艾叶的紫外光谱图 

            1.石油醚提取液 2.氯仿提取液 3.无水乙醇提取液 4.水提取液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灵芝广泛分布在中国、日本和南韩等地区,有200多个品种,又被称为灵芝草、神芝、芝草、瑞草等。灵芝包含400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有三萜、糖类(多聚糖和还原糖)、麦角甾醇类、类固醇、核酸类、脂肪酸、苯甲酸、生物碱、真菌溶菌酶、蛋白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显示全部

       灵芝广泛分布在中国、日本和南韩等地区,有200多个品种,又被称为灵芝草、神芝、芝草、瑞草等。灵芝包含400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有三萜、糖类(多聚糖和还原糖)、麦角甾醇类、类固醇、核酸类、脂肪酸、苯甲酸、生物碱、真菌溶菌酶、蛋白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

       近年来,随着人类的需求和灵芝加工技术的发展,灵芝实体的各种成分都能被分离出来,灵芝孢子是灵芝的卵形生殖细胞,凝聚了灵芝的全部精华。灵芝孢子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担孢子”,是灵芝在生长发育后期从灵芝菌褶中喷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灵芝孢子是活体生物体,双壁机构,破壁后更适合直接吸收。灵芝孢子主要含有的活性成分有灵芝多糖、多肽、三萜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有机、无机化合物、生物碱、酶类、蛋白质等。

                                         

                                                   图1 灵芝孢子粉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工艺 图1 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2 灰树花多糖的提取方法 利用灰树花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特点,常规的提取方法主要是采用热水浸提后用乙醇沉淀,即所谓的“水提醇沉”法;另外,还可根据多糖组分的不同性质采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浸...
显示全部

1 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工艺

                       

                                      图1 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2 灰树花多糖的提取方法

       利用灰树花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特点,常规的提取方法主要是采用热水浸提后用乙醇沉淀,即所谓的“水提醇沉”法;另外,还可根据多糖组分的不同性质采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浸提,再用乙醇进行沉淀。但是,热水浸提法同时也存在耗时、提取效率不太高等缺点;另外,由于高等真菌多糖主要是细胞壁多糖,多糖组分主要存在于其形成的小纤维网状结构交织的基质中,故灰树花多糖的提取可考虑采用酶法或超声波法对灰树花的子实体或菌丝体进行预处理,这样将会有利于多糖物质的溶出,提高多糖得率。

3 灰树花多糖的纯化方法

     (1)除杂利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沉淀所获得的灰树花粗多糖常混有较多的蛋白质、色素及低聚糖、氨基酸等杂质,对灰树花多糖作进一步研究时,必须先将其除去。经典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Sevag法,而对于低聚糖、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可采用半透膜逆向流水透析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及纤维滤器透析法将其除去。

     (2)分离精制常用于真菌多糖分级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乙醇分级沉淀法、季铵盐沉淀法、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膜分离法等。

     (3)纯度鉴定多糖的纯度鉴定一般可采用纸层析法、比旋度法、凝胶柱层析法、高压电泳法、超离心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扫描法等。

                           

                          图2 灰树花部分活性多糖及其提取纯化的工艺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乌龙茶提取物的提取来源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不完全发酵茶。初制工艺综合了红、绿茶的特点,其流程为:鲜叶→萎调→凉青→做青→炒青→搡捻→烘焙。一般按不同茶树品种单独采制,技术精湛,成茶品质、香气特高,具天然兰花幽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鲜,经多次冲泡仍有...
显示全部

1 乌龙茶提取物的提取来源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不完全发酵茶。初制工艺综合了红、绿茶的特点,其流程为:鲜叶→萎调→凉青→做青→炒青→搡捻→烘焙。一般按不同茶树品种单独采制,技术精湛,成茶品质、香气特高,具天然兰花幽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鲜,经多次冲泡仍有香味。乌龙茶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福建乌龙茶分闽北和闽南两类。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极品,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著称。广东乌龙茶以潮安凤凰单丛和饶平凤凰水仙品质较佳。台湾乌龙茶主要产于新竹、桃园、苗栗、南投等县,产品分乌龙和包种两个花色。1980年以来,中国乌龙茶外销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加拿大和瑞士等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产量有增加趋势。

                              

                                                     图1 乌龙茶

2 乌龙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乌龙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有多酚、色素、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挥发性化合物、氟化物、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化合物。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等。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提取过程 将碾碎后的荔枝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加入1:8g/ml的蒸馏水,使荔枝碎皮充分浸没于液面之下;煮沸并保持100℃浸泡0.5h后,将温度降至70℃浸泡4h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再用温水洗涤滤渣,重复3次,收集每次得到的滤液;然后再往滤渣里各自加入1...
显示全部

1 提取过程

       将碾碎后的荔枝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加入1:8g/ml的蒸馏水,使荔枝碎皮充分浸没于液面之下;煮沸并保持100℃浸泡0.5h后,将温度降至70℃浸泡4h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再用温水洗涤滤渣,重复3次,收集每次得到的滤液;然后再往滤渣里各自加入1:6g/ml的50%丙酮溶液,并保持60℃浸泡8h,再次过滤并收集滤液,最后将所有滤液合并,进行干燥,得到荔枝多酚粗提物。

2 纯化过程

       用料液比为1:10g/ml的20%乙醇溶液将荔枝多酚粗提物溶解后,加入与乙醇溶液等量的乙酸乙酯后静置约10min,放置室温,液体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后分别得到乙酸乙酯层和乙醇层;再用10ml的乙酸乙酯萃取乙醇层,分离后将乙醇层挥干,得到干燥的纯化中间产物。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将乙酸妊娠双烯醇酮、乙醇、雷氏镍一起加热,50℃左右使全部溶解,然后抽真空通入氢气,反复3次后,在搅拌下通氢,在34-36℃反应3.5h。静置,通氮气排出氢气,滤出催化剂。将滤液浓缩回收大部分乙醇,析出结晶。将结晶投入水解锅内减压蒸尽乙醇,冷却后加入甲醇,加热回流使全部溶解,加入50%碳酸钾水溶液,回流1.5h,减压浓缩回收甲醇,出料后冷却至5℃以下,滤取结晶,用温水洗至中性,烘干。再用10倍量乙醇溶解,加活性炭脱色,重结晶1次,得妊烯醇酮。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家庭养殖咸水螺旋藻: (1)取碳酸氢钠8.0-13.9克、磷酸氢二钾0.1-0.5克、硝酸钠2.1-2.8克、硫酸钾0.8-1.2克、硫酸镁0.1-0.5克、氯化钙0.01-0.05克、硫酸铁0.01-0.05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0.08克、氯化钠...
显示全部

家庭养殖咸水螺旋藻:

     (1)取碳酸氢钠8.0-13.9克、磷酸氢二钾0.1-0.5克、硝酸钠2.1-2.8克、硫酸钾0.8-1.2克、硫酸镁0.1-0.5克、氯化钙0.01-0.05克、硫酸铁0.01-0.05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0.08克、氯化钠3.6-4.2克、硼酸0.01-0.09克、氯化锰0.01-0.05克、硫酸锌0.01-0.05克、硫酸钛0.01-0.03克和硝酸钴0.01-0.05克备用。

     (2)将上述比例配方中的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硝酸钠、硫酸钾、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氯化钠按照顺序加入水中混匀,并在加入过程中不停搅拌,直至溶解为止;再将硼酸、氯化锰、硫酸锌、硫酸钛、硝酸钴按顺序加入水中混匀,并在加入过程中不停搅拌,直至溶解为止;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用水调整至1升,静置,取上清液并调PH值为8.5-10,得到培养液备用。

     (3)于上述培养液中按3-8克/升的量加入螺旋藻藻种,搅拌,使藻种均匀分布于养殖液中发育生长2-8天,期间水温保持在18℃-38℃,每天24小时充氧并保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6-18小时。

     (4)螺旋藻经上述养殖后达到成熟,以200-300目过滤网的网兜进行采收,成熟螺旋藻留在过滤网上,尚未成熟的螺旋藻则通过过滤网随同养殖液重新流入养殖容器内再重复上述过程,至此将成熟螺旋藻与未成熟螺旋藻分离,成熟螺旋藻供食用,未成熟螺旋藻连续不间断养殖。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1 绿豆蛋白的组成 绿豆是高蛋白植物,蛋白质含量达25%~28%,主要含有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以球蛋白、清蛋白含量最多,并且清蛋白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接近,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绿豆品种、提取方法不同,可能导致蛋白的含量不同。对四种绿豆蛋白分...
显示全部

1 绿豆蛋白的组成

       绿豆是高蛋白植物,蛋白质含量达25%~28%,主要含有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以球蛋白、清蛋白含量最多,并且清蛋白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接近,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植物蛋白。绿豆品种、提取方法不同,可能导致蛋白的含量不同。对四种绿豆蛋白分级提取的研究发现,绿豆中清蛋白49.1%、球蛋白23.6%、谷蛋白19.42%、醇溶蛋白7.5%。球蛋白含量达60%以上,清蛋白25%,谷蛋白10%左右,醇溶蛋白含量最低。在绿豆蛋白中氨基酸种类丰富,按照WHO/FAO评分。绿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化学评分都高于推荐值。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人们日常食用的谷物中含量极少。但在绿豆总蛋白中赖氨酸的相对含量高达7.7%,接近鸡蛋中的含量。对绿豆种子中清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研究中,赖氨酸含量为7.1%;采用碱提酸沉法对国内16种绿豆进行蛋白提取分析得出各绿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平均含量为6.3%。就赖氨酸含量的文献报道不尽相同,但是其含量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绿豆蛋白中的氨基酸含量均衡,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2 绿豆蛋白的提取工艺

       绿豆蛋白提取方法的选取极其重要,提取方法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含量。目前绿豆蛋白提取的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协助提取法、酶法提取等。

2.1 碱溶酸沉法

       优化的碱溶酸沉法提取条件,温度为40℃、pH10、料液比1∶15条件下,蛋白的提取率达22.1%。但该法也有提取蛋白纯度低,耗时长等不足。

2.2 热水浸提法

       主要是为防止酸碱度过大而影响其生物活性而提出的一种蛋白提取法。利用工艺优化后的热水浸提法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μg/mL。但该法耗时长,蛋白提取率低,易引起蛋白变性。

2.3 超声协助提取法

       超声协助提取法是在传统的碱提酸沉工艺上辅以新型技术的一种蛋白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蛋白提取率高等优点。

2.4 酶法提取法

       酶法提取法效率高,蛋白提取率高,但成本较高。

      工艺流程如下:绿豆除杂→磨粉→过筛(120目)→加水浸泡→调pH9.0→搅拌(20min)→离心→上清液调pH4.2→离心→沉淀加水分散→调pH7.0→喷雾干燥→产品(绿豆分离蛋白粉)。

       酶水解绿豆蛋白最佳工艺参数:酶浓度为0.21mL/10g底物,反应温度54.7℃,反应时间1.52h,底物浓度11.28g/100mL水,反应pH值8.8。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21回答
燕麦膳食纤维添加在食品中的特点是: (1)良好的口感。 膳食纤维本身应该拥有平和的口感,这样才能不因为添加膳食纤维而影响食品原有的口味,从而满足人们对口味的要求。 (2)更低的热量。 作为填充物和配料,能够有效地降低食物的卡路里,避免营养过剩,满足人们对食物...
显示全部

燕麦膳食纤维添加在食品中的特点是:

(1)良好的口感。膳食纤维本身应该拥有平和的口感,这样才能不因为添加膳食纤维而影响食品原有的口味,从而满足人们对口味的要求。

(2)更低的热量。作为填充物和配料,能够有效地降低食物的卡路里,避免营养过剩,满足人们对食物低能量的要求。

(3)广泛的应用范围。具备良好的增稠性与稳定性,能够方便地添加到更多的食品中,如饮料、乳制品、冰淇淋、焙烤制品及肉制品等大众消费品中,这样才能被广泛采用。

(4)更多的生理功效。使人们在享受食物美味的同时获得其它更多的功能需求,能够吃出健康。

(5)合理的价格。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做到高品质、低价格,这样不至于因为添加膳食纤维而过多地提高食品的成本,让食品企业容易接受。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17回答
云芝提取物以多孔菌科革盖菌属真菌采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L.exFranch.)Quel.(Polystictusversicolor(L.)Fronch.)的子实体为原料提取。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多糖肽、葡聚糖、木质素、氨基...
显示全部

        云芝提取物以多孔菌科革盖菌属真菌采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L.exFranch.)Quel.(Polystictusversicolor(L.)Fronch.)的子实体为原料提取。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多糖肽、葡聚糖、木质素、氨基酸和多种无机盐等物质以及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虫漆酶以及革酶等多种酶类。

                                   

                                                      图1 云芝

1 云芝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云芝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多糖肽、葡聚糖、木质素、氨基酸和多种无机盐等物质以及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虫漆酶以及革酶等多种酶类。

1.1 甾体类物质

       目前从云芝中分离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7,22-二烯-3β-棕榈酸酯、麦角甾醇-7,22-二烯-3β-醇、麦角甾醇-7-烯-3β,5α,6β-三醇、麦角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1.2 三萜类化合物

       从云芝中分离得到白桦脂酸这一萜类化合物。

1.3 有机酸

       目前从云芝中分离得到6种有机酸,分别是4-羟基苯甲酸、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呋喃酸、烟酸和草酸。

1.4 生物碱

      从云芝中分离得到生物碱:2-氰乙基甲酰胺。

1.5 葡糖醇

      云芝中含2,3,4,6-四-O-甲基、2,4,6-三氯乙烯-O-甲基、2,Chemicalbook3,4-三氯乙烯-O-甲基、2,3,6-三氯乙烯-O-甲基、2,4-二氯苯磺胺-O-甲基、2,3-二氯苯磺胺-O-甲基-D-葡糖醇6个小分子物质。

1.6 蛋白质类

      云芝含草酸盐脱羧酶、血蛋白、胞外过氧化物酶、漆酶、多酚氧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聚半乳糖醛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8种蛋白质类化合物。

1.7 酯类化合物

       从云芝中分离得到了1,2,3-三油酸甘油酯。

1.8 糖肽类

      云芝糖肽是一种含有多肽的真菌多糖,其多糖部分可水解成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阿拉伯糖5种单糖;其多肽部分由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为主的18种氨基酸组成。云芝糖肽是由α(1→4)与β(1→3)糖苷键组成的葡聚糖。云芝糖肽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n(葡萄糖)∶n(D-甘露糖)∶n(半乳糖)∶n(木糖)=1∶0.0074∶0.0067∶0.0178,并含有15%蛋白质。

2 云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2.1 溶剂提取法

       称取干燥的云芝子实体1Kg粉碎成1mm左右大小的颗粒后装入层析柱中。首先用10L的氯仿室温浸泡2d,然后用渗漉的方法获得氯仿萃取液,萃取液减压浓缩并挥干氯仿,得云芝子实体氯仿提取物(CV)。滤渣依次用10L乙酸乙酯、10L乙醇室温进行渗漉萃取,萃取液浓缩干燥后得云芝子实体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云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倒出滤渣装入热提取器中,再依次用10L乙醇90℃、蒸馏水95℃进行热提,提取时间为2h,分别提取两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再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后得云芝子实体热乙醇提取物和粗热水提取物。粗热水提取物加三倍体积的95%乙醇进行沉淀过夜,上清液浓缩干燥后得到云芝子实体热水提取物。

2.2 高压均质法

       云芝菌丝体以料液比1:20加入去离子水(pH7.0)。采用高压均质机进行破碎,均质压力120MPa,均质次数为1次。均质液中加入3倍体积无水乙醇进行沉淀,沉淀过滤烘干得云芝胞内糖肽。

来自话题:
,暂无简介 2022-01-17回答
1 天门冬提取物的植物来源 【基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根茎。 【别名】 天冬草、天棘、万岁藤、婆罗树、白罗杉、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
显示全部

1 天门冬提取物的植物来源

     【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根茎。

     【别名】天冬草、天棘、万岁藤、婆罗树、白罗杉、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块根肉质,纺锤形,簇生。茎细长,常扭曲多分枝。叶状枝2~3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厘米,宽1毫米,先端锐尖。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片退化成下弯的刺。花1~3簇生于叶腋,淡绿色或白色;花被片6,二轮;雄蕊6,花药丁字形;雌蕊1;子房3。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图1 天门冬植株及根茎

2 天门冬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天门冬提取分离出的活性成分主要有氨基酸、多糖、皂苷等。

2.1 氨基酸类

      天冬酞胺及谷氨酸、缴氨酸、苯丙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19种氨基酸。

2.2 皂苷类

      含甾体皂苷,其苷元为菝葜皂苷元、薯蓣皂苷元、萨尔萨皂苷元、雅姆皂苷元,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组成。

2.3 多糖类

      葡萄糖、果糖、三聚糖(I)、四聚糖(I)、五聚糖(Ⅲ)、六聚糖(Ⅲ)、八聚糖(v)、九聚糖(vI)和十聚糖(Ⅶ)、5-甲氧基甲基糖醛,新酮糖、寡糖和黏液质等。

2.4 其他

      尚含β-谷甾醇、胡萝卜苷、正三十二碳酸、棕桐酸、二十七碳烯等。

3 天门冬提取物的鉴别方法

3.1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根被偶有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厚2-4列,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方形、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600)μm,直径30-110μm,壁厚5-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有的壁甚厚,纹孔及孔沟不明显。中柱鞘1-2列薄壁细胞;木质部和韧皮部束各31-135个,两者相间排列,有的导管深人至髓部,髓大。薄壁组织散列粘液细胞,含草酸钙晶束,尤以石细胞环带及周围为多,在近内皮层处几层环列,髓部则少见。

3.2 理化鉴别

      (l)取本品粉末25g,加人20ml70%乙醇,冷浸48h,取滤液2ml于试管内滴1滴茚三酮试剂,在100℃水浴加热3min,取出后微冷,呈红色(检查氨基酸)。

      (2)取本品粉末1g,加人l0ml蒸馏水,水浴加热2~3min后滤过,取滤液3ml于试管内,加人斐林试剂lml,在80℃水浴加热3min,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糖)。

      (3)取本品粉末至白瓷板上,于365nm紫外灯下观察,呈乳白色荧光。

      (4)取断面平整饮片,置紫外灯下观察,韧皮部和木质部为蓝紫色荧光。

      (5)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5ml,冷浸24h,滤液浓缩至干,加甲醇lml溶解,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1)展开,紫外灯下可见2个蓝色斑点。

 
简介 更多
职业: -
学校: -
地区:
成就
回答获得0次赞同
获得0人关注
2021-12-02加入
关注 1 关注者 0
擅长
标签标识1个回答
其他食品25个回答
生产管理8个回答
甜味料8个回答
健康饮食1个回答
 
21food
首页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13738199242
  • 微信咨询:
  •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本网官方微信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